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关东风情录

关东风情录

作者:佟明
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时间:2014-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27.4(7.2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关东风情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016767
  • 条形码:9787512016767 ; 978-7-5120-167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关东风情录 本书特色

  关东,古时指山海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后为东北的专用名词。在三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关东大地上生活着女真(满)、汉、朝、蒙、回、鄂伦春等各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有着自己的地域风格。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虽然至今尚存许多民风民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消亡了,有一些正在消亡。《关东风情录》是作者佟明根据自己一生之所历所见所闻,及老一辈的口述相传,记下关东人的民风、民情、风土、风物、习俗,在较广的范畴内记录了正在消失的村落文化,既是自娱,亦是对黑土地的一种纪念。

关东风情录 内容简介

  《关东风情录》为纪实散文,叙述、描写了关东,也就是古时山海关以东广大地区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的历史与现状,在较广的范畴内记录了正在消失的村落文化。《关东风情录》既是作者佟明的自娱,也是对黑土地的一种纪念,特别可贵的是作者为写《关东风情录》,走访了木匠、厨师等各色人等,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关东风情录 目录

题叙
**辑 民情篇
妈妈纳的千层底
难忘妈妈的摇篮曲
火辣辣的情歌拨心弦
黄瓜架下听七夕
千针万线慈母恩
装钱携物一褡裢
狗皮帽子靰鞡脚
围着火盆过冬天
小土屋内侃大山
抓了一条黄鼠狼
走街串巷货郎行
抓只蝈蝈笼中鸣
我给乞丐舀过米
野鸡落到饭锅里
一段生木耳的柞木
寻迹柳条边
难忘二梁沟
甜甜的榆钱
百纳衣

第二辑 风俗篇
毕恭毕敬供老影
祭奠先人子孙情
过了腊八备年忙
杀只肥猪过大年
欢天喜地过除夕
绞个靓脸做新娘
女孩儿窗前绣鸳鸯
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采把艾蒿过端午
窗户纸糊在外
果子两匣走娘家
一缸大酱香一年
万家捶被声
奶奶的剪纸

第三辑 农耕篇
春耕图
夏耘图
秋收图
冬贮图
香瓜香
关东三大菜
白露烟上架
种了一片小麻籽

第四辑 渔猎篇
活捉黑瞎子
石头缝中抓蜊蛄
星夜挑灯逮田鸡
小童捉鱼有窍门
漫话野山参
冰上打鱼
马尾套
呆咳网
滚钩

第五辑 工艺篇
青龙白虎土中生
青瓦青砖青瓦盆
漏粉条
伐木图
石磨豆腐
锯锅锯碗锯大缸
磨剪子抢菜刀
编筐编篓编炕席
白桦树与桦皮船
养生洗衣有妙招
盖帘·蒸帘·方盘
草鞋·蒲包·香蒲枕
酒香功劳在酒篓

第六辑 娱乐篇
鼓板一敲书开场
民间大戏二人转
嘎拉哈
牛毛球
接口袋
砸砖

打瓦
第七辑 饮食篇
张老太的玫瑰馅
小米捞饭暄又香
四大炖菜香千年
丛女士的杀猪菜
二大娘的面点
奶奶的干菜谱
香甜崩脆大块糖
酸甜可口糖葫芦
贾三姑的咸菜经
范喜文的酥饼
关东人的黄豆情
黄面干粮粘又香

第八辑 居住篇
土墙草顶平民宅
一把瓦刀砌砖房
扒炕抹墙御冬寒
井·辘轳·松木筲
喇叭花艳篱笆墙
一道幔帐两代人
屋前架下葫芦情
拧个鸡窝养小鸡
*后的油灯
秋日打柴忙
出生琐记
展开全部

关东风情录 节选

  《关东风情录》:  妈妈纳的千层底关东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穿的鞋都是手工做的千层底。所谓千层底,并不是一千层,而是形容布层之多。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妈妈做鞋的情景。  做鞋首先要打袼褙。打袼褙的材料是碎布头,称为铺衬。打袼褙就是把铺衬一层层用糨糊沾起来,分两层到五层不等。  妈妈先要把碎布一条条,一块块捋好,一摞摞地放整齐。之后用面粉(*好是白面)打好糨糊,再把一块木板或饭桌表面擦净,在板面上抹上薄薄的一层浆糊,把布一块块糊上去,沾好,拼严。糊好一层后,再在这层布上抹上一层糨糊,再糊上一层布。需要几层布,就糊几层。*后一层糊好后,在上面要抹一层糨子。糊好后放在阳光下晒干,之后揭下袼褙就打成了。如果是结实的布打的袼褙,就用两层的做鞋帮,如果布不太结实,就用三层布的袼褙做鞋帮,都用五层布的袼褙做鞋底。  做鞋要先备好鞋样,就是用牛皮纸或窗户纸(这两种纸较厚)剪出鞋底、鞋帮的样子和大小,鞋底与真鞋相同,鞋帮是个倒U型。之后按鞋样子用袼褙剪出鞋底和鞋帮。两片五层布的袼褙为一组,一只鞋底由两组构成。鞋底剪成后先包鞋底边,用斜纹布顺着布纹剪成2至3厘米宽的布条把边包上。下层底(贴地的一层,也是两组底的第二组)要包上一层好布,上层底一般就行。包好后两组底合成一只整鞋底。还有一种做法是五层布的袼褙一片为一组,一个鞋底共用四片(即四组),贴地的一组用好布包边,上面三组分别用一般布包边即可。姑娘出嫁时多用四组做底,显得底子厚,做工精。  鞋底合成后,用麻绳纳鞋底。先纳一圈边,之后从上往下纳,小鞋起始为3针,大鞋为4针。每针线长约0.5厘米左右,针与针之间的上下距离和左右距离各为0.5厘米左右。从上往下串空纳,直纳到鞋跟。鞋底完毕后,做鞋帮。鞋帮用三层布的袼褙(好布用二层的袼褙即可),用好布粘上里和面,掩上鞋口和底边,即用斜条布粘,粘齐粘牢粘好。把鞋帮揻成鞋面的样子,帮的后跟要掐上(即缝上)。掐完再掩(即缝)上边鞋口和下边鞋边。之后用锥子锥孔,穿针麻绳将鞋帮、鞋底结合在一起,叫绱鞋。麻绳是特纺的细绳,用时把一头破开,用上下牙齿错着嗑细,纫上针。每绱一针用锥子绕绳拽紧。绱鞋时每绱一针要用压刀子将两组鞋底分开,绳只穿透上组,绱鞋后线不穿底。若鞋底为四片组成,线可穿透上面三层,*后一层用压刀子隔开绱,线不穿底。压刀子是2厘米长的月牙形头,10几厘米长把的铁制工具。月牙头可插入鞋底中将贴地一组与上面几组分开。绱好鞋后,用压刀子将棉花塞进鞋的前头,顶紧,外面用酒喷,边喷边往里送棉花,把鞋面往起撑,造出型来。  把麻绳纺出来,叫打麻绳。先用木棒将线麻砸软,一丝一丝能分得开,之后扎上一头挂在头上的高处,使麻丝的细头垂下来,能伸手拽着。之后人坐在跟前用拨棱槌子打麻绳。拨棱槌子是用牛的小腿骨做的(也有木头做的),长约20厘米,直径5-6厘米。在扁圆体中间钻一孔,安上一个0.5厘米粗的竹柄或木柄。上柄头有倒丫,下柄头透过槌体露出1厘米多固定。用时先将一麻精(细麻蔑)在槌底木柄伸出处系牢,之后再上缠几道,挂在木柄的倒丫上。左手拎住麻精使拨棱槌槌体悬空、平衡,这时用右手转动拨棱槌体,随着槌体的转动麻精便扭上了劲。扭足了劲,停住槌体,将扭好劲的麻精从倒丫处解开,平均地缠在槌体上,待快缠到头时停往,挂在倒丫处,接着续从挂着的线麻上拽下的另一条麻精,继续转动槌体,周而复始。  待扭好劲的麻精缠满槌体后,全部取下,整体合二为一,一根长长的麻绳就完成了。可以缠成团,待做鞋用。  小时候,常看到妈妈边绱鞋底边悠着摇车里的弟弟。和妈一起的婶婶们聚在一起打着麻绳,有时她们在一起打袼褙。家里人穿的一双双单鞋、棉鞋,都是出自妈妈的手。妈妈一双勤劳的手,使我们从孩子长成了大人,铺展了我们脚下的路,使我们一直奔向人生的前方。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