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社会资本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社会资本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作者:黎珍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1.3(7.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社会资本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3082
  • 条形码:9787516193082 ; 978-7-5161-9308-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社会资本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内容简介

  《社会资本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丛书》以社会资本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揭示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本质及其与社会资本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系统考察、分析西南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重探讨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型资本对于西南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通过研究社会资本在推动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中的显要地位,以及如何构建现代社会资本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寻求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新思路。

社会资本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目录

导言
**部分 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社会资本视角: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章 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
**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和谐的基本理论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二 社会主义民族和谐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我国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民族和谐发展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地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 民族和谐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三 民族和谐发展是正确处理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四 民族和谐发展是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现状分析
**节 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现状
一 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
二 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影响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因素
一 影响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经济因素
二 影响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政治因素
三 影响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
四 影响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社会因素
五 影响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历史因素
六 影响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宗教信仰因素
七 影响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因素
第三章 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新视角:社会资本
**节 资本理论知识
一 早期资本理论
二 马克思有形资本理论
三 人力资本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第二节 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
一 理性选择范式及其解释限度
二 市场失灵及其影响
三 计划和政府失灵及其影响
第三节 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 皮埃尔·布迪厄:社会资本理论的开创者
二 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资本理论的社会学研究视野
三 罗伯特.D.普特南:社会资本理论的政治学研究视野
四 弗朗西斯·福山:社会资本理论的文化学研究视野
五 放弃或替代:学术界的另类态度
第四节 什么是社会资本
一 从构成要素看社会资本
二 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
三 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 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资本现状解读
第四章 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形成的条件
**节 人的社会性是所有社会资本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复性是所有社会资本产生的机制
第三节 人的道德性是所有社会资本生成的主体因素
第四节 不同的民族习俗与民族文化影响着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资本的产生与构成

第三部分 构建现代社会资本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建议与措施
结论 投资现代社会资本,实现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社会资本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节选

  四 西南民族地区传统特殊信任模式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困境与前景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人们的传统交往方式、规范内容和价值体系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信任模式是典型的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特殊信任模式,目前,西南民族地区的这种传统社会资本生成的特殊的人际信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甚至有时会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传统社会信任模式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具有根源性、基础性的无疑是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而成为社会的主导生产方式。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的,商品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与商品生产相联系的全面依赖交换的生活方式也是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直接相矛盾,并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生活方式。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方式和文明方式,因为它在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非常复杂和抽象的经济体系。交易商品的种类空前增多,大规模的专业分工使交易的过程复杂化,交易的链条前所未有地拉长了,整个交易过程涉及大量陌生的人、物、技术和信息,市场打破先赋性血缘、地缘关系对个体发展的限制,使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和异质性提高,人际交往的匿名性和易变性增加,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化,使熟人的社会变成陌生人的社会。  西南民族地区的人际信任模式是传统社会的特殊信任模式,这种信任模式以自我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由亲及疏的关系网消解着诚信与不信任之间的矛盾。以熟知度作为信任的黏合剂,通过个人情感编织、扩展着关系网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人际交往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信任给予的对象大都是熟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人或朋友等,信任范围的有限性、信任建立的关系性和情感性,导致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的信任格局形成了对亲人、朋友、熟人的相信和对陌生人的怀疑、戒备。当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熟悉交往进入普遍交往,个体从“家”中独立出来,又陷入一种无家可归的境地,人们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和适应。同时,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对利益*大化的追求,加之自由市场对人的利益的刺激,使诚信与不信任之间的矛盾迅速扩大,西南民族地区传统信任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暴露出与现代性的极大不适应,于是出现了当今西南民族地区信任缺失的现象。  市场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并不是没有任何运行成本的无形之手。相反,在市场交易中,人们为了防范机会主义行为,搜集和甄别交易信息,谈判和监督执行合同等不得不付出高额费用。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尽管信任是所有交易的核心,但却被当作外生变量,认为道德、信任是市场经济中交易行为的题中应有之意。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社会信任作为意识形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增加市场交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率。社会学家也对信任在交易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关注。古典社会学大师迪尔凯姆在批判斯宾塞的“竞争产生有序的交易行为”的观点中,强调信任关系对交易的完成发挥了核心作用。他认为个体通过契约未必能够实现有序的交易模式。相反,只要个体可以获利,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受其他任何限制的个体总会努力避开或打破契约,如果契约对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体能够有效地约束,那一定是因为存在“契约的非契约基础”,即某种特别因素会产生对契约的敬畏,双方信任在交易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经济社会学家格拉诺维特发展了波兰尼的“嵌人性”概念,嵌入性指的是经济行为嵌入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之中,而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已经存在的社会网络。由于处于同一关系网络中,信息的传递表明了关系稳定性,经过多次重复博弈后,人们之间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在这种信任关系的制约下,人们往往会共同遵守同一规则达成共识,从而使市场行为得以顺利延续。信任在维持和扩展降低经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同类型的信任模式会对交易成本产生不同的效果。西南民族地区特殊主义的人际信任模式以“己”为中心,以关系和人情为手段,形成“差序信任格局”。  ……

社会资本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黎珍,1973年2月出生,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2003-2006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就读,并于2006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政治哲学、民族地区政治建设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专著2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实现的社会资本视角》等论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