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第一课/潘建伟

科学第一课/潘建伟

作者:潘建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B5 页数: 312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68.9(7.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76.5(8.7折)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第一课/潘建伟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84915
  • 条形码:9787030584915 ; 978-7-03-05849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第一课/潘建伟 内容简介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是中国科大新生的“开学靠前课”,也是“科学靠前课”。本书汇集了中国科大“科学与社会”研讨课开设以来近年的演讲报告精华内容,涉及能源、化学、新材料、生命科学、量子通信、医学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院士专家们的人生感悟,并对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科技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格局,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井从中感悟科技发展的历史与作用,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科学第一课/潘建伟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前言
包信和 开学**课/1
侯建国 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23
万立骏 大学和大学生活的思考/51
潘建伟 探索的动机/63
饶子和 技术创新与创新成果——病毒与新药/93
蒲慕明 大脑的可塑性——从突触到认知/107
王中林 科学研究中的原创与创新/131
赵启正 时代在呼唤你们/149
刘修才 生物仿生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161
孙立广 气候与环境变化/171
李卫平 信息科学与社会发展/189
罗 毅 做·学·问/207
曹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发展与协和贡献/217
周忠和 我们的好奇心都去哪儿了/237
韩启德 医学不仅是科学/249
刘庆峰 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的今天和我们的创业/263

展开全部

科学第一课/潘建伟 节选

包信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59年8月生于江苏省。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协会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0-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9-2014年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2017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以及新型催化过程和新型催化剂研制和开发工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概念,并在天然气(甲烷)直接转化制高值化学品和煤基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先后在Science等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才技支术进步奖”、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以及国际天然气转化杰出成就奖和德国催化协会催化成就奖、2018年度陈嘉庚化学科学奖等诸多奖项。   科学**课   KEXUE DIYI KE   开学**课   主持人:   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教务处的周丛照。下面由我来主持"科学与社会"新生研讨课的**堂报告。**堂报告的报告人是我们的校长也信和院士。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各位新同学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我们的课程总共是20个学时,1个学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个部分是主题报告,在本学期和下学期,我们会安排六堂左右的大报告,**场报告由我们的校长未作,后续报告的报告人包括:我们的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现为南开大学校长一一编者注),以及一些其他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第二个部分是讲座结合研讨,我们的1800名大一同学将被分成106个小组,由我们在校内挑选106名科研和教学都做得非常好的老师担任主讲老师,以讲座的形式,结合讨论,开展5-6次活动。*后,每个小组以一个学生汇报的形式来展示研讨成果。这是我们新生研讨沫的整体安排,这门课将持续整小学年。   我们知道,包老师是著名的化学家,是我们的新校长。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包校长给我们上**堂课!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来到这个讲堂。刚刚主持人已经介绍了,我是新校长。新到什么程度呢?比你们早不了多少,我是今年6月份到中国科大的,算起来到现在也才两个多月时间,所以我也是中国科大的新人。今天有机会来作这场关于“科学与社会”的新生研讨课报告,我想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体会,跟大家交流和讨论,谈一谈我们科学家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我不想以非常正式的科学报告的形式跟大家讲,我想跟大家谈谈心。   昨天下午我在北京举行的ChinaNANO国际会议上作了个报告,晚上才回到合肥。ChinaNANO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国际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会上设五个大会报告,通常其中具邀请一位中国科学家作大会报告。今年,我非常荣幸被邀请作了大会报告。昨天我作报告的时候大概有两千多人,世界各地的相关学科的科学家来听我讲我们的纳米故事,昨天报告的部分内容我今天也会跟大家讲,同时,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科学与社会的一些体会。因为大家刚刚进入中国科大,所以我想先介绍一下中国科大的校史和中国科大*近的一些进展。我自己也是通过这个介绍,一边学习,一边领悟。   一、中国科大的发展简史   中国科大是1958年在北京建立的。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建立这个学校的初衷就是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发展培养合适的人才。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造“两弹一星”就一定要创立这样一个学校呢?这就跟我们中国当时的国情有关。解放之初,我们国内的大学,无论是国立公办大学还是从私立大学转为公办的大学,基本上都是以文科和商科为主。因为中国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科学技术相对不发达,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是非常欠缺的,没有形成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跟苏联,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合作关系非常好,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两弹一星”。但其中所涉及的都是当时的科学前沿问题,而我们中国的大学没有所需的学科基础,更谈不上培养专门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早从世界各地回来的老一辈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我们一定要办一所自己的大学来为造“两弹一星”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就向中央建议:建立科学技术大学,所以才有了1958年我们中国科大的创办。中国科大在诞生之初就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当时负责军事科技的聂荣臻元帅的高度重视,聂帅亲自参加开学典礼,迎接新同学。**任校长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   到2018年,正好是我们学校成立60周年。大家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六十一甲子”是非常重要的纪念日。你们刚刚入校,就恰逢我们中国科大马上就要启动的“校庆年”系列活动。1958年中国科大的开学典礼是在9月20日举行的,所以我们今年的9月20日到明年9月20日,这一年时间里,学校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新同学在校庆年当中,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群策群力,把我们这个校庆搞得轰轰烈烈、充满创意。   1978年,我们中国科大还办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一开办少年班,当时这件事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认可和美籍华人李政道先生的支持。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我们中国科大少年班出过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可能他们的故事也曾激励过我们中学期间的学习热情。在我们中国科大之后,全国大概有20多所高校也都相继办起了少年班,但到现在过去了近40年,至今还在办少年班的只有两所大学,一所就是我们中国科大,另一所是西安交大。从各方面反映来看,少年班办得*成功的还是我们中国科大。我们现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大概50人左右,今天我们在座的少年班同学能不能举起手?我祝贺你们成为中国科大少年班的一员。在创办少年班之后,近年来,我们中国科大又创办了创新班。创新班是什么呢?是高二的学生跳过高三学习,经过我们中科大认可后,直接参加高考,达到分数之后,通过一系列的笔试和面试被我们中国科大录取,这就是我们创新班的学生。那么我们看看哪些同学是创新班的?我也祝贺你们。少年班和创新班的同学们,应该都是十五六岁、十六七岁年纪,这就是我们中国科大办学的一个特色,我们希望能把中国科大的这个特色保持下去。我认为一个学校办学的重点不在于“大”,重点是要有办学特色!中国科大的少年班、创新班,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待会儿还会跟大家介绍从我们少年班出来的杰出人才,其中有很多在美国做院士,在中国做院士,都是在国内外学术界非常知名的学者。   大家都知道中国“985”、“211”高校这个说怯,也就是说,中国高校根据办学情况是有分类的,下面我就要跟大家讲讲跟中国高校有关的两件事。**件事是中国正在部署的“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就叫“双一流”大学。这样,中国就会出现“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我们中国科大已经被列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之一。这样,未来若干年之内,我们就是要按照******的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第二件事是十八大以后,大家可以看到******在很多场合都在讲要建国家实验室,现在这件事正在逐步落实。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中国科大将是我国**个国家实验室依托建设的高校,这个实验室可能会叫“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