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史通鉴百家讲坛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

国史通鉴百家讲坛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

作者:方志远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57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3.3(4.9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史通鉴百家讲坛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61459
  • 条形码:9787100161459 ; 978-7-100-16145-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史通鉴百家讲坛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 本书特色

著名历史学教授方志远再度携手央视《百家讲坛》,从头细论中国史,鉴古明今,发人深省。 方志远教授站在现实与历史的结合点上,以“全球”的视野,唤醒沉睡的古籍,向世人展示恢宏的中华民族历史,既增长知识,又启迪思想。 ——王子今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国史通鉴》传神地描绘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配以犀利点评,让远古鲜活,让今人震撼,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史为鉴”。 ——商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国史通鉴》在保证历史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摒弃教科书的枯燥、晦涩,生动再现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要想酣畅淋漓了解中国历史五千年,首选此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国史通鉴百家讲坛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国史通鉴》第四部《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共二十七讲,从隋文帝杨坚建隋开始,到大唐王朝全面开启国之盛世,再到唐盛极而衰,五代乱局扑朔迷离,在这将近四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精彩纷呈,发生了不少影响后世的社会变迁。作者择取其间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评述,以史为镜,鉴以得失。本书不仅在史料、学术方面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极富故事性,将史实情节化,娓娓道来。

国史通鉴百家讲坛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 目录

1, 目录

总序

一、 历史宿命

二、开皇之治

三、大业盛世

四、二世而亡

五、隋末群豪

六、隋唐易代

七、大唐帝国

八、优胜劣汰

九、王者气象

十、贞观之治

十一、卫公英公

十二、恢宏气象

十三、牵于多爱

十四、一往无前

十五、千古一人

十六、继往开来

十七、拨乱反正

十八、开元盛世

十九、天宝之宝

二十、盛衰之间

二十一、安史之乱

二十二、元气难复

二十三、中兴不易

二十四、夕阳余晖

二十五、再现乱局

二十六、五代群雄

二十七、世宗柴荣


展开全部

国史通鉴百家讲坛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 节选

进退之间 公元617年农历七月初五日,李渊在太原誓师,当时有众三万。十四日,抵达太原南边300多里的灵石县贾胡堡。但是,也就在这不到10天的时间里,已经有两万隋军驻防在贾胡堡南边50里的霍邑,领兵的是隋虎牙郎将宋老生。另外,隋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也奉命到了河东郡,这里是从山西到长安*为便捷的渡口,地点在今山西永济县境黄河的东岸。 这两支军队都是由洛阳的越王杨侗派出,任务是阻挡李渊向关中进发。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在洛阳的隋炀帝的长孙杨侗,以及在洛阳主持政局的人并不简单,他们一面在力拒李密的瓦岗军,一面还在关注全局的变化。 当时连日阴雨,军中乏粮,李渊大军前阻霍邑,后有消息传来,说是太原以北武邑的割据势力刘武周和突厥联手,将偷袭晋阳。李渊大惊,召集将佐讨论对策。当时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即退回太原,侍机再举。但是,李渊有两个靠得住的儿子,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兄弟二人针对人们的种种顾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今正是粮食收获季节,豆粟遍野,何愁乏粮?第二,隋将宋老生,生性浮躁,有勇无谋,可一战而擒。第三,刘武周和突厥看似勾结,其实矛盾,他敢偷袭太原,不怕突厥夺他的马邑?第四,李密貌似强大,但贪图洛口库藏,成不了大事。特别是第五,我军起兵太原,为救苍生,本是正义之师,自当勇往直前。如果遇敌即退,军心必乱。退守太原,那不成了占据一城一地、一山一寨的贼寇吗?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可以说是目光如炬,他们客观分析了各方的真实状态。但是,我们曾经说过李渊的特点,是“宽仁容众”,是一位各方面都比较能接受的人物。这类人物有他的好处,朋友多,但也有问题,就是遇事抹不开面子。在这个关头也一样,李渊难碍众情,仍然下令撤兵。李世民大惊,连夜求见,侍卫说唐国公已经就寝。李世民怎么办?像当年的樊哙,拔出佩剑、撞倒卫士、冲进大帐?没有,李世民有自己的办法。他跪在父亲的帐外,“号哭于外,声闻帐中”,让父亲睡不成觉。李渊没有办法,把儿子召进帐中,厉声质问:又没死人,你哭什么哭、嚎什么嚎?扰我军心,你不怕死吗?18岁的李世民跪在父亲面前,慷慨陈词: 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资治通鉴·隋纪》) 所谓“兵以义动”,其实就是起兵造反,这是没有回旋余地的,前进则生,后退即死,父亲现在选择了死路,我能不哭、我能不嚎吗?李渊一听,说你小子说得也有理。但左军已发,怎么办?李世民说,那好办,右军未动,已令其严阵以待;左军虽发,并未去远,可追回啊! 李渊笑了:“吾之成败,皆在尔。知复何言,唯尔所为。”(《资治通鉴·隋纪》)老子的家业,成也是你们,败也是你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由你们这帮小子去折腾,老子懒得管了!有这样的儿子,老子也确实可以省心。 雨总是要停的,太原的后续粮草也及时运到,和突厥的妥协也已达成。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李渊大军从小路逼近霍邑。行军途中,李渊问建成、世民,我军志在长安,霍邑不能久留,有何办法让宋老生出城?两个儿子笑了:宋老生勇而无谋,若以轻骑挑之,加以谩骂,他就出来。李渊问,如果还不出来怎么办?儿子们说,那也好办,散布谣言,说他是我们一伙的,所以不战。大隋军法严酷,宋老生害怕身边有人报告,说他不忠,不敢不出来。李渊抚掌大笑:好,好,好,就按你们的意思办。 你看看别人父子,说笑之间,就把破敌方案定下了。 不出建成、世民所料,轻骑一挑战,士兵一谩骂,宋老生就带着军队出城了。虽然战斗不像黎阳之战、洛口之战那样惨烈,但三万义军对三万隋军,那也是个对个的硬仗。李渊父子采用了王世充对付李密的办法,李渊、李建成率军正面拼死与宋老生的隋军对抗,李世民却率军从侧后向隋军冲杀。李世民手舞双刀,格杀隋军数十,两把刀口全砍缺了,袖上尽是鲜血。战至酣时,李渊让军士大声呼喊:老生被俘啦!隋军闻言大惊,斗志顿失。李渊亲自率军向霍邑城门冲去,城中隋军赶忙关闭城门,把宋老生也关在了城外。老生着急,慌忙中连人带马摔入沟中,被李渊的部将所杀。天已向暮,李渊下令攻城,将士以隋军的尸体为铺垫,攀登城墙,城中隋军见状,或降或逃,霍邑被攻克。 霍邑之战对于未经大敌的李渊军队、对于李唐皇朝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前有拦截、后有谣传,连日阴雨、军粮缺乏的情况下,是进是退对于决策者是一大考验。进则可能生,退则一定垮,李渊父子选择了进。第二,两军相遇勇者胜,面对面的厮杀、格斗培养了军队的勇气。第三,父子一心,其利断金。所谓李世民痛哭于帐外,李渊厉声呵斥,多半是李渊父子演给别人看的一场双簧,目的是堵住主张退兵的人们的口舌。正是有了这样的历练,李渊父子在此后进攻长安及与群雄逐鹿中原的战争中,才能越战越勇、越战越强。 当然,如果要说运气,也是李渊父子的运气好,因为他们遇上的既不是宇文化及从江淮带来的骁勇敢战之士,也不是王世充率领的百战之师,而是李建成、李世民所说的有勇无谋的宋老生。如果把宋老生的军队换成王世充的百战之师,换成宇文化及的虎狼之旅,后来也许就没有唐朝了。

国史通鉴百家讲坛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 作者简介

方志远,祖籍安徽休宁,195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江西开放教育协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南昌商联中心文化顾问。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明代市民文学与社会思潮。主要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明清江右商帮》《旷世大儒王阳明》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史学评论及杂文100余篇。应《百家讲坛》之邀,主讲《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及《国史通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