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作者:方长安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52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83.3(7.0折) 定价  ¥11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9695
  • 条形码:9787516199695 ; 978-7-5161-996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本书特色

  由方长安*的《中国新诗接受史研 究(精)》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 09BZW052,2013年结项,结果为良。主要内容是考察 研究近百年来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既梳理 、研究了新诗接受史的外在形态,又揭示出其内在嬗 变逻辑、特征与根源;既研究了读者阅读接受与新诗 创作、诗学建构的关系,从传播接受角度深化了对新 诗情感空间、审美形式生成发展的认识,又论析传播 接受对新诗“经典”生成所起的作用,敞开了“经典 ”塑造的历史,对新诗经典化现象与问题作了深入研 究与反思。该研究对重新认识百年新诗“经典”具有 重要意义。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内容简介

由方长安著的《中国新诗接受史研究(精)》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09BZW052,2013年结项,结果为良。主要内容是考察研究近百年来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既梳理、研究了新诗接受史的外在形态,又揭示出其内在嬗变逻辑、特征与根源;既研究了读者阅读接受与新诗创作、诗学建构的关系,从传播接受角度深化了对新诗情感空间、审美形式生成发展的认识,又论析传播接受对新诗“经典”生成所起的作用,敞开了“经典”塑造的历史,对新诗经典化现象与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与反思。该研究对重新认识百年新诗“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目录

导论**节 传播、读者阅读接受与新诗生成第二节 传播与中国新诗现代性发生第三节 读者阅读接受与新诗经典化 **章 选本和文学史著中的胡适新诗及形象塑造**节 选本视野中的《尝试集》第二节 文学史著中的胡适新诗与形象 第二章 郭沫若接受史与白话自由体新诗合法性**节 接受史与形象生成第二节 《女神》出场及其经典化第三节 选本与《凤凰涅槃》沉浮 第三章 闻一多新诗接受史与形象塑造**节 《红烛》《死水》接受史及其逻辑第二节 文学史著对闻一多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政治和诗学话语中的徐志摩与经典塑造**节 话语冲突中徐志摩诗人形象嬗变史第二节 选本与《再别康桥》的经典化 第五章 李金发接受史与现代主义审美意识生成**节 萌动、营造与初叙第二节 培育、渲染与言说第三节 质疑中展示与阐发第四节 压制与苏醒第五节 彰显与内化 第六章 戴望舒诗歌接受史和《雨巷》的经典化**节 戴望舒诗歌接受史第二节 选本与《雨巷》的经典化 第七章 卞之琳诗歌接受史和《断章》的经典化**节 卞之琳诗歌接受史第二节 选本与《断章》的经典化 第八章 政治、诗学与何其芳诗歌接受史**节 语境更替与接受流变第二节 选本与“何其芳现象” 第九章 政治与诗学对话中七月派诗歌接受史**节 七月派诗歌接受史综论第二节 读者视野中的艾青形象第二节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经典化 第十章 语境、读者与冯至诗歌命运**节 冯至诗歌的传播接受历程第二节 读者批评与冯至诗歌创作关系第三节 《十四行集》走向“经典”之路第四节 冯至及其诗歌命运沉浮因由 第十一章 诗学和政治空间中的“中国新诗派”**节 “九叶派”到“中国新诗派”命名更替第二节 选本与穆旦诗歌经典化第三节 语境更替与穆旦的沉浮 第十二章 选、评与新诗发展建构——以《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为个案的考察**节 选评原则第二节 编选体例第三节 编评取向第四节 新诗发展观 第十三章 百年新诗接受与经典化反思**节 批评与文本意义揭示第二节 选本与诗人诗作遴选第三节 文学史著与诗人诗作定位第四节 三重向度之关系第五节 新诗经典化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作者简介

方长安(1963-),湖北红安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学术》主编;兼任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从事新诗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出版专著7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20余篇;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