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与抗震设计方法/门进杰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与抗震设计方法/门进杰

作者:门进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84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8.7(4.3折) 定价  ¥9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与抗震设计方法/门进杰 版权信息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与抗震设计方法/门进杰 内容简介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与抗震设计方法》是作者近年来对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有关受力机理、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工作及成果的总结,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  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RCS组合节点抗震试验研究,RCS组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RCS组合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RCS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RCS空间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考虑楼板影响的RCS组合框架有效翼缘宽度分析,RCS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RCS组合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等。此外,还对RCS组合节点的典型构造和作用,以及破坏模式等也做了较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与抗震设计方法》可供结构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院校的师生阅读,也可供相近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与抗震设计方法/门进杰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RCS组合节点的研究
1.2.2 RCS组合框架结构的研究
1.3 本书的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章 RCS组合节点抗震试验研究
2.1 节点形式的提出
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2.3 材料性能
2.4 试验加载装置和测试方案
2.4.1 试验加载装置
2.4.2 加载制度
2.4.3 量测内容和数据采集
2.5 试验破坏过程及破坏形式
2.5.1 试验破坏过程
2.5.2 破坏形式
2.6 试验结果与分析
2.6.1 滞回曲线
2.6.2 骨架曲线
2.6.3 节点层间位移延性
2.6.4.应变分析
2.6.5 承载力退化规律
2.6.6 刚度退化规律
2.6.7 耗能能力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RCS组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3.1 RCS组合节点的典型构造及作用分析
3.1.1 RCS组合节点的常见构造措施
3.1.2 RCS组合节点构造措施的作用分析
3.2 RCS组合节点的破坏模式分析
3.2.1 腹板剪切破坏
3.2.2 混凝土承压破坏
3.3 本书所提RCS组合节点的破坏模式分析
3.3.1 部分剪切破坏模式
3.3.2 节点-梁混合破坏模式
3.4 RCS组合节点受力机理分析
3.4.1 RCS组合节点的受力假定
3.4.2 RCS组合节点内外单元之间力的传递
3.4.3 RCS组合节点的受力机理分析
3.5 RCS组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分析
3.5.1 RCS组合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简介和分析
3.5.2 RCS组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分析
3.5.3 RCS组合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的改进
3.5.4 公式的验证和分析
3.5.5 节点区各组成部分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贡献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RCS组合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4.1 恢复力模型简介
4.1.1 恢复力模型的相关概念
4.1.2 典型的恢复力模型简介
4.2 不同类型节点的恢复力模型与分析
4.2.1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恢复力模型
4.2.2 钢框架节点恢复力模型
4.2.3 组合结构节点恢复力模型
4.2.4 不同类型构件恢复力模型的比较分析
4.3 RCS组合框架节点恢复力模型的建立
4.3.1 恢复力特性分析
4.3.2 骨架曲线模型的建立
4.3.3 刚度退化规律的确定
4.3.4 恢复力模型的描述
4.3.5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RCS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5.1 RCS空间组合节点和平面组合节点有限元分析与对比
5.1.1 试件设计
5.1.2 有限元建模
5.1.3 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5.1.4 与平面组合节点的对比分析
5.2 RCS空间组合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的提出
5.2.1 平面节点承载力公式
5.2.2 改进公式的提出
5.3 改进公式中待定参数的确定及公式验证
5.3.1 待定参数的确定
5.3.2 改进公式与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RCS空间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6.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6.1.1 试件设计
6.1.2 试件制作
6.1.3 材料性能
6.2 试验加载和测试方案
6.2.1 试验加载装置
6.2.2 加载制度
6.2.3 试验测试方案
6.2.4 加载控制及数据采集
6.3 试件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
6.3.1 试件破坏过程
6.3.2 破坏模式分析
6.4 抗震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 滞回曲线
6.4.2 骨架曲线
6.4.3 承载力退化
6.4.4 刚度退化
6.4.5 位移延性
6.4.6 耗能特性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考虑楼板影响的RCS组合框架有效翼缘宽度分析
7.1 有效翼缘宽度的取值
7.1.1 有效翼缘宽度的计算公式
7.1.2 基于试验结果的有效翼缘宽度计算
7.1.3 基于应力等效的有效翼缘宽度计算
7.1.4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有效翼缘宽度计算
7.1.5 有效翼缘宽度的建议取值
7.2 有效翼缘宽度计算公式的验证
7.2.1 正常使用阶段取值
7.2.2 承载能力极限阶段取值
7.2.3 验证分析
7.3 考虑楼板影响的RCS组合框架刚度计算方法
7.3.1 刚度计算
7.3.2 抗弯承载力计算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RCS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8.1 试验概况
8.1.1 试件设计与制作
8.1.2 材料性能
8.1.3 试验装置和加载制度
8.1.4 测量内容和数据采集
8.2 试件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分析
8.2.1 试件破坏过程
8.2.2 破坏模式分析
8.3 试验结果与分析
8.3.1 滞回曲线
8.3.2 骨架曲线
8.3.3 应变分析
8.3.4 承载力退化规律
8.3.5 刚度退化规律
8.3.6 耗能能力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RCS组合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9.1 RCS组合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相关分析
9.1.1 RCS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9.1.2 基于“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RCS组合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9.2 RCS组合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9.2.1 RCS组合框架结构的性能水平和性能目标
9.2.2 RCS组合框架结构性能指标的量化
9.2.3 RCS组合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步骤
9.2.4 RCS组合框架结构性能指标和方法的验证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