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17-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生态城市绿皮书-2017版-内赠数据库充值卡

2017-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生态城市绿皮书-2017版-内赠数据库充值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44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6.0(7.5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17-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生态城市绿皮书-2017版-内赠数据库充值卡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13434
  • 条形码:9787520113434 ; 978-7-5201-134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17-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生态城市绿皮书-2017版-内赠数据库充值卡 本书特色

本书依据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动态评价模型,对国内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全面考核与健康指数评价;对地方政府生态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与排名,评选出了生态城市特色发展100强;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步实施”,指出了各个城市绿色发展的年度建设重点和难点;首次发布了“双十事件”,对健康城市、海绵城市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7-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生态城市绿皮书-2017版-内赠数据库充值卡 内容简介

本书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了细化调整,对指标权重进行了微调,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我们依据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动态评价模型,对靠前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全面考核与健康指数评价;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地方政府生态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与排名,评选出了生态城市特色发展100强;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步实施”,指出了各个城市绿色发展的年度建设重点和难点。在案例研究基础上,报告还抢先发售发布了“双十事件”,对健康城市、海绵城市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生态城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然而,囿于多方面的原因,生态违法事件仍然频发,雾霾、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治理仍需时日,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很好强烈,生态城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需要通过“四轮驱动”,共同努力加以实现。众观念、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工程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己任,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报告的编撰质量,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了细化调整,对指标权重进行了微调,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我们依据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动态评价模型,对靠前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全面考核与健康指数评价;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地方政府生态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与排名,评选出了生态城市特色发展100强;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步实施”,指出了各个城市绿色发展的年度建设重点和难点。在案例研究基础上,报告还抢先发售发布了“双十事件”,对健康城市、海绵城市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生态城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然而,囿于多方面的原因,生态违法事件仍然频发,雾霾、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治理仍需时日,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很好强烈,生态城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需要通过“四轮驱动”,共同努力加以实现。

2017-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生态城市绿皮书-2017版-内赠数据库充值卡 目录

序 言【李景源】/001

Ⅰ 总报告
1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刘举科 孙伟平 胡文臻 李具恒】/001
  一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发展/002
  二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健康评价/010
  三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037

Ⅱ 整体评价报告
2 中国生态城市健康指数评价报告【赵廷刚 温大伟 谢建民 张志斌 刘 涛】/045

Ⅲ 分类评价报告
3 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常国华 张伟涛 岳 斌 康玲芬】/239
4 绿色生产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钱国权 王翠云 汪永臻】/273
5 绿色生活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高天鹏 姚文秀 李开明】/296
6 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台喜生 李明涛 方向文】/321
7 综合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曾 刚 滕堂伟 朱贻文 海骏娇 宓泽锋 杨舒婷】/345

Ⅳ 核心问题探索
8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报告【刘明石 孙伟平】/360
9 健康城市建设概论【傅 华 李妍婷】/373

Ⅴ 附录
10 2016年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双十”事件【曾 刚 海骏娇 宓泽锋】/388
11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大事记(2016)【朱 玲】/402
12 参考文献/409
13 后记/418
展开全部

2017-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生态城市绿皮书-2017版-内赠数据库充值卡 作者简介

王伟光,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1967年11月至1978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9团战士、会计、文书、团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党委委员;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4年12月至1985年9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1985年9月至1987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7年12月至1992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副教授、室主任(期间,1991年1月至1992年8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挂职,任中共秦皇岛市委常委、副书记);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7月被评为教授;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4年2月至1995年1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5年1月至1997年3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秘书长;1998年2月至2007年12月,中央党校副校长;2007年10月当选为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2007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等。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张广智,男,汉族,1961年8月出生,山东阳谷人。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半导体专业,理学学士。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14年5月起,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共甘肃省委委员。。陆大道,男,1940年生于安徽枞阳,经济地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0-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1993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尤其是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评价,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李景源,男,1945年7月生,天津宝坻县人,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前所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杜仲项目课题组组长,杜仲全基因组测序项目组顾问。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2年定为助理研究员,1988年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7月晋升研究员职称。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年至200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阎晓辉,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河北景县人。现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6月参加工作,甘肃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先后担任甘肃省景泰县委副书记、县长、书记、白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庆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等。于013年12月担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刘举科,男,汉族,1956年12月生,甘肃庄浪人。现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学科带头人。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教育厅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等职。在教育管理、体育养生及人的身体发展研究等方面有所建树。主持完成计算机应用成果并通过省级鉴定。孙伟平,男,1966年1月生于湖南常德,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杜仲项目课题组第一副组长,杜仲全基因组测序项目组顾问。1987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0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价值论研究方向),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1993年8月、1996年7月—1999年11月,在某高校工作,曾任哲学学科主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编委,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等。1992年评为讲师,1998年9月评为副教授。1999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等。2008年-201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价值论、伦理学、社会历史观和文化问题研究。胡文臻,男,汉族,1963年11月2日生,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心文化资源与资产评估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约研究员。擅长以哲学思考研究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曾刚,男,196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攻读湖北大学地理系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至1989年8月,任联邦德国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访问学者;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攻读联邦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规划学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7月至1988年3月,任湖北大学地理系、区域规划研究所任教;1992年7月至1996年3月,任联邦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博士后、助教、研究员;1996年4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与规划、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研究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广西南宁市政府、德国DFG(德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30余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的多本专著先后在国内或国外出版发行,代表作有《集群创新与高新区转型》《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与实践》《关于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初步思考》等。高天鹏,男,甘肃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生物学博士。常国华,女,1976年1月出生,籍贯甘肃张掖。2006年6月,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7年4月至今兰州城市学院化环院工作,现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处理、环境化学与毒理学。曾获校级优秀教工共产党员、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校级学术带头人等称号。钱国权,男,汉族,1970年7月生,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人。现任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特聘教授。先后在兰州大学读本科、西北民族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读博士研究生,兰州大学读博士后。2008年12月受聘为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2010年受聘为兰州大学国土与区域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教授。2011年受聘为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2011年6月被选举为甘肃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创办《循环经济研究》杂志,并担任主编。2011年10月调入兰州城市学院工作,担任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创办《城镇化研究》杂志,并担任主编。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借调到甘肃省政府研究室工作,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任皋兰县县长助理(党组成员),2010年3月到兰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负责协调市委政策咨询顾问室工作。王伟光,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1967年11月至1978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9团战士、会计、文书、团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党委委员;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4年12月至1985年9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1985年9月至1987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7年12月至1992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副教授、室主任(期间,1991年1月至1992年8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挂职,任中共秦皇岛市委常委、副书记);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7月被评为教授;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4年2月至1995年1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5年1月至1997年3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秘书长;1998年2月至2007年12月,中央党校副校长;2007年10月当选为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2007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等。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张广智,男,汉族,1961年8月出生,山东阳谷人。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半导体专业,理学学士。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14年5月起,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共甘肃省委委员。。陆大道,男,1940年生于安徽枞阳,经济地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0-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1993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尤其是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评价,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李景源,男,1945年7月生,天津宝坻县人,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前所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杜仲项目课题组组长,杜仲全基因组测序项目组顾问。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2年定为助理研究员,1988年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7月晋升研究员职称。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年至200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阎晓辉,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河北景县人。现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6月参加工作,甘肃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先后担任甘肃省景泰县委副书记、县长、书记、白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庆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等。于013年12月担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刘举科,男,汉族,1956年12月生,甘肃庄浪人。现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学科带头人。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教育厅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等职。在教育管理、体育养生及人的身体发展研究等方面有所建树。主持完成计算机应用成果并通过省级鉴定。孙伟平,男,1966年1月生于湖南常德,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杜仲项目课题组第一副组长,杜仲全基因组测序项目组顾问。1987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0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价值论研究方向),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1993年8月、1996年7月—1999年11月,在某高校工作,曾任哲学学科主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编委,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等。1992年评为讲师,1998年9月评为副教授。1999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等。2008年-201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价值论、伦理学、社会历史观和文化问题研究。 胡文臻,男,汉族,1963年11月2日生,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心文化资源与资产评估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约研究员。擅长以哲学思考研究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曾刚,男,196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攻读湖北大学地理系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至1989年8月,任联邦德国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访问学者;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攻读联邦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规划学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7月至1988年3月,任湖北大学地理系、区域规划研究所任教;1992年7月至1996年3月,任联邦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博士后、助教、研究员;1996年4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与规划、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研究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广西南宁市政府、德国DFG(德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30余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的多本专著先后在国内或国外出版发行,代表作有《集群创新与高新区转型》《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与实践》《关于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初步思考》等。 高天鹏,男,甘肃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生物学博士。 常国华,女,1976年1月出生,籍贯甘肃张掖。2006年6月,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7年4月至今兰州城市学院化环院工作,现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处理、环境化学与毒理学。曾获校级优秀教工共产党员、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校级学术带头人等称号。 钱国权,男,汉族,1970年7月生,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人。现任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特聘教授。先后在兰州大学读本科、西北民族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读博士研究生,兰州大学读博士后。2008年12月受聘为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2010年受聘为兰州大学国土与区域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教授。2011年受聘为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2011年6月被选举为甘肃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创办《循环经济研究》杂志,并担任主编。2011年10月调入兰州城市学院工作,担任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创办《城镇化研究》杂志,并担任主编。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借调到甘肃省政府研究室工作,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任皋兰县县长助理(党组成员),2010年3月到兰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负责协调市委政策咨询顾问室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