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作者:于永成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6.9(7.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版权信息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内容简介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立足马克思对人的现实本质的社会关系理解,指出人是在社会关系中获得现实的规定性,因此社会关系对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地位、生存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制约着人的自由个性及其实现程度。由此《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从社会关系视角反思马克思的自由观,以此对其自由内涵进行新探索。在近代,市民社会构成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因此对近代人的自由理解,就不能脱离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与批判。这构成我们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视域。其次,《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从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比较中,突显出市民社会批判对马克思自由观生成中的重要性,以及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由理论的批判,进而指出:正是从市民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自由,马克思才能政治解放,提出社会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目录

绪论

**章 市民社会批判:理解人的自由的重要维度
**节 社会关系与人的自由
一对马克思自由观理解的不同维度
二对人的本质的现实理解:社会关系中的存在
三人的自由理解的社会关系视角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对人的自由的片面理解
一传统社会的特点与对个体的束缚
二市民社会基础上对人的自由的理解
三市民社会中所确立的人的自由的局限性
第三节 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根本视域:市民社会批判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解放
二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
三社会解放与人的自由的真实理解

第二章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批判及其自由观
**节 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界定
一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概述及其理论地位
二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逻辑定位
三市民社会建立的前提
四市民社会的基本原则:特殊性原则与普遍性原则
五市民社会理论的内在结构
第二节 市民社会背景下黑格尔对人的自由理解
一黑格尔对人的法权自由的一般理解
二黑格尔立足市民社会对人的自由的解读
三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的性质
第三节 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片面性:黑格尔的批判
一自由优先原则引起的社会的贫富分化
二对贫困的解决与市民社会深层局限的揭示
三物质自由追求与精神自由追求的失衡
四生产过剩与市民社会内在逻辑的揭示
第四节 伦理共同体与黑格尔的自由理想
一对人的自由的更高理解:伦理共同体中的自由
二黑格尔伦理思想的来源:古希腊伦理与基督教伦理
三伦理共同体对异化关系中自由的超越

第三章 市民社会批判视域中马克思自由观的确立
**节 前“市民社会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由观
一对自由问题的初步关注:原子自由与自我意识理论
——“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
二市民社会中物质利益冲突与思想转向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
三社会政治结构的历史研究及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历史政治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
一自由理解的新地基: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重建
二对立法权的批判及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对立的揭示
三对王权与行政权的批判
第三节 对政治解放局限与市民社会异化关系的初步揭示
——《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一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
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异化的分析与批判
三从政治解放走向社会解放
第四节 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与共产主义理想的确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对市民社会自身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批判
二对异化关系中自由的深入批判:异化劳动理论
三市民社会矛盾根源的揭示与共产主义理想的确立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节选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节社会关系与人的自由  一对马克思自由观理解的不同维度  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对人类的解放事业的关注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马克思一生在持续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可以说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的。所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自由观问题,涉及理解马克思哲学根本性问题。当然,目前国内近年来对马克思的自由观的讨论文章也不少,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的论述,笔者认为这些成果虽然很重要,但是人们鲜有从社会关系角度、从市民社会批判角度来系统谈论马克思的自由观的。而《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意在表明,在马克思那里社会关系是他理解人的现实本质,同时也是理解人的自由的重要维度,而正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所展开的市民社会批判,是推动马克思自由观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因此,个人认为缺离市民社会批判的理解视角,我们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解就是不完整的,也是有缺陷的。下面作者想先就国内目前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成果做一个论述,并分析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的优缺点,从而为《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主题的展开提供必要的理论背景。  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解,常见的有这么几个角度:一,从认识论的角度,将自由看作对必然性的认识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观点受恩格斯的思想影响比较大,而且在国内出版的教科书中一直被沿用,在国内学界也仍然为一部分人所持有的一种观点,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已经指出了这种对马克思的自由观理解视角的局限性;①二,从自由时间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观,即围绕马克思对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的发现与区分,以及马克思所论述的时间构成人自由发展的空间的观点,认为人的自由的获得与实现首先要保障由剩余劳动时间转化而来的自由时间的获得。而随着社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人们在劳动之余可供支配的自由时间便会不断增多,人们便可以在物质生产之余从事更加多样化的活动,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②三,与第二种观点紧密相关的就是,从自由劳动的角度来探讨人的自由实现的问题,该种观点的立足之处主要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即在那里,马克思将人的本质看作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而劳动是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生产生命的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作为人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根据。因此,自由劳动构成了人的自由实现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市民社会条件下,发生了人与自身劳动的异化,因此,他们强调马克思所主张的,人的真正的自由的实现就要克服劳动的异化,消除私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将劳动变成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时人才能获得自由;③四,从历史的角度谈马克思的自由观,即强调马克思自由观的历史性,在马克思这里不是将自由看作当下实现的东西,特别是不像自由主义观点所认为的,将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政治国家中的自由理解为一个永恒的自由,而是强调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与分析指出了这种自由的局限性与历史性,人的自由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过程,受制于他所处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程度,而人类的自由发展到市民社会阶段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并没有停止,只有在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解放局限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人的自由才能真正实现;①五,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观,相关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立足于政治哲学的概念与理论框架,从思想史与文本的角度探讨马克思的自由观对霍布斯、洛克、斯密等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以及对康德、黑格尔政治思想的继承与批判,揭露资本主义自由的形式性与虚假性;②另一类则是结合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界的新思想与新问题,包括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等,立足公平与自由、个人权利与公共善等重要问题,从马克思的立场与其展开对话、批评与挑战;③六,从审美自由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观,即强调审美的自由是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就有所提及,以及到后来讲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艺术的创作是表现人的自由与圆满性的重要方面,是我们超越现实的有限,达到一种无限自由的重要途径,并强调在马克思这里承袭了德国古典哲学对审美与自由实现之间密切关系探讨的思想传统,但是在马克思这里则将其建立在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突破了单纯谈论审美的空洞、抽象性。④  ……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作者简介

  于永成,男,1987年3月生,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现执教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与政治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