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昆剧演出史稿

昆剧演出史稿

作者:陆萼庭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43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4.7(6.6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昆剧演出史稿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477055
  • 条形码:9787544477055 ; 978-7-5444-7705-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昆剧演出史稿 本书特色

本书从十六世纪初叶昆腔产时魏良辅等昆腔流派和梁辰鱼《浣纱记》写起,取演出视角述昆剧史,把昆剧萌芽后在传播、发展过程中的创作演出特点、影响、成就及期间的演变一一道来,具体显现家庭戏班与民间职业戏班的消长,辨析折子戏称雄时期与昆剧艺术体系形成之关系,强调伶工作为艺术家在历史上的劳绩及近代戏班辗转演出的贡献,特别写到文全福班报散、“传”字辈尽力培养接班人以拯救剧种的可贵,同时指出了昆剧走向消解的创作与剧目整理等方面的自身原因,等等,是一部资料翔实、体系完整的昆剧史专著。

昆剧演出史稿 内容简介

《昆剧演出史稿》是*部“昆剧史”专著,获中国*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本书从戏曲演出的角度研究昆剧演变的历史,打破了以往戏曲史都是戏曲文学史的传统,用丰富的资料勾勒出昆剧产生以来家庭戏班的厅堂演出与民间班社的广场演出这两种形式构成的整个昆剧演变过程,填补了戏曲史研究的一个空白”,极具学术价值,影响波及海内外;是昆剧从业者、研究者、爱好者的必读书。

昆剧演出史稿 目录

修订自序
原序
引言
**章 一个新剧种的产生
一、十六世纪初叶的剧坛
二、昆腔的产生
三、魏良辅和昆腔流派
四、梁辰鱼和他的《浣纱记》
五、昆剧的萌芽时期
第二章 “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一、新声从江南到了北京
二、虎丘山曲会
三、新剧的创作和演出
四、舞台艺术述例
五、艺人、串客、清曲家
第三章 竞演新戏的时代
一、且看一张戏单
二、全本戏的演出特点

三、家乐的发展
四、民间职业戏班与艺人 五、关于女戏
1、女伶
2、娼兼优
3、女乐
六、玉熙宫与南府
第四章 折子戏的光芒
一、问题的提出
二、折子戏的形成
三、折子戏的艺术特点
四、苏州集秀班的影响
五、扬州剧坛和七大内班
六、清宫南府的扩建
七、北京的昆剧活动
八、女戏的演化
九、清曲家叶堂与钮树玉
十、全本戏的新貌
第五章 近代昆剧的馀势
一、进入近代的特点
二、从北京的集芳班谈起
三、升平署始末
四、昆剧活动的新基地---上海
1、戏园与建前的上海昆剧
2、三雅园的创建
3、上海昆剧的前期活动
4、前期活动的**阶段
5、前期活动的第二阶段
6、前期活动的第三阶段
7、上海昆剧的后期活动
五、四大老班在苏州的活动
六、清唱与[清客串]
附录:清末上海昆剧演出剧目志
第六章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文全福班的报散
二、从昆剧传习所到仙霓社
三、结束语
编校后记
展开全部

昆剧演出史稿 作者简介

陆萼庭(1924-2003),原藉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在校时先后师从王佩诤、赵景深治戏曲史,在赵景深主编的《俗文学》(《中央日报》)、《通俗文学》、(《大晚报》)副刊投稿。50年代末撰文鼓励老艺人传艺,同时组织老曲友、著名业余昆剧表演家徐凌云口述《昆剧表演一得》(共出3集)、“传”字辈教师华传浩口述《我演昆丑》等书稿,并任责任编辑。为筹建中国昆曲博物馆,陆萼庭捐赠了珍藏的戏曲文物和自己的手稿。著有《清代戏曲与昆剧》《清代戏曲家丛考》等,《昆剧演出史稿》是其代表作。历任北新书局、四联出版社编辑,上海文化、文艺出版社戏剧编辑,1979年,出任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是戏曲史专家,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