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

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

作者:陈淑琼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5(4.9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71722
  • 条形码:9787010171722 ; 978-7-01-01717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发展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农地制度改革问题。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农地制度理论,在总结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从农地产权制度、经营与市场流转制度、农地收益分配制度、农地管理制度和国家在农地制度改革中的作用五方面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的得失,并以广东揭阳4县(区、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综合分析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功绩、重要经验、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原则和思路。

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 目录

序 导论 **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背景**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农地制度理论二、列宁、斯大林农地制度理论三、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农地制度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农地制度理论的启示第二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土地所有制(1949一1952)二、农村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农地集体所有制(1953—1978)三、人民公社时期农地制度分析四、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外部借鉴**节 美国的农地制度模式一、美国农地制度变迁二、美国的农场经营三、美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第二节 日本的农地制度模式一、日本农地制度变迁二、中日农地制度的比较三、日本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第三节 俄罗斯的农地制度模式一、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二、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第四节 台湾地区的农地制度模式一、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迁二、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第五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外部借鉴一、农地制度改革的总体经验二、农地制度改革的具体经验三、政府在农地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第三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框架体系一、改革的时机二、改革的动因三、改革的目标四、改革的形式第二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一、突破传统体制逐步确立家庭承包制(1978—1983)二、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农地流转的探索(1984—2002)三、法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规范农地流转(2002一)第三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一、农地产权制度二、农地管理制度三、农地流转制度四、农地征收征用制度第四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一、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二、国家意识形态和农民认知的互动三、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四、效率与公平的博弈 第四章 广东省揭阳市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节 对调研情况的说明一、调研区域概况二、调研样本概况三、样本农户基本情况第二节 农地制度问题的实证研究一、关于农地产权的实证研究二、关于农地流转的实证研究三、关于农地征用的实证研究 第五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评价与对策**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评价一、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效二、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三、农地制度改革的局限第二节 农地制度创新的对策一、农地使用模式的探索二、农地制度创新的原则三、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农地制度调查表 后记
展开全部

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

陈淑琼,中山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主持广东省教育厅课题和中山大学课题3项,参加**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课题和岭南基金会课题项目23项。在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教学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片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厅**教案一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