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古玩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古玩

作者:韩勇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406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31.2(6.5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古玩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350295
  • 条形码:9787515350295 ; 978-7-5153-502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古玩 本书特色

长篇世情小说《古玩》,以古玩收藏和交易为线索,写人物命运浮沉,揭行业内幕隐情。它是一面镜子,明心见性,反映真善美,照出假丑恶;是一部对社会问题有深入观察和思考,能给读者带来触动和警醒的有力量的文学作品。“亲自经历过古玩的人千千万万,但大多不写小说;写小说的人千千万万,但大多未必亲身经历古玩。”作者自1990年开始涉入古玩收藏,有近三十年的古玩鉴赏和收藏经历,既好收藏又擅小说,本书可谓古玩爱好者和初涉者的生动入门书。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古玩 内容简介

长篇世情小说。作品以山东云泽市古玩市场的发生、发展、繁荣、鼎盛为经线,以从事古玩收藏、买卖的各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经历、遭遇和变故为纬线,编织起了一张俗世人情的大网。在某些人眼中,古玩是真金白银,是加官进爵、结交权贵、谋求私利的的敲门砖,为据为己有或卖个好价,设局、作假,不择手段。而在有君子之风、浩然之气的靳先生、夏月川等人眼中,古玩是文化的传承和积累,是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是慎终追远的家国情怀。小说不仅写出了古玩这一略显神秘的行业内幕,也通过与之结缘的人物命运浮沉,明心见性,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全书人物鲜活、情节生动、可读性强,是一部对社会问题有深入观察和思考,给读者带来触动和警醒的有力量的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古玩 目录

目录 一、 入行 难道时来运转,生活真的要得到改变? 二、拜师 来到院里,立刻被小院的格调与气度吸引住了。 三、蛀友 大多数人不过是古玩的经营者。 四、败家 古董原意“鼓董,”就是蒙在鼓里买卖的东西,靠的就是个眼力运气。 五、公子 这靳先生到底是什么样子? 六、巧遇 今天竟不期而遇了。 七、束脩 拜师不慎,被师傅坑了。 八、如玉 他从贴身衬衣口袋里,拿出了和合二仙玉牌。 九、商机 “今天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商机?” 十、人脉 这种办事效率,一般人连想也不敢想。 十一、床殇 看了大床,心头一阵紧缩,知道是条大“鱼,”但他不露声色。 十二、索命 你懵着买了,想彻底弄明白了再卖,想得倒美。 十三、观雪 两岸白雪皑皑,河面雾气苍苍。余问二人,作何感想? 十四、瓷碎 纪远方今晚的表现,让她很震惊。 十五、启迪 今日之风气,明日之文化。 十六、神技 有人说这叫造假,我坚决不承认,这叫传承、恢复、挖掘传统艺术 十七、题字 牌匾一挂,就是我人在那里了。 十八、登场 文化的台子有了,该忙活忙活戏了。 十九、印月 一轮明月,印在水中,天上人间,清风徐徐。 二十、伯乐 他一进门,武区长就跑上去,双手把他的右手握住了。 二十一、借船 是大事,但不是坏事,是天大的好事! 二十二、闪光 一两年不见,她怎么就成了房地产公司的副总? 二十三、结网 政府宿舍大院门口,新开了一家古玩店。 二十四、落魄 哭够了,才把自己近来的遭遇,从头至尾讲了一遍。 二十五、亮相 土鸡与凤凰,原来就是隔了一层纸。 二十六、交流 “茶”不仅没凉,而且更热了。 二十七、残夜 他的内心就这么一直在肯定与否定中挣扎。 二十八、相离 本来骨子里就不是一路人,不存在分道扬镳的问题。 二十九、鬼术 生意场上,这种手法自古有之,叫做“趟露水” 三十、缘尽 他已没有与我交往的愿望,我也不想再面对他了。 三十一、日满 还有三五天就过春节了,这案子就这么先放着。 三十二、无言 这个家对于她来说,已冰冷寒彻。 三十三、暖春 《秋柿图》终于物归原主!
展开全部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古玩 节选

十六、神技 大年初六,各行各业按惯例开市营业。现在,那些老讲究已经过时。有些店铺,为了招揽生意,除夕至初一早晨,坚持开门。贩卖古玩的人大多没有门面铺子,生意就在家里做,因此,大家还都自觉地遵守着传统习惯,等到初六才出去串门。 一大早,小旦去江渚柳絮飞家里去拜年。她的店远在邑城,那得过了元宵节才去开门。小旦进门就喊:“柳絮飞,我来给你拜年了!” 柳絮飞从窗户里瞅瞅,赶忙热情地跑出去来迎接,用不失庄重的口气说:“旦兄弟来访,这可是喜报一元,吉利!来拜我是假,来拜访古玩是真吧?” “你怎么理解都行,反正我是来了。” 柳絮飞把小旦迎进屋里,正好有位北京客人也在,介绍他们认识了,三人一起喝茶。寒暄了几句,都是同道,很快成了熟人。客人好奇,问柳絮飞:“喜报一元如何解释?” 柳絮飞眨眨眼,嘴巴凑到客人的耳朵上说:“他姓旦,读音应该是‘段’。因为旦蛋谐音,所以都叫他小‘蛋’。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常用一只喜鹊搂着三个蛋作为创作题材。寓意读书人在乡试、京试、殿试时,连中**,这叫‘喜报三元’。” 过一会儿,客人反应过来,“扑”的一声,茶水从嘴里喷出来,笑得就要背过气去。小旦刚才看他俩窃窃私语,如今又见客人笑成这样,猜测柳絮飞是说了自己不好的话,心里难免有些生气。 柳絮飞问小旦:“听说你弄了个天下孤品青花笔筒,可真有这事?” “这还能有假?你以为只有你才能买到好东西?” 小旦以前见了柳絮飞,总是自觉矮了三分,因为柳絮飞能买他的东西。换言之,柳絮飞是他的客户,即是他的财神爷。自从淘到这个青花笔筒后,小旦的腰杆硬了,说话也有了底气。对于柳絮飞持怀疑态度的询问方式,他十分反感,又加上有气,回话的口气就带着一股“呛”劲。 柳絮飞看看小旦那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觉得十分好笑,可如今人家手上有好玩意儿,暂时就得拿着兔子当老虎敬着。于是笑着赔不是说:“我不该这么问。你现在不是从前了,我把这层忘了。说说,既然是天下孤品,它绝在什么地方?” 柳絮飞这一道歉和调侃,倒让小旦有些不好意思,一时间头脑也清醒了许多,从天上又回到了人间。他慢悠悠地回答说:“天下孤品,我可没说过,这是你说的。我认为它有三绝,一是个头特大,二是画面故事情节特殊,三是品相完好。” 北京的客人姓丁,因为他常到云泽这边来淘货,古玩界的人都叫他“丁北京。”听了他们俩的对话,忍不住插嘴说:“现在瓷都市有条街,就叫高仿一条街。前门是店铺,后门是就是烧瓷的炉窑,专门仿制未面世的绝品孤品,打拍卖会鉴定师的眼睛,几乎是一打一个准。高仿街上有位师傅姓仄,南方人说话发音仄贼不分,久而久之,都叫他老‘贼’。他仿制的瓷器,全国没有几个人能辨别。有些人得了件精绝的瓷器,捂着秘不示人,悄悄找他仿制一件,然后把仿制的留下,把仿品卖出。所以,越是特殊的东西,越得小心。” 道上有个规矩:张三到李四家里看货谈生意,遇到了李四的客户王五,而张三和王五又不认识,或认识但从未有生意来往,这种情况下,除了礼貌性的寒暄,张三和王五不得过多交谈。张三不能邀请王五到自己家去看货,王五也不能表达去张三家的愿望。若李四主动牵线搭桥,让他们两个建立关系,又另当别论。 小旦知道丁北京是个潜在的客户,和他建立联络的愿望自然十分迫切。若在以往,他无法在此约丁北京上门。如今情况有些特殊,当着丁北京的面,是柳絮飞率先问了笔筒这件事,又是丁北京主动搭的腔,所以他就试探着说:“若是不信,你们可以去看看。” 丁北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望着柳絮飞说:“要不,我们去看看?” 听说东西这么高档,还听说小旦不轻易示人。柳絮飞一个人就是看了,也不敢断定是真是假,更不能判断它的真实价值,所以才一直没去。今天有丁北京在,又有小旦的主动邀请,她当然乐意去看。 来到小旦家里,小旦对妻子说:“拿出笔筒来让北京的客人看看。” 小旦妻子迟疑了一会儿,把东西搬出来,放到丁北京的面前说:“要不是你从北京来,我不会让你们看。” 丁北京拿起笔筒看了看说:“康熙朝的东西,没问题。想卖多少钱?” 小旦反问他说:“你说它值多少钱?” “古玩无法定价。在一个工薪阶层收藏者眼里,它可能值五千块钱。在个亿万富翁的眼里,它可能值十万块钱,这取决于收藏者的喜欢程度和购买能力。” 北京人好为人师,让他回答“是什么”,他一定会宣讲“为什么”。他讲的这些道理,经营古玩的没人不懂。小旦今天有求于人,无论北京人如何发挥,他都不会介意。 小旦继续问:“拍卖会能不能作为标杆?” “不能。同样一件东西,上次拍卖会上拍了五十万,这次拍卖会上可能只拍出十万。第三次拍卖会上再出现,可能八万都拍不上。影响拍品成交价的因素太复杂。所以,按拍卖会上出现的*高价格卖东西,可能永远卖不出去” 小旦听了,表情有些失望。丁北京继续训导他说:“就说这个笔筒,你花多少钱买的我不知道,但你肯定没花大价钱。如果买主也想按拍卖会的价格卖,你还能买得到?不能买东西老想捡漏,卖东西又老想卖个拍卖价。这笔筒,到底想卖多少钱?” 小旦说:“我还没研究透,也没玩儿够,暂时不想卖。卖时一定先卖给你。” 送走了柳絮飞和丁北京,小旦脑子忽然开了窍。 第二天,小旦出去借了个照相机,回来后忙着给笔筒拍照,足足折腾了一个时辰。把胶片送到照相馆洗出照片,看了看相当满意。他仔细地将照片进行了裁减,然后拼成了一张长方形的大照片。整个笔筒上的青花故事画面,就以平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里有个正月里不出远门的风俗。小旦只好数着指头一天一天的过,终于熬出了正月。二月二这天,他带上照片,坐火车去了南方的瓷都市。 从云泽到瓷都市,没有直达的火车,得先到徐州,再转车到瓷都。下午一点多上的火车,第二天九点才到达。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了高仿一条街。 高仿街从南到北足有二里路,路两旁全是瓷器店。青花瓷、五彩瓷、粉彩、一道釉,应有尽有,但一看就是新品,与高仿瓷搭不上界。小旦来到一个摊位前,摊主看上去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他笑着问:“朋友,我想找一位姓仄的师傅,听说当地人都叫他老贼,他的店铺叫什么,能告诉我吗?” 中年人看了小旦一会儿,没有任何反应,转身招揽生意去了。小旦刚一转身,中年人没好气地说了几句话。虽然它不是全懂,但意思他还是明白:麻烦别人,连支香烟都舍不得,真是傻鳖。 小旦连忙去杂货店里买了一盒中华烟,自己先点上一支,吸着烟慢慢往北走。又走了几十米,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站在门口招揽生意。他连忙抽出一支烟,递给小伙子,掏出火机给对方点上,这才说明了来意。小伙子并不直接回答小旦的问话,而是反问他:“你找老贼要做什么?是不是要仿制瓷器?” 小旦不敢多说话,点点头算是做了回答。小伙子关了店门,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跟我走!” 小伙子在前边走了几步,回头看看小旦,小旦还在迟疑。小伙子招招手说:“快来!” 小旦心里恐慌,人生地不熟,恐怕被人骗了抢了。他本想不跟着走,可腿还是不由自主地抬了起来。往北走了十几米,右转到了一个巷子口。小伙子指指墙上,小旦望去,上写着“高仿各种明清瓷器”八个红漆大字,并画了一个箭头示意往里走。小旦的心这才放了放。又走几十米,左拐进了一个大院子。院子靠南墙有个馒头状的窑炉,顶上正冒着青烟。 小伙子领小旦进了东屋,原来是个作坊,只见一个四十开外的人,正在天球瓶毛坯上作画。小伙子冲着作画的人说:“贾师傅,这位先生要做高仿瓷器。” 贾师傅放下手中的活路,端起杯子喝了几口水,正要说话,小旦连忙递上烟卷并点了火,抢先开口说:“贾师傅,这位兄弟可能误会了。我是要找老贼师傅,不想兄弟把我领到了你面前。可能是我没有说清楚,给你添麻烦了。” 按说这应该是个尴尬的场面,可贾师傅一点都不在意。看着小旦的眼睛,温和地说:“有个文人说过,‘你只管吃鸡蛋,不要问是哪只鸡下的。’只要仿得好,管他老贼老偷,你说是不是?。” 小旦看看贾师傅的神态,不像个黑道上的人物,这才放下心来,试探着说:“你说得在理,让我看看你仿制的瓷器再说。” 贾师傅把他领到北屋里,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展厅,看样子也是库房。贾师傅指着货架上的瓷器说:“看看吧!” 小旦从贾师傅的眼神中看出了几份不自信。他大体瞄了一眼贾师傅的作品,虽说都是老造型,各种彩瓷应有尽有,只可惜都有一种新玩艺儿的味道,没有半点老的气韵。他对贾师傅说:“师傅,我实话实说了。我的眼力在我们那里算是很一般的水平,可我一眼就能看出这都是新货。这说明仿得不过关,不用说是高仿,甚至连中仿也算不上。” 贾师傅稍微愣了一下,微笑着说:“兄弟是个爽快人。我仿的东西只能卖给局外人,行内的蒙不了。实话和你说,一个外地人,这样蒙着头找贼师傅,就是见了他,他也不会承认他是。要见,得由当地的朋友介绍,他才肯接见你。” “这是为啥?都拒绝了,还如何接活?”小旦有些不解地问。 “瓷都市仿古瓷的行当,就是一个江湖,这里边的恩恩怨怨多了。人怕出名猪怕壮,你一个山东人都知道,可见他的声名有多大。造假酒假烟是造假,尽管仿制的瓷器也是瓷土做成,这玩艺儿也不会药死人,可*终是造假。有关部门不想找你的麻烦则罢,如想,一找一个准。如果他见人就交,逢活就接,麻烦事可能就多了。” 小旦听了,信服地点点头。贾师傅继续说:“巧了,今天算你运气好,遇到我就是遇到了贵人。我也是老贼的徒弟,只是学艺不精,让你见笑了。中午了,你请我们吃顿饭,我领你去见他。” 小旦喜出望外,说了一声好。贾师傅冲西边屋里喊:“照顾着窑炉的活,我们要去找贼师傅。” 里边应了话,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他和小伙子领着小旦回到街上,北去几十米处,找了一间餐馆,好吃好喝了一顿。 一顿饭下来,小旦和贾师傅也就成了朋友。贾师傅喝了两瓶啤酒,也多少有了些酒意,他直愣愣地看着小旦,擦了擦嘴说:“兄弟,如果以为我们是为了讹外地人一顿饭吃,那就错了!凡是来找人定做或仿制瓷器的人,都是同道。我们这里有规矩,就是要让客人请我们顿饭,对方肯请,就是朋友,就领他去找要找的人。如果怕上当受骗,或是怕掉上一顿饭钱,对不起,怎么来的还得怎么走,没人接他的活。你是不是预先听说过这个规矩?” 小旦连忙说:“我真不知道有这规矩。只是凭感觉,判定你是个实在人,就想请你吃顿饭,交你这个朋友,以后来瓷都市,好有个照应。” 小伙子还有门面需要照顾,独自走了。贾师傅领着小旦,沿着高仿街继续往北走,看看就要走到头了,左转进了街西的一条小巷。行不多远,进了大门朝北的一个院子。院子里错落有致地放着各式各样的陶瓷花几,花几上是形形色色的紫砂花盆和石刻花盆,花盆里栽的不是树桩就是太湖石。因地处南方,树桩依然是苍翠葱郁,生机盎然。院中空无一人,更显得幽静无比,让人忘了是在喧嚣的闹市。院子南边墙上有个圈门,贾师傅提高了嗓音,冲着里面喊:“仄老师,有客人来拜访了!” 里边有了回声,俩人进了里院。西屋门开了,迎出来一位长者。贾师傅向小旦介绍说:“这就是仄老师。” 仄老师握了小旦的手,面无表情地说:“幸会!” 贾师傅又向仄老师介绍说:“这是山东来的客人,姓旦。” 仄老师握着小旦的手尚未放开,听了介绍,上下使劲摇了两下说:“幸会,屋里坐!” 一挥手,三人进了西屋,这就是仄师傅家的正堂了。正堂里靠墙有几个老掉牙的立柜,紧挨着立柜就是一个大茶台。宾主座了,贾师傅张罗着倒茶,小旦掏出中华烟分别点了。 仄老师看上去七十来岁,矮矮的,胖胖的,说话瓮声瓮气,浑身上下没有半点艺术家气息,全然不是小旦想象中的样子。一路上,小旦就在猜测仄师傅的音容笑貌,脑海中幻化出很多形象,可就是没有这个版本。 仄师傅吸了几口烟,才开口说:“旦同志从山东过来,有啥活要做?” 尽管他的话听起来拗口,但还是能明白意思。小旦把笔筒的照片拿出来,小心翼翼地说:“慕名而来,请师傅比着做一个。” 仄师傅看了全套照片,问了笔筒的高、直径、璧厚等问题,开始和贾师傅用当地方言交流。他们交谈的什么内容,小旦听不懂。过了一会儿,贾师傅对小旦说:“如果要仿得百分之百一样,需要拿实物来。按着照片仿制,只能仿个百分之九十五。” 小旦答话说:“我拿实物来,大概需要等多长时间?” “*快也要半个月。” 小旦心中合计:如果拿来待个半天、一天还可以考虑。那样可以看着东西不离我的视线。如果待得时间长了,恐怕夜长梦多。再说,自己总不能住上半月旅馆吧?想到这里,他问道:“仿个百分之九十五,是个什么概念?” 仄师傅一字一句地说:“除了我能看出来,对照原物你能看出来。不对比原物,世界上很少有人能看得出来。对照原物仿呢,我把原物和仿造的摆在一起,你也分不出来,那叫百分之百。” 小旦有些狐疑地说:“仄师傅,手底下有没有做好的东西,让我瞧瞧?” 仄师傅开了橱柜上的锁,从中拿出一个康熙鱼藻纹大盘和一个雍正官窑斗彩盘,请小旦上手观看。 小旦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用手掂了又惦。也不知是急的还是累的,他头上渗出了许多汗珠。折腾了半天,也没找不出哪里对哪里不对。说实话,小旦在云泽古玩界,连二流选手也算不上,如此顶端的东西,他怎能看出个所以然来?他买的青花笔筒确真无疑,那不是他眼力高,只是瞎猫碰见了死耗子而已,而这种事,一生也遇不到几次。 看小旦一副木瞪瞪茫然的样子,仄师傅从橱柜里将两件仿品的原型拿了出来。两件原型与仿品对照着看,除了光泽更加柔和外,别无二致,甚至连瑕疵的位置与瑕疵的大小,都丝毫不差。小旦方知仄师傅的手段非同寻常,他终于拍板说:“仄师傅就按着照片烧吧,不知需要多少费用?” 仄师傅和贾师傅用方言嘀咕了几句,贾师傅伸出一个指头。小旦问:“一千?” 贾师傅摇摇头,小旦说:“一万?” 贾师傅点点头说:“仄老师看你不是个大款,是个做古玩生意的人,算是同道,否则得要二万。不能讨价还价了,那样会伤了和气。” 小旦在心里算了一下,一万元就是一个工薪阶层五年的工资,到底这个笔筒能值多少钱呢?他问:“仄师傅,对于我来讲,一万元是个很大的数目,我的全部家底也不过这个数。我想知道,仿制的这个笔筒能值多少钱?我得合计合计,仿制这件东西能有多大的利润。” “按说我只管仿制,不管价格,看你确实也不富有,就实话告诉你。在你们那种小地方,*多卖三万块钱。我仿制的东西,走下边的路子,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得走高端路线。给你仿造的这个笔筒,拿到拍卖会上进行拍卖,估价当在八到十万。但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卖上十万。做与不做,你还是谨慎考虑吧。” 小旦把心一横说:“做!不过我手上只带了三千块钱,给你留下两千作订金,剩下的一千做我回家的盘缠。半月以后我来取,到时结算清楚。” 仄师傅说:“好!” 半月之后,小旦二下瓷都市。东西早已摆在仄师傅的茶桌上。小旦拿起照片反复查看,再回想家里的那个,感觉就是一对同卵子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两人办了交割,小旦伸出大拇指称赞说:“仄师傅,真是名不虚传。绝技!” “我还活着,不叫绝技,应该算神技。” 仄师傅惬意地笑笑了,又以歉疚的口气说:“你拿回去对比,在重量、厚薄和底足的处理方面,肯定能发现有些不同。这没有办法,所有前来仿制的人,可能是怕我把东西调包或损坏,都不愿意把实物放在这里供我慢慢研究,所以只能仿到这样。还好,不和原型比对,不会看出任何破绽。” 面对老贼师傅含蓄的抱怨,小旦不好回话,就无话找话地问:“仄老师,你干这一行多少年了?” 仄师傅自豪而庄重地说:“小伙子,上回你来我不能多说话,要让我的手艺说话。我今年七十多岁了,十几岁就跟着师傅烧制瓷器。那些师傅,在清朝时期的御窑厂里,给皇帝烧造过瓷器。本以为这身手艺废了,只能带着入土了。没曾想这七八年里,明清瓷器又火了起来。我烧现代瓷器,烧得再好,卖不上大价钱。有人来找我高价仿制明清瓷器,这手艺就有了用武之地。我心里明白,仿制件东西,要一万两万,这并不能反映我手艺的真正价值。有人说这叫造假,我坚决不承认,这叫传承、恢复、挖掘传统艺术。谁投资,我就让谁得到这种艺术,怎么就成了造假?说造假,这是对我的侮辱。” 听了仄师傅这番话,小旦再看看仄师傅,同样一个人,今天看上去,就是一位充满艺术气韵的长者。 小旦有些好奇地问:“仄老师,你自己烧制仿古瓷器就是了,何必为别人来样仿制呢,那样你的收入不是更多?” 仄老师思索了一会儿,有些难为情地说:“我仿制古瓷,仿制的是艺术,是让古瓷艺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流传下去。至于前来仿制的人,拿走后卖与不卖,卖多少钱,都不关我的事。再说,各行人挣各行人的钱。一条线上,各段挣各段的钱,都有定数。人,不能太贪。” 小旦告辞,仄师傅送他来到圈门口,这时一个女子从外边进来,走了个碰面。女子和客人甜甜地打招呼说:“要走啊?欢迎常来光顾啊!” 女子玲珑秀丽,一袭南国美女的婉约机灵。看上去也就仄师傅一半的年龄,小旦推测是仄老师的女儿。未等他开口,仄师傅介绍说:“这是我的爱人,你上次来,没与你照面。” 小旦惊得大气不能喘,随便呵呵了几个字,赶紧出了大门。出得门来,心中憋得那口气才长长地吐出来。心里说:“我娘,看来这仄师傅是有两下子,如若没有,这么年轻的美女,如何就跟了她?”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古玩 作者简介

韩勇,山东省淄博人,1959年出生。1980年淄博师范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90年开始涉入古玩收藏,有近三十年的古玩鉴赏和收藏经历。发表散文作品百余篇,出版有长篇小说《王府村》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