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双擎凌烟阁

作者:孟军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5(4.3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双擎凌烟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048276
  • 条形码:9787547048276 ; 978-7-5470-482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双擎凌烟阁 本书特色

历史事件,是历史科学的基本范畴,也是记录历史的基本路线或阐述历史的基本框架。而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当时的有关历史人物演绎的。所以,历史是记载或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科学。孟军著的《双擎凌烟阁》讲述了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重要的历史事件,从大唐中兴的历史角度看,郭子仪、李光弼,无疑是这一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

双擎凌烟阁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的是安史之乱过程中,郭子仪、李光弼如何保江山的人物传记。技术路线是:以史为纲,客观叙述、适度描写,略有演绎,少有置评。

双擎凌烟阁 目录

目录

**章〖WB〗 双星於辰,不约而同

立志从军,金榜题名

积功边关,树立威信

修学好古,少年得志

贵人相助,影响一生

拙于谋己,命运弄人

第二章 双枭於夜,背道而驰

因祸得福,三十而立

故技重演,祸福相依

极尽所能,得陇望蜀

心怀鬼胎,狡诈出道

爱屋及乌,卿贵在后

第三章 双相於朝,擅权祸国

项庄舞剑,诛逐贵臣

固权保位,养虎遗患

逼虎出笼,如虎傅翼

幸灾乐祸,国忠不国

第四章 双皇於野,江山为大

调兵遣将,积极应对

阵前斩将,兵家大忌

致命一击,潼关痛失

幸蜀於野,兵谏诛杨

天启太子,可奉宗庙

灵武继位,冀望良将

第五章 朔方庶几,横刀立马

打通井陉,郭子仪横刀云中

举荐良将,郭子仪分忧朝廷

退敌九门,李光弼智守常山

屡战屡胜,郭李再一次联手

第六章 信任博弈,郭李忠义

西赴灵武,郭李虚职以待

陈涛兵败,子仪绥靖边关

树立军威,光弼怒杀御史

不惧强敌,光弼牛刀小试

以守为攻,光弼诈降破敌

第七章 知难而进,光复两京

凤翔危机,郭子仪围魏救赵

收复两京,唐王朝由卿再造

第八章 上有戒心,兵柄易手

大势所趋,史思明降唐归顺

光弼献策,史思明易帜复反

肃宗多疑,大战岂军中无帅

邺城兵败,郭子仪引咎辞帅

第九章 三军易帅,攻守河阳

乐见子仪之宽,惮忌光弼之严

思明蓄锐南下,光弼避其锋芒

攻守河阳一载,燕军元气大伤

第十章 宦官弄权,兵败邙山

乘胜追击,李光弼力拔怀州

重蹈覆辙,李光弼上表自贬

思明气短,李光弼忍辱负重

第十一章 积弊兵变,内忧甚患

危难之际,郭子仪重新掌兵权

多事之秋,肃宗病榻顾命子仪

不辱使命,郭子仪知代宗艰难

第十二章 吐蕃做大,长安又陷

边关告急,郭子仪又危难受命

无人勤王,唯郭子仪独挑大梁

运筹帷幄,郭子仪再光复长安

第十三章 乱象丛生,将星陨落

众将猜忌,怀恩上表诉冤屈

圣上担忧,颜真卿推荐子仪

圣心难为,李光弼将星陨落

第十四章 内忧外患,静边卫国

引狼入寇,郭子仪再战怀恩

卷土重来,郭子仪三战怀恩

忧国忧民,郭子仪始平割据

第十五章 智者无惑,仁者无敌

老当益壮,郭子仪初心不改

立德修身,郭子仪功成身退

谨言慎行,郭子仪忠孝齐家

忠恕待人,郭子仪朝野不忌

第十六章 图形凌烟,盖棺定论

附录1:《汾阳王夫人王氏碑记》

附录2:《赠太保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

后记


展开全部

双擎凌烟阁 节选

一、立志从军,金榜题名 郭子仪出生的年代(公元697年)是唐则天后神功元年,也是武则天晚年时期。这一时期边患堪忧,契丹、突厥等北方民族时有来犯。宰相狄仁杰曾上疏武皇:“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六)因此,自隋朝开科举先河以来,至武则天又开武举先河,目的就是提醒人们忘战必危。所以,戍边立功,达官晋爵,是将士乃至有为青年的必由之路。 郭子仪的少年时代,是随着父亲郭敬之在天南地北的军旅生涯中度过的。郭子仪的祖上曾是隋朝“关陇集团”成员,父亲郭敬之,曾先后任吉(今江西吉安市)、渭(今甘肃陇西县)、寿(今安徽寿县)、绥(今陕西绥德县)、泗(今江苏泗县)五州刺史。可以说郭敬之任职所涉及的地域面积都非常广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遍及唐朝各地。成年以前,郭子仪一直跟随父亲生活。唐朝官员迁徙赴任,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船舶,这样远距离的大范围的迁徙任职,有利于开阔人的眼界,而且所经各地的气候、地貌、风俗差别很大,这些阅历,都对郭子仪的成长给予了丰富的营养。《郭家庙碑》中描写到,说郭敬之,自幼仁爱,长成有德,风度闲雅,平生不做违背礼法之事;故玄宗皇上诏曰:“故中大夫寿州刺史郭敬之,果君子之行,毓达人之德。才光文武,政美中和。”父亲的这些好品德,对郭子仪的成长和尔后的担当,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坊间传说之一:郭子仪八岁时在军营就能挥舞大刀,天赋神力,将士惊愕。郭敬之甚是欣喜,遂因势利导,言传身教,不仅授武功,敦促其读《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圣贤之书,而且每迁一地任职,无不请贤达能人辅之。 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春季,中书省颁诏文武恩科开考,及冠之年的郭子仪在父亲的鼓励下报名应试。根据(《新唐书》选举志)要求,考试科目包括:长垛(步射)、马射、马枪、翘关(举重)、应对等五项,凡及格者算及第,再经兵部三铨,*后由吏部、兵部加盖(告身)治印,优胜者还需上殿殿试,面谢圣恩。几天应试下来,郭子仪不负父望,力冠群雄,夺魁登科。 坊间传说之二:玄宗皇上是在大明宫的紫宸殿殿试郭子仪等武进士的。当时在场的还有知内侍省事、宦官高力士,宰相姚崇,辅国大将军王毛仲,以及中书省、吏部、兵部等有关主考官员。由于事先阅过郭子仪的“武论”,玄宗皇上依据边关外忧的现实思考,没有就郭子仪的“武论”殿试,而是题外问武略: “北夷边患,由来已久,拒之何策?” “攻防兼备,耀武扬威;和睦相处,不战屈人。”郭子仪成竹在胸。 玄宗皇上闻之频频颔首,心想眼前这个弱冠英武少年,假以时日,乃将帅之才! 坊间传说之三:根据(《新唐书》选举志)要求,“中第亦以饮酒礼,送兵部其选用之。”适时,艳阳高照,春风得意,鸣锣开道,武状元郭子仪,身裹铠甲,披红戴花,骏马高骑,与众及第进士,出含光门,入外郭城,游东西两市,过一百零九坊,百姓夹道迎送,少女梅枝洒酒,甚是欢喜热闹。然而,梅枝动春心,少女慕英雄。在众多少女中,有一位碧玉年华的少女,名曰王韫玉,其高祖曾是唐开国功臣,官拜左武卫大将军。父亲王守一,为当今圣上哥哥宁王府上的幕僚。她目迎望送着“少而美秀,长而魁伟,英姿质直,天然孝悌,宽仁无比,骑射绝伦”的郭子仪(选自《郭家庙碑》),一见钟情,芳心所属,终结连理,夫唱妇随。《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有云:“鹊巢配德,合好之义深;象服建封,宠光之至极。况动循法度,躬事频繁,揭四德而表仪高门,秉一心而辅佐君子,则有夫人王氏,有唐元辅汾阳王之伉俪。”

双擎凌烟阁 作者简介

孟军,笔名子夫,原中石化教授级高工,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曾担任中石化企业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处处长,中国矿业大学MBA客座教授、评审专家。曾与人合作和独立出版《经典作家论道德》《行为科学在企业中的运用100例》《青年行为与修养探微》《煤炭企业 道德简明读本》《第一桶金的故事》《中国石化企业的3B管理》《花开花落》等著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