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跑赢美国:全球大国之路

跑赢美国:全球大国之路

作者:谢为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6-10-01
开本: 24cm 页数: 15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3.0(7.2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跑赢美国:全球大国之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219819
  • 条形码:9787519219819 ; 978-7-5192-198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跑赢美国:全球大国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章, 主要内容包括: 历史的选择 ; 经济贸易: 中国崛起的基础 ; 军事实力: 中国崛起的重点 ; 国情: 中国崛起的现状 ; 美国: 中国崛起的试金石等。

跑赢美国:全球大国之路 目录

导言
**章 历史的选择
**节 **个全球大国——西班牙
第二节 第二个全球大国——荷兰
第三节 第三个全球大国——英国
第四节 第四个全球大国——美国
第五节 第五个全球大国?
第六节 中美全球大国争夺的四大特征

第二章 经济贸易:中国崛起的基础
**节 对外贸易:没有硝烟的竞争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战与人民币的崛起
第三节 华尔街与中国金融的未来
第四节 丝路基金与金融资本的世界

第三章 军事实力:中国崛起的重点
**节 从南海开始
第二节 吉布提军港和中国的海权
第三节 日俄战争与中国必要的军事防备
第四节 历史投影: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第五节 关于世界的空间秩序

第四章 国情:中国崛起的现状
**节 国家决心——中国国力的运用
第二节 全球化:中国仍需前进
第三节 《爱拼才会赢》与中国人的海洋精神
第四节 躁动,通往未来社会之路

第五章 美国:中国崛起的试金石
**节 亚洲的选择:中国还是美国
第二节 美国: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
第三节 政治道路的选择:适合的才是*好的
第四节 以史为鉴:戈尔巴乔夫的未竟之业
第五节 未来的权威

第六章 未来的全球大国
**节 全球治理危机呼唤新的全球大国
第二节 平行社会:互联网社会的崛起
第三节 异军突起:管制资本的力量
第四节 全球大国:国家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五节 赢在根本:国家性格的决定意义
第六节 理性精神:如何驶得万年船
结语 中国崛起的结局猜想
参考文献
附录 权力与利益:一种可能的社会范式
后记
展开全部

跑赢美国:全球大国之路 节选

  《跑赢美国:中国的全球大国之路》:  第二章 经济贸易:中国崛起的基础  **节 对外贸易:没有硝烟的竞争  中国历来有重农轻商的传统,“士农工商”的排位说明商人的地位低下,几千年的传统已经将这种思想刻印到中国人的骨子里,这也是契约文化在中国推广困难重重的原因之一。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本质上是轻视商业的,儒家关于“义”、“利”的千年争辩己经充分说明儒家文化是轻视“利”的,而逐利恰恰是商业的本质所在。文化是社会经济的上层建筑,重农抑商社会传统的形成恰恰是和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一、重农抑商道路的失败公元前221年,中国进入秦王朝统治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建立在君主专制和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社会是一个闭环,可以自给自足,并不需要太多的商品流通,更无须对外贸易。中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足以供给国内民众衣食住行的需要,对外贸易就显得无关紧要。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对外贸易是获得财富的重要途径,但对国内的封建经济助益不大。封建王朝所需要做的仅是保持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兴修水利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抑制商业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的条件之一,商业的发达会减少农业劳动力,商业流通所增加的人员流动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进而威胁到封建王朝的统治。出于对土地的眷恋以及本身能够自给自足,封建王朝中的农民对于商业的需求较小,经商的欲望较低,甚至于将经商的人视为异类。  19世纪,“重农抑商”的中国终于被重商主义的西方国家全面超越。中国在清王朝的末期被迫和西方国家发生正面的碰撞,这种碰撞与其说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毋宁说是“重农抑商”道路和重商主义道路的正面竞争,结果显然。“重农抑商”的道路上,即使改朝换代,封建社会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仍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这样的社会其实是另一种“原始社会”,延续几千年,发展很小。而重商主义的道路上,在“逐利”欲望的驱使下,各方力量积极地投入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快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因而,西方在重商主义道路上走了两百年,便将中国甩在了后面,中国变成了“落后挨打”的一方。二、意义非凡的商业贸易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场景壮阔,国家实力和造船技术在全球首屈一指。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远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大、船只*多(240多艘)、海员*多、时间*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然而,郑和下西洋的举动是难以持续的,缺乏商业的驱动,没有长期的经济支持,即使依靠强大的国力进行了一两次远航,却难以长期持续。西方国家屡屡进行的远征,都有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目的,因而西方的远征越来越顺利,美洲、亚洲、非洲,到处是西方的远征军,而这不过是西方重商主义道路的副产品。两百余年的时间里,世界大势发生了深刻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没有被“弯弓射大雕”的游牧文明所打败,却被“机器声轰鸣”的资本主义所打败。由此看来,商业贸易实在是近代立国的根基。  亚洲四小龙原本偏僻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下,在全球处于边缘地位,伴随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亚洲四小龙民众生活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在全球的地位得到了有力提升。“仓廪实而后知荣辱”,如果没有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经济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无法想象台湾的综艺节目、韩国的肥皂剧能够产生于一个贫困的社会。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