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

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

作者:高小健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951756
  • 条形码:9787503951756 ; 978-7-5039-5175-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 本书特色

高小健著丁亚平主编的《中国电影艺术史(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是理论研究者秦喜清多年的研究成果。该书追踪了3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梳理和论述了30年代电影的发展历程。论著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索书写电影史的新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了30年代电影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主要电影人物、电影政策、电影文化成就,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30年代电影历史。该书注重历史的叙述与理论的评述相结合,反映了电影史学发展的*意识,*观念。该书客观严谨,具有较高的历史出发点和学术立意。 《中国电影艺术史1930—1939》,是“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8章,配图60幅,分别从电影进入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引发产业变革、电影文化运动的兴起、电影艺术观念的转变、电影剧作家的艺术表现、电影艺术的新创造、各个文化阵营的电影理论对峙、本土电影的生存与策略、重划后“30年代”电影版图等方面,全面系统呈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迁的一个时期,从文化上来说,是中国社会发展向现代转型*为迅速的时期,因此具有跨越性的意义。中国电影历史研究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期整体研究中的一部分,而从社会大众文化的现代表征来说,中国电影在这个时期的历史面貌和发展状态更具有代表性。《中国电影艺术史1930—1939》,是“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8章,配图60幅,全面系统呈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 目录

**章 电影进入20世纪30年代
**节 电影新局面的出现
第二节 三足鼎立的电影生产格局
第二章 有声电影引发产业变革
**节 有声片的试制
第二节 关于有声片的初步认识及讨论
第三章 电影文化运动的兴起
**节 影响这个时期电影文化的因素
第二节 左翼作家进入电影界和新兴电影运动的开展
第三节 电影任务的讨论及批评方针的确立
第四章 电影艺术观念的转变
**节 电影界转变作风及其文化意义
第二节 电影剧作元素的整体演进
第三节 无声到有声的更替
第五章 电影剧作家的艺术表现
**节 左翼进步意识统领下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剧作家
第二节 依附正统意识或倾向主流文化传统的剧作家
第三节 迎合大众趣味和注重电影娱乐特性的剧作家
第六章 电影艺术的新创造
**节 老艺术家新的创作走向
第二节 新一代艺术家的巨大贡献
第三节 电通公司和袁牧之等人的艺术探索
第七章 各个文化阵营的电影理论对峙
**节 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节 电影批评与批评理论
第三节 电影艺术理论
第八章 本土电影的生存与策略
**节 以民族资本为基础的电影企业渐成规模
第二节 政治主张与商业操作较为统一的电影叙事
第九章 重划后“30年代”电影版图
**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电影的开端
第三节 租界区的电影
第四节 沦陷区的电影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1930-1939-中国电影艺术史 作者简介

高小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电影史和戏曲电影,出版著作有《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现实•文化》《中国戏曲电影史》《戏曲电影艺术论》,参与撰写《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史》等著作。撰写发表中国电影、戏曲电影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大量影视评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