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

作者:蔡可 周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8-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中 图 价:¥36.5(8.1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46487
  • 条形码:9787100146487 ; 978-7-100-14648-7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 本书特色

为中国未来而读体现核心价值,培育现代公民;倡导问题驱动,关注当下生活;立足开放多元,践行立体阅读。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阅读推广中心组织编写,为国家语委委托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阅读资源建设——中小学校阅读行动研究”的成果。主编蔡可、周群长期参与国家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工作与项目,如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国家教师培训计划等。编写团队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一学校、北京牛栏山**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市**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昆明市第三中学等全国知名大学、中学,包括大学学者、优秀一线教研员、教师以及读书媒体的资深从业者。各领域文选由全国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统稿,体现内容的导向性、权威性以及对学生认知心理的关注。全书体现核心价值,培育现代公民;倡导问题驱动,关注当下生活;立足开放多元,践行立体阅读。既可以供学生自主阅读,也可以作为校本课程使用,或作为国家教材的有益补充。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 内容简介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高一 下)》有“美的变迁”“科学探索的乐与真”“走近史学经典”“诗歌的理趣”“善待自然”“故事里的‘说书人’”“何谓中国”“寻找真实的‘自我’”等8个主题,将中学生的阅读由文学阅读拓展到艺术、科学、博物、历史、社会、哲学等多个领域,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多领域、多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及积极思考。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 目录

美的变迁
**组 美的感受
三字妙句
陆羽与茶道审美
从梅花说到美
第二组 美的历史
美的概念
《丑的历史》导论
从绘画史看美的多样性

科学探索的乐与真
**组 发现科学的魅力
颜宁:在迷雾旷野中寻找真理之路
续写新世纪的美丽心灵
科学的乐趣
第二组 科学之路没有终点
*美的理论
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
科学是一个寻找真理的持续过程

走近史学经典
**组 史学双璧
司马迁与《史记》:史学中的文学力量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第二组 他山之石
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修昔底德
吉本及其不朽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观古今于一瞬——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全球通史》:一部畅销的经典

诗歌的理趣
**组 识别理趣
长歌行(其一)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观书有感(其一)
登飞来峰
第二组 体验理趣
龟虽寿
拟挽歌辞(其三)
终南别业
花非花
襄邑道中
郡圃残雪(其一)
琴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摸鱼儿·雁丘词
雪片
鱼化石(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
太阳
等你,在雨中(节选)
房屋
双桅船
云(之一)
日子
第三组 鉴赏理趣
体验——感兴:诗中之“理”的发生机制
理趣和理语解

善待自然
**组 善待自然
世界*大的膜
生命之水
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
第二组 刻不容缓的环保
果园停农药:啃*硬的骨头
大海雀的灭亡
瓶颈

故事里的“说书人”
**组 叙述者的“眼光”
约会
失恋的方鸿渐
狂人日记
示众
第二组 叙事的鉴赏
透过叙述者造成的迷雾
真正的艺术家只为自己写作

何谓中国
**组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文明的世界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态度
第二组 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灯下漫笔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寻找真实的“自我”
**组 身份的焦虑
成为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你的品质”并不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评价
第二组 文化与自我
自我认识的来源
中国人的“自我”
展开全部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 节选

  《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高一 下)》:  梅花开了!我们站在梅花前面,看到冰清玉洁的花朵的时候,心中感到一种异常的快适。这快适与收到附汇票的家信时或得到fullmark(满分)的分数时的快适,滋味不同;与听到下课铃时的快适,星期六晚上的快适,心情也全然各异。这是一种沉静、深刻而微妙的快适。言语不能说明,而对花的时候,个人会自然感到。这就叫作“美”。  美不能说明而只能感到。但我们在梅花前面实际地感到了这种沉静、深刻而微妙的美,而不求推究和说明,总不甘心。美的本身的滋味虽然不能说出,但美的外部的情状,例如原因或条件等,总可推究而谈论一下,现在我看见了梅花而感到美,感到了美而想谈美了。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自古没有一定的学说。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曾在其《艺术论》中列述近代三四十位美学研究者的学说,而各人说法不同。要深究这个问题,当读美学的专书。现在我们只能将古来*著名的几家的学说,在这里约略谈论一下。  *初,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样说:“美的东西,就是*适合于其用途及目的的东西。”他举房屋为例,说*美丽的房屋,就是*合于用途、*适于居住的房屋。这的确是有理由的。房子的外观无论何等美丽,而内部不适于居人,绝不能说是美的建筑。不仅房屋为然,用具及衣服等亦是如此。花瓶的样子无论何等巧妙,倘内部不能盛水、插花,下部不能稳坐桌子上,终不能说是美的工艺品。高跟皮鞋的曲线无论何等玲珑,倘穿了走路要跌跤,总不能说是美的装束。前述苏格拉底的话,在建筑及工艺上固然讲得通,但按到我们的梅花,就使人难解了。我们站在梅花前面,实际地感到梅花的美,但梅花有什么用途与目的呢?梅花是天教它开的,不是人所制造的,天生它出来或许有用途与目的,但人们不能知道。人们只能站在它前面而感到它的美。风景也是如此:西湖的风景很美,但我们绝不会想起西湖的用途与目的。只有巨人可拿西湖当镜子吧?  这样想来,苏格拉底的美学说是专指人造的实用物而说的。自然及艺术品的美都不能用他的学说来说明,梅花与西湖都很美,而没有用途与目的;姜白石的《暗香》与《疏影》为咏梅的有名的词,但词有什么用途与目的?苏格拉底的话很有缺陷呢!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也是思想很好的美学者。他想补足先生的缺陷,说:“美是给我们快感的。”这话的确不错,我们站在梅花前面,看到梅花的名画,读到《暗香》《疏影》,的确发生一种快感,在开篇处我早已说过了。然而仔细一想,这话也未必尽然,有快感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例如夏天吃冰淇淋,冬天捧热水袋,都有快感,然而吃冰淇淋与捧热水袋不能说是美的。肴馔入口时很有快感,然厨司不能说是美术家。罗马的享乐主义者们中,原有重视肴馔的人,说肴馔是比绘画、音乐更美的艺术。但这是我们所不能首肯的话,或罗马的亡国奴的话。照柏拉图的话做去,我们将与罗马的亡国奴一样了。柏拉图自己蔑视肴馔,这样说来,绘画、音乐、雕刻等一切诉于感觉的美术,均不足取了(因为柏拉图是一个轻视肉体而贵重灵魂的哲学家,肴馔是养肉体的,所以被蔑视)。故柏拉图的学说仍不免有很大的缺陷。  于是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再来修补先生的学说的缺陷。但他对于美没有议论,只有对于艺术的学说。他说:“艺术贵乎逼真。”这也的确是卓见。诸位上图画课时,不是尽力在要求画得像吗?小孩子看见梅花,画五个圈,我们看见了都赞道:“画得很好。”因为很像梅花,所以很好。照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来,艺术贵乎自然的模仿,凡肖似实物的都是美的。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