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24cm 页数: 2册(881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2.4(5.6折) 定价  ¥1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5013167
  • 条形码:9787555013167 ; 978-7-5550-131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本书特色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套装上下册)》共收录汉族、畲族、高山族的作品328篇,其中,福建民间故事238篇,台湾民间故事90篇。这些民间故事传说世世代代在两岸民众中口耳相传,为国家和民族保存了一份精彩而珍贵的人类记忆遗产,也为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为两岸一家亲、分隔不分割提供了文化佐证。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内容简介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套装上下册)》收录了八闽福建和宝岛台湾的众多地方传说、动植物传说、土特产传说、幻想故事、鬼狐精怪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包括了台湾高山族同胞的流传故事,从多方面进一步丰富了两岸的故事。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目录

福建民间故事卷
神话
人死蛇蜕壳
盘古分天地
油火烧天下
龙麒的传说
太阳和月亮
农神和衣神
雷公与雷婆
眨刀婆
人物传说
孔子无奈拗事馆
李寄斩蛇
欧阳詹与荔枝姑娘
梅妃的传说
戏状元雷海青
南音祖师
鸭娘皇后
罗隐的传说
皇帝嘴乞丐身
吴卒医太后
程门立雪
朱熹与丽娘
陈北溪画月
李纲辩“马”
王璞作活画
郑虎臣锄奸
郑和下西洋
一日君马乐
郑佑学琴
嵩口司
戚家军吃“鼎边糊”
俞大猷的传说
“千里人良”
叶向高锯墓碑
冯梦龙的传说
陈经邦作画治贪官
张瑞图卖字
一日皇君董应举
瓮仔周巧雕转头狮
黄道周与木鸡腿
郑成功执法如山
沈中丞悬壶问世
大力士吴仔恩
闽戏神田元帅
李光地失官印
唐世济审石头
神鸭一厂
王绍兰判斗案
林则徐劝友戒烟
林狮狮炮轰孤拔舰
保童神临水奶
秦始皇巡游遇“山哈”
甘罗解梦
出酒井
妈祖的传说
妈祖出世
窥井得天书
妈祖降怪
收服晏公
镇两妖
伏机救亲
铁马渡海
焚屋引航
妈祖伏虎
妈祖升天
济度饥荒
圣泉救疫
雾海神灯
师泉井
乾隆拜妈祖
三宝建庙
地方传说
沉东京浮福建
武夷山名的来历
大王与玉女
天下**山
鼓山的传说
冠豸山的传说
白鹭的传说
神剑化龙
汀江的传说
西波浪潭
谢家渡
榕树和榕城的传说
“二宜楼”的传说
云峰楼
乌塔与白塔
木兰陂
洛阳桥的传说
思儿亭
国姓井
西禅寺“三宝”戴斗笠
雪峰寺的传说
清水岩
资国寺
甘露寺
剥皮石
侨乡传说
陈嘉庚择婿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
我是“中国虎”
思乡曲
先薯亭
相思树的传说
姑嫂塔
寡妇塔
王彬建塔
月里寻夫
金顶针
草鞋公
阿秀巧识奇信
三家福
情义值干金
补伯不爱闹热
荒岛得宝
茉莉仙子
刚果的泉州荔枝
铜尿壶
动植物传说
海底鸳鸯
鱼死了为什么眼睛还睁着
黄瓜鱼给嘴害
牛原是天庭丞相
老鼠、猫、狗和五谷
考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排位
老虎吃獐
公鸡每天叫什么
蛇为啥冬眠
鸳鸯的传说
海鸥
牡丹茶花
灵芝仙子
冬笋
何首乌
还魂草
水仙茶
断肠草
土特产传说
武夷山“大红袍”
“铁观音”的传说
沉缸酒的传说
漳州片仔癀
水仙花
海水晒盐的来历
“福寿全”与“佛跳墙”
脱胎漆器的传说
田黄石的传说
八宝印泥
银针茶
黄旦茶
三蛇酒
龙眼和桂圆
“宋家香”
“玉带束佳人”
兰竹荔枝
明姜的来历
金定鸭
蛏仔苗的传说
石狮甜课的来历
玄女指教拱窑
风俗传说
祭灶的传说
过年风俗的来历
后九节的来历
分龙节
何仙姑传授采茶灯舞
大鼓凉伞舞的来历
三角戏
惠东妇女服饰的来历
李九我定席位
诸娘人与唐部人
出嫁为何备米筛镜子
洞房花烛夜为啥放鞭炮
端午节挂菖蒲的来历
“团圆节”的来历
“好兄弟”
柜台前摆条凳的传说
幻想故事
范丹寻如来
老虎抢亲
青蛙赠珠
有缘千里来相会
聚宝盆
只可救虫不可救人
人心不足蛇吞相
月亮上的砍树人
田螺娘子
有孝感动天无孝遭雷打
青蛙状元
十个兄弟
蛇郎君
有情和无义
两兄弟
石磨磨盐
金瓜
王员外与小长工
罗山得银
测字先生
三干八百坎坎坎出黄金
天竹岩仙人厝
鬼狐精怪故事
山石鬼
水鬼朋友
义鬼
谢公戏鬼
水鬼升城隍
隐身帽
郭魁羽娶狐狸精
雷打蜈蚣石
生活故事
帮工和小姐
“片钱姑”奇缘
王俊娶亲
靠自己建大厝
陈三五娘
公主与驸马
巧选当家人
聪明的三媳妇
无烦恼
路遥知马力
九斤姑娘
李敢娘智破“摸喜”陋俗
八尺岭上日日冬至
药联择婿
败家子
懒惰夫妻
钟庄扮太子
两块银圆救了五条命
秀才卖喜联
系鞘奇缘
阿壮与村姑比武
贼仔三立功
满足堂
百忍堂
县太爷选贤人
相国干金吟蚊诗
二八姑娘三岁郎
机智人物故事
郑堂放火炮除死无大灾
郑堂做长工
郑堂过年
鸡笼做灯府台赏钱
邱蒙放大炮
邱蒙伏虎
陈振赐胜官司
包国生斗田主
赵六滩斗知县
郑大济难知县
神童见皇帝

台湾民间故事卷
张古老斫树
猴子红屁股的故事
猫为什么吃老鼠
水牛和黄牛
灶君的来历
海水变咸
过年缘起
冬至吃汤圆的由来
千里眼和顺风耳
铁拐李和孝女阿秀
清水祖师·乌面祖师
水鬼做城隍
七爷八爷
一贵破九贱
董汉烧天书
海龙王的女儿
火金姑
虎姑婆
选婿
举子上京
傻女婿
金瓜石
半屏山
水仙花
无某无猴
三人五目
李田螺一夜致富
阿水伯坐吃山空
三个女儿输一碗肉豆
好鼻司
元宵怀念“椅子姑”
蛇郎
赖半街和羊贩
温王爷隔海购木料
仙洞的白米壶
林半仙
杨姑爷驰马得地
铁甲将军
鸭母王朱一贵
阿顺仔乡里行侠
邱罔舍的故事
月亮和太阳
月儿为什么这么亮
山羊和地震
天体的传说
天上、人间、地下
射太阳和射月亮
日月是怎么来的
卡米米瀑布上的虹桥
哈北丝和火种
两粒光闪闪的圆蛋
竹拐棍上的嫩芽
风中的槟榔树
高山族人少的传说
高山族人为什么住在山上
鹿姑娘
歌舞的来历
老鼠为什么到处乱窜
彩虹的传说
会唱歌的嘎巴朗河
布利和哈娜依
伊米和阿桑
螺蛳姑娘
巨蛋菲达尔
高高的樟树
普纳雷与鸠谷
沽民和仙女
木匠阿多朵
金谷子
仙泉水
鹰为什么会在空中盘旋
兄弟山
“鸠阁雷”与“阿艾鸟”
五步蛇的传说
喳啯儿
素玛与梢玛
岸岛岛与佛约辛
猴子和螃蟹
浊水溪
浅浅的沐乃河
阿甘的故事
阿艾治蛇
粟王
少女献身退洪水
弯弯的卑南溪
打虎英雄甘沐劳
箭与腰刀
海涂上的石头
剑井
艾艾耶,国兵!
地窖里的猎枪
后记
展开全部

海峡两岸民间故事文库:闽台篇 节选

  吴夲医太后  ◎厦门市  传说宋仁宗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太平景象。  可是宋仁宗却整天愁眉不展。原来是他的母亲患了大病,所有的太医都前往诊治,药罐子熬破了一个又一个,母后的病不但治不好,反而越来越严重,眼看快不行了。  说起母后的病,确实是个难治之症。原来,她患的是乳癌。起初,乳部出现一个小疙瘩,只有黄豆大,不痒也不疼,她也不十分在意。更何况这个小疙瘩是生在这个部位,也不好意思开口去请人医治。后来,疙瘩越长越大,像颗小核桃了,这才引起她的注意。虽然请来了太医,但她只告诉一些病情,不肯撩开衣服让人视诊,因此虽然喝了许多汤药,还是控制不住,终于拖到了晚期,化了脓,疼痛难当。  太后患病,太医治不好,大家都十分焦急,宋仁宗更是坐立不安。百般无奈,他只好叫人在全国各地贴出皇榜,许愿谁能治好母后的病,就赐金封官。可是,这样的病,没有真本事,谁敢来揭榜?  正在大家觉得没救的当儿,从福建来了个乡间医生吴夲。他是到京城汴梁云游来的,看了皇榜,伸手“哗啦”一声就揭了下来。这消息即刻轰动了整个京城。大家都知道,伴君如伴虎,这医生如果治好了太后的病,当然赐金封官;要是治不好病,那可得当心脑袋。  再说吴夲揭了皇榜,很快就被带入宫中。宋仁宗亲自召见了他。宋仁宗见他头戴道士帽,身穿蓝长袍,脚着布袜草鞋,讲话的声音像打钟一样,也不懂得朝廷礼节,心想这分明是个道道地地的乡间庸医,岂能治好母后的病?但他既然敢揭皇榜,暂且就让他试试。  宋仁宗就把吴夲带到后宫。太后躺在里间的床上,太监从里面拉出一根红丝线来,叫吴夲在那上面号脉。原来,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医生不能直接在太后的腕上号脉,只能凭一根系在病人手腕上的红丝线,诊出沉、浮、缓、急来,要是没有过硬的诊断本领,那是万万办不成的。吴夲就把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红丝线上,侧着脑袋,眯缝双眼,细心地诊了一会儿,然后叹口气说:“没治了,没治了,太后的脉搏已经停止了。”说罢站起来就要往外走。  宋仁宗听了,反而高兴起来。心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乡下土医生看来还有两下子。原来,宋仁宗刚才是为了试探他的医道,故意将红丝线绑在床腿上。吴夲一下就诊出没有脉搏跳动来,真不简单!因此让人上前拦住吴夲,说:“大夫慢走,请再为太后诊一次脉。”  吴夲没办法,只好重坐案前,又伸出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红丝线上。他聚精会神地号脉,号着号着,忽然眼睛一亮,随后又摇摇头,说:“没治了,没治了,太后的脉搏跳得像猫一样急,这还有治?”说完又站起来要往外走。  原来,这次他们把红丝线绑在猫脚上,想再试试他,结果又被吴夲识破了。他们赶紧挽留他,要他再号一次脉。  吴夲只好又坐下来号脉。他伸出二三个指头,按在红丝线上,垂头侧耳,专心致志地把寸脉、关脉、尺脉都细细地辨认了一番,然后说:“不妨事,不妨事。”要来笔墨纸砚,“刷刷刷”就开了个处方。宋仁宗看了,虽然有些担心,但太后病到了这一步,也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就让吴夲试一试。  吴夲就为太后隔幔灸艾炷,钢针刺背脊,又用丹药让她内服。经过一番医治,那肿块果然渐渐地不疼了。宋仁宗非常高兴,把吴夲当作上宾招待。后来,太后的病又经过吴本的一番调理,那疙瘩一日日变小,*后终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太后恢复了健康,大家都很高兴。太后和宋仁宗更是喜出望外,感激万分。为了表示谢意,宋仁宗除了赠送许多金银财宝给吴夲外,还要封吴夲为御史太医,但被吴夲谢绝了。吴夲说:“草民志在修真,拯救苍生;荣华富贵,不是我的本愿。”他请仁宗皇帝放他回去,继续为老百姓治病,解除他们的疾苦。宋仁宗苦留不住,只好敕封他为“妙道真人”,并亲自送他出官。这一采,吴李史是名扬四海了。  从那以后,吴夲带着他的徒弟,身背药箱,云游四方。每到一处,他都为当地老百姓诊治各种疑难疾病。他一生抱定济世救人的宗旨,给人看病不收取病人的钱物,因此深得百姓的爱戴。晚年时,吴夲回到故乡,在海沧青礁,在岐山、东鸣岭、龙湫坑之间凿井取泉,采药炼丹,为贫苦病人送医送药。不久,闽南一带瘟疫流行,天天都有死人。为了拯救百姓,吴夲带着徒弟跋山涉水去采药。有一天,他爬上龙池岩采药时,不幸跌落山崖,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  吴夲逝世的消息传开后,闽南的老百姓无不痛哭流涕。为了报答他,老百姓自动筹款盖了一座龙湫庙纪念他。一百多年后,宋高宗又特意派了钦差大臣到青礁来,让当地地方官仿照皇宫的式样,建了一座玉殿皇宫式的大宫殿。别地的老百姓也都纷纷大兴土木,盖起了“慈济宫”来供奉吴夲,称他为“保生大帝”。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