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英伦风-从田园到尘嚣

英伦风-从田园到尘嚣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38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2(5.9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英伦风-从田园到尘嚣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255863
  • 条形码:9787501255863 ; 978-7-5012-558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英伦风-从田园到尘嚣 本书特色

《英伦风 从田园到尘嚣》为即将出版的文学与影视比较大观丛书之一,选取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将其文本与影视剧改编版本进行对比研究。无论是着眼于广袤的田园还是喧闹的尘嚣,这些作品都从不同视角展现出英伦风,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碰撞,描绘出一幅幅细腻、丰富和精致的英伦画卷。

英伦风-从田园到尘嚣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七部英国文学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以及由它们改编而成的电影展开深度解读。它们是《理智与情感》(1811年)《名利场》(1847年),《远大前程》(1861年)《时光机器》(1895年),《霍华德庄园》(1910年),《达洛维夫人》(1925年),《文静的美国人》(1955年)。这七部小说以时间为脉络,呈现了18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这个时间段英国文学中小说的发展轨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英国田园文化、都市文明以及殖民文化的本质与表现,讲述了人们因此而遭遇的种种困境与挑战。

英伦风-从田园到尘嚣 目录

目 录 1.《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 黄春燕 深度解读之一:分身与化身 ——《理智与情感》中作者的痕迹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汀试图避免作者型叙事行为,努力与书中人物“分身”,而不是让其成为自己的“化身”。但若考察书中主人公的某些表述和评价、对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的描写以及字里行间辛辣的讽刺,细心的读者仍然可以“听到”真实作者奥斯汀的声音。分身是表象,化身其中是事实。 深度解读之二:《理智与情感》中超前的女性主义意识 尽管生活在女性没有足够话语权的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奥斯汀在这部小说里却展示出了超前的女性主义意识。她所塑造的埃莉诺和玛丽安是类似于“新女性”的形象;她还采用了女性视角对男性人物加以审视和书写。此外,奥斯汀还通过对姐妹情谊的描述,传达出女性要结成同盟对抗外部压迫和歧视的理念。 深度解读之三:浪漫型艺术的精品 ——电影《理智与情感》及李安的导演艺术 电影艺术与小说艺术的相互成就不容忽视。导演李安充分调动绘画、音乐以及诗歌这三种强调主观感受的艺术元素,将影片打造成一部浪漫型艺术精品,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了观众的审美感受。这部影片同时也是他超越文化背景的局限,原汁原味呈现西方故事的一个代表作,是其导演艺术日臻完善的力证之一。2.《名利场》Vanity Fair 黄春燕 深度解读之一:萨克雷——《名利场》的说书人 《名利场》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讽刺文学作品之一,作者萨克雷则是一位出色的名利场的说书人,一位真实的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他利用作者型叙事声音,化身为故事中的“我”,对人物品头论足,随时发表感想,并与读者对话。此外,萨克雷还采用了书信体这种个体型叙事声音以及戏剧表演的形式,以期适度消解作者权威,减少对读者的干预。 深度解读之二:《名利场》上演的人生悲喜剧 爱情的悲喜和人间百态在名利场上一览无余。罗登与利蓓加,爱情的奴隶与冥顽不灵的石头无法达到灵与肉的同一,*终一拍两散。都宾和爱米丽亚,爱情的傀儡坚持到*后梦想成真;柔弱的寄生藤在命运的眷顾下终得真爱。除了情感戏,名利场上种种名与利的明争暗斗、世态的炎凉、人性之丑恶,都经由萨克雷的一支生花妙笔呈现在读者眼前。 深度解读之三:导演主体性在影片中的投射 ——论《名利场》影片的改编 印度籍女导演米拉·奈尔2004年在翻拍这部英国经典名著时,过多融入了个性化解读,对影片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定位和整体基调都做了调整和改变。米拉·奈尔将故事变成了皆大欢喜的喜剧性结局;把利蓓加塑造成几乎完全正面的角色,是个成功的女权主义者;她还在影片中强行插入了过多的印度元素,造成了不太协调的混搭。导演过多的主体性干预,削弱了原著的讽刺力度,减少了人物的性格魅力,也影响了影片整体的视觉效果,审美效果大打折扣。 3.《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李瑞青 深度解读之一:《远大前程》的空间描写 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空间描写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奠定叙事的基调,表明作者的态度,并对故事的发展起到渲染作用。本文将从地理空间和个人空间入手,分析《远大前程》中的空间描写对人物刻画和故事发展的作用。 深度解读之二:社会环境对《远大前程》中主要人物的影响 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是狄更斯小说不断重复的主题之一,他认为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本文将分析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人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对《远大前程》中主要人物的影响。 深度解读之三:电影《远大前程》中的改编手法分析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面世以来,多次被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2012年公开放映的同名电影虽然力求忠于原作,但仍有许多改动。本文将从叙事手法、人物处理和情节设计三个方面分析电影与原作的差异。 4.《时光机器》The Time Machine 张 娜 深度解读之一:论《时光机器》中的人文忧思精神 作为科幻小说奠基之作的《时光机器》以科幻的外壳和文学性的表达构筑了一个80万年后的人类未来世界。在这个虚构的未来世界里,大自然、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都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这些未来变化的构筑与创设,无不基于作者本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体现了一个充满人文气质的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以及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 深度解读之二:电影《时间机器》的生态解读 文章从生态学视角对电影《时光机器》进行深入的剖析,影片反映了人类未来从身体到精神,从自然到社会全面退化的主题,与其说体现的是对人类未来社会的无限忧思,不如说是对现实社会的全面警醒与暗示。 深度解读之三:《时光机器》小说与影片的对比研究 《时光机器》这部小说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在百年后的今天仍散发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对今天的人们仍起着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而以此为蓝本的同名影片则在保留其精神价值的基础上,提取其中的一个点进行再创造,通过叙事视角的转变、人物的创设和增加以及情节的改编与创造,讲述了一个更加有趣、更加具有观赏性的科幻故事。虽然小说中的精髓并未在影片中一一展现,但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影片能在自身框架下将其核心思想表达出来并引发观众的思考,仍不失为一部成功的改编之作。5.《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 李 华 深度解读之一:窘境中的精神追求 ——析电影《霍华德庄园》中伦纳德·巴斯特的 三次行走意象 喜欢阅读诗歌、欣赏艺术的伦纳德·巴斯特是电影《霍华德庄园》里的城市中产下层的代表,一旦失业生活便会陷入困境。影片中展现了他三次野外行走意象,体现了他追求诗意、追求浪漫的精神生活,并借此警醒世人:物质困乏的精神生活注定会走向幻灭。 深度解读之二:从施莱格尔姐妹看维多利亚时代后期 中产阶级女性的文化追求 小说《霍华德庄园》展现了以玛格丽特和海伦·施莱格尔姐妹为代表的中产知识分子的文化追求,还描述了商人亨利的妻子鲁丝·威尔科克斯和城市小职员伦纳德的妻子杰基的日常生活。这三类女性的文化追求的不同代表着维多利亚后期中产阶级内部物质与精神追求、保守与自由思想之间的冲突。 深度解读之三:从城市到乡村的联结 ——《霍华德庄园》小说和电影中主要居住地的 对比分析 《霍华德庄园》展现了在英国城市文明与乡村田园的发展背景下,三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磨合与冲突*终在乡间的宅邸里得以融合的故事。作者借助小说表达了对不可阻挡的城市发展的无奈和困惑,对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眷恋。他也想告诉读者,人们终究会在感悟中转变对生活的认识和选择,将城市与乡村生活有机联结起来,到乡村中去寻找缓冲城市喧嚣的方法和乐趣。6.《文静的美国人》The Quiet American 黄春燕 深度解读之一:幸存于“格林之原” ——析格雷厄姆·格林的《文静的美国人》 格林的绝大部分小说中都存在着一个“格林之原”,它在不同的作品中被具化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同时也被用来比喻形形色色失去信仰、挣扎在痛苦之中的人群的精神世界。在《文静的美国人》中,格林就通过三位主人公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冲突展示了“格林之原”上人们精神和心理上的种种斗争与变化,表明“格林之原”并非彻底黑暗和令人绝望,而是一个在毁灭之中依然存在着一线新生希望的世界。 深度解读之二:格林在《文静的美国人》中 对“东方主义”的重新审视 在这部关于战争、政治、爱情以及死亡的小说中,格林修正了“东方主义”关于东方的错误表征,展示出一种崭新的东西方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他者”的定义和身份属性是流动甚至混杂的。强大与弱小、统治与顺从,无论是力量对比还是殖民关系都有可能发生反转。此外,东方女性通过自身的成长可以抹去“他者”这个标签,同时也给男性带来转变。小说中,格林还借助“驶入的航程”这一隐喻,暗示出只有当西方人真正将视角投向东方时,才能发现一个不同于他们之前想象的东方。 深度解读之三:论《文静的美国人》电影对原著的理想再现 由于格林在创作这部小说采用了不少电影手法,所以2003版的影片未做太大改动,只是对个别情节进行了微调。电影在语言的处理、动态与静态视觉效果以及声效的呈现上,理想再现了作家本人的意图以及原著的叙事风格,充分烘托出战争与爱情的主题。7.《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 张雪丹 深度解读之一:追问人生 ——《达洛维夫人》中的多重主题 《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重要的作品,也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之作。故事背景设置在一战之后的英国,讲述的是上层社会家庭主妇克拉丽莎·达洛维生命中的一天。小说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探讨了多个重要的人生命题,堪称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经典。 深度解读之二:英伦玫瑰:电影《达洛维夫人》 根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改编的同名电影由英国本土演员摄制完成,影片忠于原作,运用细腻独特的电影语言呈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内涵,呈现出一派英伦风情。 深度解读之三:从字里行间到镜头之下的《达洛维夫人》 几乎每部经典文学作品在被搬上银幕时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到非议,《达洛维夫人》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意识流创作风格和多角度描写著称,要把这样一部意识流小说改编为电影,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电影《达洛维夫人》接受了这一挑战,并用特有的镜头语言诠释了小说。
展开全部

英伦风-从田园到尘嚣 作者简介

黄春燕,北京物资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在《国外文学》《名作欣赏》《电影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或影评36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