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机插稻推广应用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机插稻推广应用技术

作者:陈学年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98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7.5(3.4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机插稻推广应用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637192
  • 条形码:9787511637192 ; 978-7-5116-371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机插稻推广应用技术 内容简介

该书详细介绍水稻机插稻的发展、应用效果、推广过程和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合作为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指导用书和插秧机手以及广大农户的参考书。该书对促进农业发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机插稻推广应用技术 目录

**章机插稻技术概述()


**节新一轮机插稻技术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高性能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


一、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二、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


第三节高性能插秧机对作业条件的要求()


第四节机插水稻的栽培管理特点()


第二章机插稻育秧技术()


**节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育秧准备()


一、床土准备()


二、秧田准备()


三、秧盘或有孔地膜()


四、其他材料()


五、种子准备()


第三节双膜育秧技术()


一、操作流程()


二、精量播种()


第四节软盘育秧技术()


一、软盘育秧及工艺流程()


二、精细播种()


第五节工厂化育秧技术()


一、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主要技术内容()


二、水稻工厂化育秧关键技术问题处理()


三、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四、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


第六节苗期管理()


一、高温高湿促齐苗()


二、及时炼苗()


三、科学管水()


四、用好“断奶肥”()


五、防病治虫()


六、辅助措施()


七、苗期倒春寒的应对措施()


第七节栽前准备()


一、看苗施好送嫁肥()


二、适时控水炼苗()


三、坚持带药移栽()


四、正确起运移栽()


第三章机插稻栽前耕整技术()


**节机插稻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一、工艺路线()


二、耕整地质量要求()


三、耕整方法()


第四章插秧机工作原理及主要构造()


**节常用水稻插秧机工作原理()


一、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二、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


三、高性能插秧机对作业条件的要求()


第二节插秧机的典型结构()


一、插植()


二、液压仿形()


第五章机插水稻大田管理()


**节基本概念()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


二、水稻叶的生长()


三、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规律()


四、水稻的需肥、需水特性()


五、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形成()


第二节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特点()


一、机插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特点()


二、机插水稻的群体建成及产量构成特点()


三、大田准备()


四、大田秧苗特点()


五、大田管理要点()


第三节机插稻肥水运筹方法()


一、活棵分蘖期()


二、拔节长穗期()


三、开花结实期()


第四节麦秸秆还田后机插稻田间管理()


一、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秧苗栽后的管理要点()


第五节病虫害的防治()


一、虫害的防治()


二、病害的防治()


三、禁止使用所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复配

产品()


第六章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注意要点()


一、发展速度不快的原因()


二、水稻3种种植方式比较()


三、机插秧步骤与要求()


四、决定机插秧成败的关键环节()


附件:农业部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实施监管()


展开全部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机插稻推广应用技术 节选

**章机插稻技术概述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很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在江苏省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应用,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节新一轮机插稻技术的基本特点 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插秧苗的培育、配套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栽插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机插稻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稻机插稻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 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高,床土土层薄,秧块尺寸标准,秧龄短,易于集约化管理,秧池及肥水利用率高。秧大田比为1(80~100),可大量节约秧田。 第二节高性能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 一、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并普遍使用的插秧机,其工作原理大体相同。发动机分别将动力传递给插秧机构和送秧机构,在两大机构的相互配合下,插秧机构的秧针插入秧块抓取秧苗,并将其取出下移,当移到设定的插秧深度时,由插秧机构中的插植叉将秧苗从秧针上压下,完成一个插秧过程。同时,通过浮板和液压系统,控制行走轮与机体的相对位置和浮板与秧针的相对位置,使得插秧深度基本一致。 插秧机通常按操作方式和插秧速度进行分类。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步行式插秧机和乘坐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可分为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目前,步行式插秧机均为普通插秧机;乘坐式插秧机有普通插秧机,也有高速插秧机。 二、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 一是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插秧机所插基本苗由每亩(1亩≈667平方米。全书同)所插的穴数(密度)及每穴株数所决定。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扩行减苗等要求,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株距有多挡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万~2万穴的栽插密度。通过调节横向移动手柄(多挡或无级)与纵向送秧调节手柄(多挡)来调整所取小秧块面积(每穴苗数),达到适宜基本苗,同时插深也可以通过手柄方便地精确调节,能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二是具有液压仿形系统,提高水田作业稳定性。它可以随着大田表面及硬底层的起伏,不断调整机器状态,保证机器平衡和插深一致。同时随着土壤表面因整田方式而造成的土质硬软不同的差异,保持底板一定的接地压力,避免产生强烈的壅泥排水而影响已插秧苗。 三是机电一体化程度高,操作灵活自如。高性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水平,自动化控制和机电一体化程度高,充分保证了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和操作灵活性。 四是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步行式插秧机的作业效率*高可达4亩/小时,乘坐式高速插秧机7亩/小时。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步行式插秧机的作业效率一般为25亩/小时,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为5亩/小时,远远高于人工栽插的效率。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机插稻推广应用技术 作者简介

1965年1月出生,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中共党员,2004年晋升高级农艺师,现任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灌南县分校校长,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工作,在农技推广战线上默默耕耘34个年头。近年来认真组织实施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通过组织农民“集中授课、生产实习、跟踪指导”三段式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年培训农民近万人,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创业技能,推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普及,推广机插稻栽培技术和小麦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较大贡献。2014年被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表彰为“中职办学先进校长”。2015年被连云港市表彰为“十佳科普工作者”,2017年被连云港市表彰为“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先进工作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