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母亲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22cm 页数: 381页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25.2(4.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0.4(9.0折)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母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5738959
  • 条形码:9787505738959 ; 978-7-5057-3895-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母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名著读者,文学爱好者 ★ 《母亲》是高尔基的名篇之一,标志着高尔基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 生命中有一种人的情感不计代价、不求回报,但却只能陪你走一程,而这一程足以让我们铭记一生,这个人就是母亲! ★ 本书是无删节全译本,俄中精准直译,全面修正非俄译本的讹误。知识的深度无法化繁为简,读全译本名著,去伪存真,让文学散发出原有的力量,完整阅读是对精神成长的尊重。

母亲 内容简介

本书**次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群众革命斗争, 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 小说**次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

母亲 目录

译本序 / 1 高尔基: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 郑海凌

**部 / 001 第二部 / 183


展开全部

母亲 节选

一 在工人们集居的村镇上空,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油烟。每 天早晨,工厂的汽笛都颤抖着发出粗暴的吼叫。居住在灰色小木 屋里的工人们,一听到汽笛声,就像受惊的蟑螂似的,慌忙从家 里跑出来。他们显然睡眠不足,疲劳的筋骨也没有得到恢复,于是哭丧着脸,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天刚蒙蒙亮,周围寒气袭 人。他们走在没有铺修路面的街道上,朝着砖石结构的高大如鸟 笼一般的厂房走去。工厂正等待着他们,几十只油腻的四方眼睛 流露出冷漠和自信。工厂的灯光照亮了泥泞的道路,烂泥在工人 们脚下发出扑哧扑哧的响声。睡眼惺忪的工人们吵吵嚷嚷,不时 地喊叫着,声音嘶哑,不堪入耳的叫骂声划破天空。迎面传来机 器嘈杂而沉闷的轰鸣,夹杂着咝咝的蒸汽声。乌黑的烟囱像一些 粗大的木桩似的,耸立在工厂上空,远远望去显得阴森恐怖。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房屋的玻璃窗上疲惫地闪烁着血红 的余晖。此时,工人们从鸟笼般的厂房里急急地拥出来,像被工厂抛弃的废炉渣似的。他们沿原路回家,衣服被油烟熏得乌黑, 脸上黑乎乎的,饥饿地龇着牙,全身散发着机油的气味。不过他 们这会儿谈话轻松一些了,甚至流露出几分愉快,因为一天的苦 役终于结束,回到家里就可以吃晚饭和休息了。 一天的时光在工厂的劳役中流逝。机器随心所欲地从工人们 的筋骨中榨取他们的精力。这一天无声无息地从生活中消失了, 人们在一步步地走向坟墓。不过,他们看到眼下还能享受休息, 还能到烟雾弥漫的小酒馆里去消遣一番,也就感到满足了。 在节假日,人们往往睡到十点钟。起床后,上了年纪的人和这个镇子位于下新城郊外,距离城区约10公里,是俄国著名的索尔莫沃造船 厂所在地。结了婚的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到教堂去做午祷。每逢这时,他们免不了要责骂年轻人对宗教漠不关心。做完午祷以后,回家吃 点馅饼,然后又躺下睡觉,一直睡到夕阳西下。 由于长年累月的疲劳,人们的胃口很不好。为了开胃,他们 就常常喝酒,以烈性伏特加来刺激食欲。 一到傍晚,人们就懒懒散散地上街闲逛去了。有雨鞋的人就 穿上雨鞋,尽管天气干燥;有雨伞的人也都随身带上一把雨伞, 尽管晴天大日头的。 工人们在街头碰面,仍旧要谈论工厂的事,机器如何啦,工头如何啦,提起工头免不了要咒骂一通。总之,他们的言谈和思 想都离不开做工。单调的生活枯燥乏味,人们很少转动脑筋,愚 钝的头脑有时也闪现出零星的火花。回到家里同妻子争吵起来, 经常动手打人,从不吝惜拳脚。小伙子们喜欢在酒馆里消磨时光, 或者轮流在各家举办晚会,拉着手风琴,唱起淫秽的歌曲,跳舞, 言语下流,酗酒无度。疲劳的人是很容易喝醉的。喝醉了酒,积 聚在胸中的一股莫名其妙的愤怒就沸腾起来,要寻找机会发泄。于是他们就抓住每个机会来发泄这种无名之火,常常为了一些鸡 毛蒜皮的小事斗殴,像凶猛的野兽似的拼命厮打。因此,这里时 常发生流血事件,有时把人打成残废,甚至闹出人命案子来。 人们往往彼此存有戒心,内心里相互仇视,这种压倒一切的 情绪根深蒂固,像无法恢复的疲劳一样,难以消除。人们生来就 带有这种病态心理,并且代代相传。这种扭曲的灵魂像黑影似的 伴随他们终生,一直陪他们进入坟墓。人们在这种心理的怂恿 下,于一生当中盲目地干出种种蠢事,表现出无谓的残酷。 在节日的夜晚,年轻小伙子们很晚才回家,身上的衣服被撕 破了,满身污泥,脸上带着伤痕,却幸灾乐祸,吹嘘自己如何用拳头教训了同伴。有的被人侮辱,心里窝火;有的受了委屈,眼泪汪汪;有的喝得醉醺醺,一副凄凄惨惨的样子,看上去让人讨厌。有时,他们是被自己的父母拖回家的。父母在临街的围墙下 或者酒馆里找到烂醉如泥的儿子,给他一顿臭骂和拳头,然后把 他拖回家去,再多少给他一点关心,让他好好睡一觉,因为第二 天早晨,当工厂的汽笛声像混浊的河水奔腾似的在空中吼叫时, 还得叫醒他去上班。 父母要是打骂起孩子来都很凶狠,但年轻人酗酒打架在长辈看 来却不足为怪,因为父辈在年轻时也酗酒打架,挨父母打骂。日子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生活像一条浑浊的河流平静而缓慢地流向远 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拘泥于那些牢不可破的陈规旧习, 每天的思想和行为总是老一套。谁也不曾想过要改变这种生活。 偶尔也有外地人来到这城郊的镇子上。起初因为他们初来乍 到颇为引人注目,此外,他们谈到过去做工的地方,也使本地人 产生一点表面的好奇。后来人们跟他们混熟了,不再觉得他们有 什么新奇,也就不再留心他们了。从这些外来人的言谈话语中人 们清楚地了解到,普天下的工人都过着同样的日子。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谈论的呢? 不过,有时候,这些外来人也谈到一些在镇子上从未听说过 的事。本地人不愿同他们争论,只是在听到他们所讲的稀奇古怪 的事情时流露出一些疑惑。听了他们的谈话,有些人盲目地发起火来,其他的人露出隐隐约约的恐惧,还有一些人大为不安,心头浮起朦朦胧胧的希望的影子。于是他们喝酒喝得更凶了,大概是为了摆脱那种多余的令人心烦的慌乱和不安。 一旦发现外来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镇子上的人就对他另眼看待,时过很久还记着他。本地人对外来人总是放心不下, 自觉不自觉地提防着他们,似乎害怕外来人搅乱他们的生活,破 坏他们单调、沉重但却平静的生活秩序。对于生活始终如一的沉重压迫,人们已习以为常。他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好的变化,认 为一切变化只会加重这种压迫。 每当外来人谈到新奇的事,本地人就默默躲开。这样一来, 外来人只好悄然离去,只好再流浪到别处去。即使是留在工厂 里,他们也拒绝与人来往,或者干脆与生活单调的本地人毫无二致……这样的日子过不了五十年,人们也就死去了。

母亲 作者简介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局外人

    局外人

    [法]阿尔贝·加缪 著,馨文 译
    ¥17.9¥35
  • 苔丝:插图本

    苔丝:插图本

    [英] 托马斯·哈代 著,黄健人 译
    ¥9.8¥17
  • 我是猫

    我是猫

    夏目漱石
    ¥20.3¥39.8
  • 彼得堡之恋

    彼得堡之恋

    [俄罗斯] 冈察洛夫 著,张耳 译
    ¥16.3¥51
  • 我是猫

    我是猫

    [日]夏目漱石 著,徐建雄 译
    ¥24¥48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法]维克多·雨果 著,李玉民 译
    ¥13.3¥35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