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作者:陈崎嵘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5(7.5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393935
  • 条形码:9787506393935 ; 978-7-5063-9393-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真实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纪实文学作品,它的发展模式值得参考、总结、借鉴,有现实意义。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内容简介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  航民村是令人羡慕的浙江首富村,也是建设新农村的老典型。航民村和他的带头人朱重庆以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和高远视野,探索并走出了一条代表中国农村农业发展方向、符合农民生活和心理需求、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的基本特征是:始终坚持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把乡镇企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手段和途径;始终将乡镇企业与土地和农民捆绑融合在一起,建设农村命运共同体。这条发展之路的灵魂和精髓是:创业创新、共享共富、和谐和美。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目录

001 楔 子**篇章·创业创新005 采访札记010 春潮中,创业之舟启航024 上海滩淘宝记039 老母鸡孵出“印染家族”055 逼出来的热电厂067 染缸里飞出金凤凰083 敢向金融潮头立098 腾笼换鸟与振翮高飞第二篇章·共享共富114 采访札记116 对土地的集体眷恋122 有一种选择叫百姓127 农村产权制度的“航民设计”137 航民村几代人的“共富观”146 一个结构特殊的战斗堡垒163 五村缘与五村园172 中南海离航民村有多远第三篇章·和谐和美181 采访札记182 小村治污始末201 左边是凤巢,右边是舞台219 目标:国际品质的新式村庄235 航民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252 新航民人的浪漫爱情265 后 记
展开全部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节选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对于创业创新,朱重庆和航民村领导班子有着朴素的农民式的理解:创业是一切一切的基础,创新是一切一切的关键。创业必须创新,创新包含创业,创业创新是推动发展之车前行的双轮。创业要稳,创新要狠。只有稳,才能行稳致远;只有狠,才能跨越天堑。笔者以为,他们的理解是正确的,也是辩证的。小如一个村庄,大至一个国家,莫不如斯。  ——采访札记  站在稍为宏阔一点的视野看,航民村的发展历史,实质上就是新时期中国农村的一部创业史、创新史。  在开始叙述之前,请允许笔者先把时间镜头拉回到1978年年底。  那段时间,北京京西宾馆正开着一个后来影响到中国历史进程、被历史学家们作为新时期划分标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由此出现了一个大转折。  千里之外地处萧绍平原的瓜沥镇航民生产大队,此时还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节奏运转着,社员们(当时叫人民公社社员)对这个会议的重要性认知不多、或无动于衷,该干吗的仍然干吗。  冬季农闲,田里的络麻早已剥完晾干,被瓜沥镇供销社收购走了。上面又不允许社员出远门赚钱,大家就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一些男人用扁担挑着自制的干菜萝卜干,沿街沿村叫卖;有的用船将沙地的萝卜运到瓜沥镇供销社,赚点运费。妇女们大多在家里刺绣萧山花边。萧山花边是以针线挑绣各种纹样的手工艺品,解放前由瓜沥镇一个大户人家从外面引进、后来传授开来的,此时在周边地区已小有名气,也算是上面难得允许的一项家庭副业。航民大队有一二百名妇女在从事花边刺绣,赚的钱用来补贴油盐酱醋,维持日常生计。  离村庄不远处,就是航坞山。山的东侧,是航民大队与邻近两个大队联办的一个小石料场,有6只宕口。此时,石工们正在炸山取石,随着一阵雷管炸药爆炸声,一大堆石块夹着泥沙滚滚而下,烟雾腾腾,粉末纷飞,昏天黑地。待声音烟雾散去,便可听到那两部破旧的轧石车传出隆隆隆的轧石声。一艘艘装运石块的水泥拖轮突突突地冒着黑烟,或驶向围涂造田的工地,或卸装上火车,运到杭州上海的建筑工地。在石料场地上运石推车的人,个个灰头土脸,有时几乎分不清眉目。本报告文学的几位主人公都曾先后在这个石料厂摸爬滚打过,现在回忆起这个小小石料场,竞如自个儿家一样熟悉。  到了晚上,社员们就想方设法自娱自乐。一些人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六谷(玉米)糊,夹上一筷子霉干菜或萝卜干,走门串户,一边呼哧呼哧地喝着稀薄的糊糊,一边海阔天空地聊着闲话。还有三五个有点小钱的社员,点起蜡烛头,围着一张破桌子,吆五喝六地“柯沙蟹”(一种纸牌赌博名称)。人群围成里三圈外三圈的,站着观战的往往比坐着打牌的还着急,因此,总是爆发出一阵高过一阵的“出牌”“出牌”的催促声。  这就是当时萧山农村冬天常见的场景。  在采访中,年纪稍长的人还清晰记得,当时航民村属于瓜沥镇人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航民航民,取意为航坞山下的人民。但事实上,这个颇有气魄的名称并没有给航民人带来多少幸运。航民大队本来就人多田少,人均不到半亩田。一半种水稻,一半种络麻,中间插种一茬萝卜。社员们开玩笑说,即使全部种上黄金也没有多少花头。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完全靠传统种植业进行着周而复始的低级循环。主要经济收入靠种植水稻和络麻,虽说地处鱼米之乡,但有时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1978年,航民大队社员人均年收入148元人民币。一些年老体弱多病或多小孩的社员家庭,都是欠生产队粮草钱的“倒挂户”。  ……

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 作者简介

陈崎嵘,男,1955年9月出生,浙江绍兴人。早年在浙江地方任职, 2001年调任中国作协,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新闻发言人,现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诗文,主编或创作出版作品集有《中国小商品城纵横观》《中国历代人才诗选》《诗意的学习》《江南北国诗痕》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