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 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 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作者:吴金梅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10.8(2.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21.6(4.7折)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 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380081
  • 条形码:9787504380081 ; 978-7-5043-800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 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本书特色

  文脉与国脉相牵,文运与国运相连——作品为世界立法。今天,我们为中国青年提供什么样的“写作训练”;明天,他们就会为整个世祭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能否通过“创意写作”,“作品为世界立法”,创造“美丽新世界”,重建“世界新秩序”,从而为自己、为中国、为全球、为人类“书写”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课程,就是要直接面向中国青年,培养下一代“中国智慧,下一个全球大脑”的智识阶层,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到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品为世界立法”,重建“世界新秩序”。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 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内容简介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是一本系统回答“互联网+新文艺时代”高校特别是中文系/文学院,应该为当下中国青年学子提供什么样的“创意写作课程、培训体系和创新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  它在“新时代新文艺”的国家顶层设计理念与体系视域下,在国内外发展大势、从世界到中国“新”文艺风潮和源流嬗变中,深入到互联网+新文艺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当前新文艺领域普遍关注的创作实践、创新风潮和重要理论问题为切入点,对“新文艺新时代”进行来龙去脉、追根溯源、高层建筑的系统研究与理论建构。  它对当下中国青年面临的“写作困境”(其实也是“时代困境”)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 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目录

导论 培养下一代智识阶层
一、大势研判:互联网+新文艺时代
二、趋势预判:创意写作中国热与冷
三、时势判断:“新文艺群体”人才培养危机与契机

**章 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大学写什么?
一、开场白:就写穿越文小白文吗?
二、日常体:从**人生到第二人生
三、社群体: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各自的“小时代”
四、快乐体:互联网思维的“快乐(快感、娱乐)文学”
五、主题体:“中国话语中国故事中国思想”型重大写作
六、从“做梦”到“现实”:回答写作*基本的问题
七、大学写作课:如何书写自己和中国的第二人生?

第二章 讲规则:从商业受众到青春时代
一、作死法:从“自我”到“市场”
二、从平台到粉丝:个人一社群时代的商业规则
三、写作模式冲突:标准化写作OR套路化
四、转译:从“青年先锋文艺”到“社会大众文化”
五、青春课:传统社会PK年轻世代的交锋
六、书“写”人生:重新诠解和重构规则

第三章 我就是王:构建故事中的“果壳帝国”
一、思维杠杆:从小切口到大格局
二、活着的细胞:从“大时代”到“小细节”
三、落脚点:从“细节”微雕到痛点“渲染”
四、从写作到研究:我们如何写“总裁文咋火的”?
五、课题研究:从“提纲”到“切入点”
六、果壳中的帝国:从“写法”到“活法”
七、从作品到人生:从“崩盘”到“星辰大海”

第四章 非“常”化:从“勾人的开头”到“千字文时代”
一、问题:你的作品为什么不“勾引人”?
二、拐点:看范本的开头如何“出轨”
三、庖丁解牛:如何研究和分析作品的写法?
四、非“常”:从“日常现实生活”到“冒险故事心理”
五、“转译”与“改写”:从“个人亲历”到“公共经验”
六、千字文:从“小文章”到“大时代”

第五章 “众创”小说:在“集体围观”下“协同创作”
一、广场写作:在网中央被围观
二、趣缘社群:小时代“四人共存模式”
三、可能性:创意写作研讨与训练
四、得与失:从众创写作到批评指导
五、毒舌PK暖男:课程和导师应扮演什么角色
六、“慢养”写作课:我才是我*好的作品

第六章 立场与理念:从“排行榜”到“年度网络文学选”
一、排行榜:构建中国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
二、维纳斯小黑裙: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迥异性”
三、教学相长:书写人生的草稿
四、为作品立法:从“预设立场”到“发掘价值”

第七章 大格局:从“网络文学论坛”到“互联网+新文艺智库”
一、《女频周报》:全世界的女孩们,你们都没有错
二、HOWTODOIT:切入点-猜测-想象性的整体
三、从“点”到“面”:Grit地把一页纸读厚
四、培养感觉:从“当下钝感”到“关切时代”
五、网络文学论坛:互联网+新文艺时代的风骚与野望
六、互联网+新文艺智库:中国年轻智识阶层,下一个全球大脑

余论 从“杯水中的风波”到“中国好时代”
一、杯水中的风波:日常生活中的创意写作
二、“创意写作”是什么: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三、从门罗到“我”们:从“时光雕刻师”到“中国故事时代”
四、JUSTDOIT:你写,你能,你*棒!
五、互联网+新文艺时代:像大师一样写作
六、假若“我”来写我”是“我”自己*好的作品
展开全部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 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节选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这么解释一下:连环计也好,计中计也罢,都是为了主人公的*后“胜利”做铺垫的,读者自然乐见其成。但是,多了,就烦了。  ——说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对网页打开速度*大的忍受力是9秒钟,过了9秒钟,就觉得不想再打开了;说电视剧现在大多都是20集,超过40集(《甄嬛传》真是个例外),就让人难以忍受了。  所以,网络小说里面的连环套,再精彩,也要有个节点才行——很多网文作家为什么也是鸿篇巨制,但到了*后却变成了流水文让人看不下去了巴不得快点结束了,就是这个道理。(此类体现在男性玄幻文中居多)。  《扶摇皇后》和《雪中悍刀行》这样的小说的好处在于,它在不断地转化场景,从一国到另外一国,从一个矛盾对象A到彻底换到矛盾对象B-就像是新故事一样。  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手法。所以,“无限流”才会大行其道。  回答完这两个问题,怎么训练自己,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NO.1传统的故事接龙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手段  当你能对着一个土豆悲悲戚戚把它看作是上古时期未经雕琢的玉玺,再给它一段缠绵悱恻的九世爱情时,你就成了。——不要怕瞎编,瞎编是初级班的必修课。好了,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说,瞎编谁不会,瞎编的人多了,那也要看编的好不好。  N0.2土豆变玉玺的转化:日常生活的“非常化”  对了,问题就在这里,同样一个土豆变玉玺的故事,要看你怎么变了。正如,大家都知道许仙会爱上白娘子,儿子会出来救母,但是怎么爱上,怎么救,又是为什么要救,这才分出了段数。  合情合理是首要的,不合常理不合世情又是必需的。  这不是矛盾吗?不,这一点儿也不矛盾!  土豆变玉玺本来就不合情合理,问题是要你怎么设计布局让这个故事变得合情合理!就如2007穿越文学年后的雍和宫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好多个眼睛闪光的小姑娘盯着哪个台阶哪个井口发呆幻想着穿越奇迹——你设计的合情合理了,大家就当作真的了!你,就成了。  N0.3拿经典网文的桥段来练习  比如,《甄嬛传》,文中从寺庙回宫的情节(引皇上去寺庙,再相见,重新宠幸),其实有些单薄和简单了,原文是把阻力放在了“组织甄嬛回宫”上面,而把皇上重新宠幸写得比较容易。  那么,你能不能重新设计甄嬛重获帝心的布局?——不只是见一面哭诉一场那么简单?也不是谨汐姑姑自愿当了对食就能让大总管帮忙那么简单?  3.“渲染”痛点:权谋大戏OR迷局快感?  这里面的核心,就是找到那能戳中大家心坎的痛点,将它铺陈开来,“渲染”成一个可以全身占据受众身心灵的情节、戏剧和矛盾。  当我们这么想时,**个浮出来就是:假若“我”们来写跳舞《恶魔法则》中的“政变”桥段……第二个浮现出来的,就是猫腻《庆余年》中的政变。《恶魔法则》把它处理成一个压缩饼干的桥段,《庆余年》把它处理成一条枝繁叶茂的暗线。两者对比,各有什么样的优劣?  但这样的比较,对我们来说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典型的桥段里,体现了跳舞什么样的创作特质?以它作为案例,我们又可以寻找到什么样创意写作的可能性?假若我们来重写这样一个事件,“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进一步把男主角杜维作为“风暴眼”,把所有的矛盾、冲突和战争,都更聚焦在他身上?  第二,一切以主角为中心,以他的动作为视点,每一个动作,都引发一方或几方的反应,而每一个动作一反应都构成一种剧烈的冲突,然后,引发更下一步的动作一反应,造成更大的矛盾……  第三,几大势力的动作,都跟主角的动作密切相关?  比如,从进地都遇刺杀,到分封封底出京,主角“万千宠爱/矛盾都集于一身”。  ……

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 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 作者简介

  吴金梅,文学博士,大连大学文学院教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及创意写作。主持参与《以中国优秀文学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高满堂影视剧作研究》《以创意写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互联网+时代创意写作教学改革与实践》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鲁迅与明清小说关系研究》《(西游记)的人生智慧》《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迅因子》(合著)专著三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庄庸,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中国青年阅读指数首席阅读专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临沂大学特聘教授,北京青年互联网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  长期担任各有关部门互联网+新文艺群体、网络文艺、网络文学决策、管理等咨询专家;中国网络文学评奖、推优以及网络作家高研班等评委与授课专家。  光明网“网络文艺日报”、“中国网络文艺词典”、“中国网络文学词典”、“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榜”、“中国网络文艺传统文化传承榜”执行主编。福建文联《福建文艺界》“新文艺群体研究”专栏撰稿人。  已出版《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从“畅销书时代”到“后主题出版时代”》《亲爱的,我们为爱作战:互联网+她时代新文艺潮流研究》三部专著(合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