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学科学引论

科学学科学引论

作者:王续琨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484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44.1(4.9折) 定价  ¥9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学科学引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80878
  • 条形码:9787010180878 ; 978-7-01-01808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学科学引论 本书特色

科学学科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科学知识分支体系。每一门科学学科,都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学科化的知识体系、满足需要的研究范式。科学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构成单元,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包含数千门乃至上万门科学学科,科学学科与科学知识体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科学学科学是以科学学科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科学学科自我认识的产物。科学学科学是科学学所属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本书**章至第八章,依次论述了科学学科学的创生历程和学科定位、科学和学科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科学学科基本类型和学科命名、科学学科的特征和新学科创生模式、科学新学科生长点的预测性推断、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内部因素、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社会因素、科学分类:科学学科的部类结构。 第九章至第十五章,分别解析了哲学科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交叉科学等七个科学部类的演进脉络、学科结构和学科衍生分化线索。 作为全书结语的第十六章,提出强化科学学科意识氛围的两点建议和推进科学学科学发展的三项基本对策——强化学科元研究、借力亲缘学科、扩充研究队伍。

科学学科学引论 内容简介

科学学科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科学知识分支体系。每一门科学学科,都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学科化的知识体系、满足需要的研究范式。科学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构成单元,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包含数千门乃至上万门科学学科,科学学科与科学知识体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科学学科学是以科学学科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科学学科自我认识的产物。科学学科学是科学学所属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本书**章至第八章,依次论述了科学学科学的创生历程和学科定位、科学和学科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科学学科基本类型和学科命名、科学学科的特征和新学科创生模式、科学新学科生长点的预测性推断、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内部因素、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社会因素、科学分类:科学学科的部类结构。 第九章至第十五章,分别解析了哲学科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交叉科学等七个科学部类的演进脉络、学科结构和学科衍生分化线索。 作为全书结语的第十六章,提出强化科学学科意识氛围的两点建议和推进科学学科学发展的三项基本对策——强化学科元研究、借力亲缘学科、扩充研究队伍。

科学学科学引论 目录

丛书总序**章 科学学科学的创生历程和学科定位 一、科学知识体系中的科学学科 二、科学学科学的由来 三、科学学科学的学科定位第二章 科学和科学学科概述 一、科学概念释义 二、学科概念释义 三、科学与学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章 科学学科基本类型和学科命名 一、科学学科的基本类型 二、科学学科的命名方式 三、科学学科名称的翻译 四、科学学科名称的演进变化第四章 科学学科的特征和新学科创生模式 一、科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确认基准 二、科学新学科的创生标示点 三、科学新学科的形态关系创生模式 四、科学新学科的内涵关系创生模式第五章 科学新学科生长点的预测性推断 一、确认学科对象推断法 二、比照学科结构推断法 三、移用学科方法推断法 四、引导学科交融推断法第六章 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内部因素 一、科学学科之间的相互促动作用 二、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运动 三、学术论争对学科演进的助推效应 四、科学研究者的学科意识和跨学科意识第七章 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生产对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教育对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支撑作用 三、社会生活对科学学科创生演进的引拉作用 四、科学研究者对社会需求的认知和辨识第八章 科学分类:科学学科的部类结构 一、古代和近代科学分类思想的演进 二、现代科学分类的相关研究 三、科学学科部类结构的建构方案 四、人文科学在科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第九章 哲学科学学科概览 一、哲学科学的由来和历史演进 二、哲学科学的学科结构框架 三、哲学科学的学科衍生线索举例第十章 数学科学学科概览 一、数学科学的由来和历史演进 二、数学科学的学科结构 三、数学科学学科演进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第十一章 自然科学学科概览 一、“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等术语的由来 二、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历史演进 三、自然科学的学科层次结构 四、自然科学学科的衍生线索第十二章 社会科学学科概览 一、“社会科学”术语的由来 二、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历史演进 三、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 四、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对策第十三章 思维科学学科概览 一、思维科学的由来和演进脉络 二、思维科学的学科结构 三、思维科学学科的发展对策第十四章 系统科学学科概览 一、系统思想的演进和系统科学的孕育 二、系统科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兴起历程 三、系统科学的学科结构 四、系统科学学科的衍生线索第十五章 交叉科学学科概览 一、“交叉科学”术语的由来和界定 二、交叉科学学科门类的生成模式 三、交叉科学的学科结构 四、交叉科学学科的发展对策第十六章 结语:科学学科学走向未来 一、强化学术界的科学学科意识氛围 二、推进科学学科学发展的基本对策后记
展开全部

科学学科学引论 作者简介

王续琨。1943年10月生于大连市旅顺口,1966年7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造船工程系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1981年3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中共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班,研究生班学历。现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曾兼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科学学理论暨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大连市创造学会会长。1999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79年以来,先后从事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学、思维科学、创造学、城市科学、领导学等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知识体系结构、管理科学基础理论。至2016年年底,共发表学术论文、译文290余篇,出版《讲解》《教育·科学·社会——当代社会的大教育观》《科学方法辞典》《论科学学科与教育》《中国城市行政系统建设与改革》《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学科辞典》《交叉科学结构论》《公共领导学教程》《管理科学学科演进论》等专著、工具书、教科书10余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