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五讲/魏红霞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五讲/魏红霞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1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5.3(7.2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五讲/魏红霞 版权信息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五讲/魏红霞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包括十五个专题,有走近马克思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等。在借鉴靠前专题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打破了教材原定章节内容体系,重新拟定了标题和章节结构,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系。内容阐释过程中,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并且融入和补充了丰富的生活案例和实践案例,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生活化,便于理解,便于授课。作者简介:魏红霞,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主修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任教于安徽财经大学行政管理系社会科学部。2011年6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师,主要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课程。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五讲/魏红霞 目录

**讲 走近马克思主义
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讲 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第四讲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五讲 对立统一规律
第六讲 质量互变规律
第七讲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八讲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第九讲 真理和价值
第十讲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十一讲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十二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十三讲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第十四讲 垄断资本主义
第十五讲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后记
展开全部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五讲/魏红霞 节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五讲》:  (一)意识的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就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来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就意识的功能和作用来讲,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会对物质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统一起来,即唯物辩证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又彻底地解决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从根本上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片面性,为人们正确地解决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自觉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人的活动中预定的目标、蓝图、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世界很大,事物很多,一个人不可能去反映所有的东西,而且不同人的意愿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人总是根据自己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这具有主体的选择性。人不仅预先规定了意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预先制定了实施计划,规定了怎样做出反映的方式和步骤。下面这件事情,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天中午下课,在校园里遇见一位以前我的学生,他向我打招呼,很热情。然后一边走一边随便说说话。我问他做什么去,他说去食堂吃饭。我忍不住继续问他,你刚才走过来的那个方向,似乎有一个食堂,而且条件比现在去的那个要好得多,宿舍也在那附近,吃过午饭回宿舍休息很方便,为什么舍近求远啊?他很诡秘地回答我说:老师,你懂的!我很纳闷。看见我纳闷的表情,他又说了一句:“老师,我还没有女朋友!”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住的那边几栋楼都是男生宿舍,女生几乎都住在这边,所以,这边食堂大都是女生在用餐。好家伙,我忍不住佩服起他来,太有“心机”了。你们看,这不是目的性和计划性都有了吗?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对世界的反映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意识不仅能通过感性形式反映事物的表象,而且还能通过理性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追溯其过去,推测其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方法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如物理学、数学的各种符号公式,这都需要人运用理性思维去创造出来。  感知只是当下的行为,而高级的意识行为在反映对象时却是当下化的,就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这是意识能动性*突出的表现。因为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人们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更重要的则是以这些正确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实践把思想的东西变成现实,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①鸭绒服在冬天是件好东西,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光着身子的男子哆哆嗦嗦走在小路上,然后,遇见一群鸭子。鸭子们很有同情心地把鸭毛捐出来给他做了一件羽绒服。只有人想办法把鸭毛拔下来,再想办法加工制作,才能有羽绒服穿。所以,这个“想”,就是意识行为。通过这么一想,把鸭毛变成羽绒服了。  当然,不仅要想,还得想正确才行。一旦想错了,把那鸭毛用胶水粘满自己的身体,不仅不美观不方便,估计也未必能起到防寒的作用,飞起来倒是有可能的。所以,古人说,要三思而后行。这是因为不同的意识指导实践和改造世界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