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陈与义诗研究

陈与义诗研究

作者:杭勇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陈与义诗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3501
  • 条形码:9787516193501 ; 978-7-5161-935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陈与义诗研究 本书特色

杭勇著的《陈与义诗研究》以当时的历史文献和陈与义的作品为依据,将陈与义放在属于他自己的创作环境中,将宏观把握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从时代、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对陈与义的创作历程以及其诗的思想、艺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陈与义与江西诗派的关系作一个全面的考索,辨析将陈与义纳入江西诗派的偏颇,对陈与义是否属于江西诗派做出自己的判断,力求对陈与义两宋之交以及宋诗史上的贡献、地位予以客观的评价。

陈与义诗研究 内容简介

  《陈与义诗研究》首先综合创作心理、主题和题材趋向、艺术成就等因素,将陈与义诗歌创作分为因袭期、转变期、高峰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详细描述了陈与义诗歌创作的发展与演变历程。接着分析了确立陈与义在诗史上地位的南渡后诗歌的艺术特点,突出了其诗歌创作成就与艺术个性。在此基础上,辨析了从南宋后期以来论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陈与义与江西诗派的关系,辩驳了将陈与义划入江西诗派的谬误,对陈与义在两宋之交的诗坛上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符合事实的评价。

陈与义诗研究 目录

绪论

上编 陈与义诗歌的创作历程
**章 辗转京洛:陈与义创作的因袭期
一 影射社会现实
二 抒写仕途困顿
三 表达遁隐思想
四 描写风物山水
第二章 谪居陈留:陈与义创作的转变期
一 批判现实
二 贬谪的痛苦
三 谪居的无奈
第三章 避难湖峤:陈与义创作的高峰期
一 感伤时事
二 漂泊离难
三 山水情怀
第四章 为官京畿:陈与义创作的衰退期
一 叹老伤时
二 故园之思
三 闲适情怀

中编 陈简斋体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陈简斋体的界定
第六章 强烈的风雅精神
第七章 苍凉的意象选取
第八章 浑融的意境营造
第九章 自然的语言特色
第十章 雄浑悲壮为主的审美风格
一 雄浑悲壮
二 沉郁低回
三 平淡清远

下编 陈与义与江西诗派关系考论
第十一章 陈与义与江西诗派关系问题的由来
第十二章 陈与义与江西诗派创作关系考索
第十三章 陈与义与江西诗派诗学主张比较
第十四章 陈与义与江西诗派诗歌风貌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陈与义诗研究 节选

  《陈与义诗研究》:  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从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到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陈与义被贬陈留之前,共12年时间。这一时期,陈与义大部分时间辗转京洛等地,担任一些低级官吏,在诗歌创作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因袭了当时诗坛上盛行的江西诗派诗风,取材狭窄、用典繁复、风格生硬。  陈与义少年时代主要生活在洛阳,崇宁五年(1106年)17岁的陈与义进入太学,政和三年(1113年)及第人仕。①他人仕前的事迹史料记载很少,《宋史》本传和张螓为其所作的《墓志铭》中都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楼钥也说他“少年在洛下,已称诗俊”②。陈与义在自己的诗中也说“少年多意气”(《冬至二首》),“少日争名翰墨场”(《感怀》),由此可以看出他少年时就颇有文才,但是陈与义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基本没有保留下来。  陈与义传世的作品,有年代可考者,始于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这年3月,陈与义以上舍及第,授文林郎,8月,授开德府教授,开始踏上了他的仕途生涯,在开德府任上所作的诗歌,全部都是和谢文骥、刘宣叔、吕钦问,周绍祖四人的唱和之作,这也是其诗集中有编年可考的*早作品。政和六年(1116年),陈与义解教授之职,归京闲居,宣和元年(1119年)任辟雍录,他在诗中所说的“四岁冷官桑濮地,三年赢马帝王州”(《若拙弟说汝州可居已约卜一丘用韵寄元东》),指的就是上述这段经历。这期间他所创的诗歌,基本都是与其表兄张矩臣、张规臣,弟弟陈与能,家叔陈振,以及其同年进士陈公辅、胡松年等人的唱和之作,也有少量题画和写景抒怀诗。宣和二年开始,陈与义忧居汝州三年,期间被知州葛胜仲所赏识,并有较多的交谊。陈与义与葛胜仲兄弟、富直柔、陈恬、席大光、天宁寺僧人觉心长老等人写了很多唱和之作。总的来看,陈与义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或身居卑职,或闲居守孝,仕途并不顺利,他诗中所说的“浮生万事蚁旋磨,冷官十年鱼上竿”(《抒怀呈送十七家叔》),概括了这十年的生活状态。宣和四年(1122年)春,陈与义归洛阳转京师。第二年初任太学博士,七月,经葛胜仲和王黼推荐,因《墨梅》诗得徽宗赏识,授秘书省著作佐郎①,宣和六年(1124年),转司勋员外郎,擢符宝郎,这是陈与义南渡前仕途*得意的三年,受到皇帝的青睐,也让他有点喜不自禁,这在他的诗中有明显的流露:“云叶垂鸡竿,雪花眩鸾旗。一天丰年意,飘人万寿卮……天公一笑罢,未觉风来迟。小儒惊伟观,到笏不敢吹。归家得细说,平分遗妻儿。”(《端门听赦咏雪》)诗歌把徽宗颁发敕令比作兆丰年的瑞雪,结尾四句中对自己仕途得意的喜悦之情也流露得非常明显。但好景不长,陈与义就被卷入了王黼和蔡京的党争中,宣和六年(1124年),因王黼罢相之累②,被贬为陈留酒税,成了党争的牺牲品。陈与义创作的第~阶段也到此结束。  ……

陈与义诗研究 作者简介

  杭勇,男,1972年出生,陕西横山人。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校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现已发表学术论文27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项,获得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要参与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