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12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2(7.0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1187
  • 条形码:9787516191187 ; 978-7-5161-911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本书特色

  《国家智库报告: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探索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宗旨,从清理新疆研究中的认识论误区入手,把新疆治理实践置于过程论中进行审视,对2009年“7·5”事件以来的新疆治理实践进行了规律性的探讨,在梳理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从实践的角度讲,新疆治理的过程就是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在治理实践中的互动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展开为根本政治前提、关键环节、有效路径和决定因素“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整体性实践机制。从理论的角度讲,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必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适时”和“在场”相统一的现代化边疆治理理论。

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内容简介

  《国家智库报告: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基于新疆2015年社会形势的总体判定和社会治理的“在场”实践过程,辩证分析新疆社会治理“显在”和“潜在”的认识误区,提出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认识论和方法论,明确新疆社会治理的科学态度;进而在阐释“我能行”、“访惠聚”、“严打”、“去极端化”、“教育疏导”和“一反两讲”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和辩证唯物主义取向的基础上,探讨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的前沿内核和“就地化”能指及所指,践行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形成良性互动的迫切现实之需、之急和之效;*终,在根本政治前提、关键环节、有效路径和决定因素的定位下,建构“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整体性实践机制,探寻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适时”和“在场”边疆治理理论。

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目录

一 关于思考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新疆的社会治理是关乎全国稳定和国家整体性安全的当务之急
(二)新疆社会治理的认识误区及其方法论根源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过程论的理论意指和实践导向

二 关键是形成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的良性互动
(一)社会动员: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性基础
(二)社会控制: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导性基础
(三)社会动员与社会控制的互动实践:社会基础重构、“一反两讲”和基层组织重构

三 建构“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机制
(一)政治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强势”和“强有力”领导,积极主动地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二)关键环节: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现实层面是“二律背反”还是“高度契合”
(三)有效路径:大力推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四)决定因素:干部队伍建设
展开全部

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节选

  《国家智库报告: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二关键是形成社会动员和社会  控制的良性互动  由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在马克思主义过程论的视域中是实践中的互动过程,那么“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就其自身而言一定也是互动的实践过程。  (一)社会动员: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性基础  社会动员必然体现它的主体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对于区域限定下的新疆社会而言就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社会动员对所动员的对象施加作用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体现,并且,这种动员群众的方法“不是脑子里头想得出来的,这依靠于从动员群众执行各种任务的过程中去收集各种新鲜的具体的经验,去发扬这些经验,去扩大我们动员群众的领域,使之适合于更高的任务与计划”,而这个更高的任务和计划必然是在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基础的重构。  1.社会动员:适应一不适应一新的适应的新疆底层社会的循环型塑  社会动员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美国政治学家卡尔·多伊奇*早提出“社会动员”一词,并用之描述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经济的和心理的旧的束缚的瓦解以及人们渐渐适用于新方式的社会化和行为的过程”,甚至“现代化进程就是社会动员过程”。社会动员,尤其是作为其范畴之下的政治动员是落后国家及落后地区通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这里,对于新疆社会而言,旧的束缚的瓦解也必然表现为不适应与适应*终达到完全适应的辩证过程。并且,伴随这种辩证过程的是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循环型塑。在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社会动员是用于描述与解释传统社会的没落、消失,新社会(社会现代化)的力量与旧社会的对立过程,并且这种对立必然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所言的社会动员是:“一连串旧的社会、经济和心理信条全部受到侵蚀或被放弃,人民转而选择新的社交格局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政治动员是社会动员的一种特殊表现,它产生于革命战争时代,“在东方类型的革命中,政治动员是旧体制崩溃的原因”,是国家为了战时需要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进行教育和鼓动,动员人民参加战争的手段。也即是,新疆的社会动员是把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发展目标转化为社会民众行为的过程,从而使新疆社会实践中的“现实我”在行为塑造和社交格局方面转化为“理想我”的型塑过程。笔者在此引入的“社会动员”是广义“社会动员”的宏观范畴之下的,它运用传统的“狭义的”基于特定背景的“社会动员”(即政治动员)作为微观再现范本进行论证,并*终回归到广义“社会动员”逻辑框架之中。具体到新疆社会而言,社会动员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改变社会成员的态度、价值观和期望,形成一定的思想共识,引导、发动和组织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的活动”,它一般具有目的性、秩序性、兴奋性等特征,是旨在实现新疆社会目标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在程序性上是自下而上的。  ……

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 作者简介

王立胜,男,山东莒南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常务理事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主席、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疆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杜武征,男,安徽亳州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艺术学院政治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与边疆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