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895-1949-全球地域化视域下的天津青年会研究

1895-1949-全球地域化视域下的天津青年会研究

作者:王小蕾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1.9(5.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1895-1949-全球地域化视域下的天津青年会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79222
  • 条形码:9787516179222 ; 978-7-5161-792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895-1949-全球地域化视域下的天津青年会研究 本书特色

《全球地域化视域下的天津青年会研究(1895- 1949)》由王小蕾*。
作为重要的跨宗派基督教团体,青年会从诞生伊始便参与了基督教全球化进程。青年会在中国每传及一个地方就不免同当地文化发生冲突、对话,并在互动中被赋予地方文化的含义。全球地域化因之成为审视青年会在华历史发展的有效视域。作为中国北方通商大埠,天津既有地理政治的重要性,又有国际交流的广泛性。这是其成为中国**个城市青年会所在地的原因。但是,青年会在登陆天津后,毕竟面临的是一个与西方世界迥异的生存环境。世纪之交,社会的动荡*令身为外国基督教团体的它与地方社会发生冲突,继而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构建地域化的发展模式,则成为解决矛盾的途径。天津青年会不仅通过制度的*新以及交往手段的拓展介入地方社会,也试图令基督教思想转变为文化认同的基础。在宗教传播遭遇困境的前提下,该会成员还力图通过社会服务,履行“救人”与“救世”的使命。这样,它才能够在日益变化的时代环境下,实现主体身份转换,得以存续和发展。

1895-1949-全球地域化视域下的天津青年会研究 内容简介

作为重要的跨宗派基督教团体,青年会从诞生伊始便参与了基督教全球化进程。青年会在中国每传及一个地方就不免同当地文化发生冲突、对话,并在互动中被赋予地方文化的含义。全球地域化因之成为审视青年会在华历史发展的有效视域。作为中国北方通商大埠,天津既有地理政治的重要性,又有国际交流的广泛性。这是其成为中国**个城市青年会所在地的原因。但是,青年会在登陆天津后,毕竟面临的是一个与西方世界迥异的生存环境。世纪之交,社会的动荡更令身为外国基督教团体的它与地方社会发生冲突,继而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构建地域化的发展模式,则成为解决矛盾的途径。天津青年会不仅通过制度的更新以及交往手段的拓展介入地方社会,也试图令基督教思想转变为文化认同的基础。在宗教传播遭遇困境的前提下,该会成员还力图通过社会服务,履行“救人”与“救世”的使命。这样,它才能够在日益变化的时代环境下,实现主体身份转换,得以存续和发展。

1895-1949-全球地域化视域下的天津青年会研究 目录

导论 全球地域化:审视青年会在华历史发展的新范式 **节 青年会在华历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传教学范式 二 20世纪50—80年代:文化侵略观与西方中心观的互视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 第二节 全球地域化之于青年会在华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 什么是“全球地域化” 二 “全球地域化”与青年会在华历史研究 三 典型的区域个案:天津青年会 第三节 史料简介 第四节 本书结构**章 从欧西到中国:青年会的全球化进程与地域化实践 **节 全球化的青年会 一 英国:青年会的发源地 二 美国:青年会的勃兴地 三 青年会的全球化进程 第二节 青年会在中国:全球化与地方化的互动 一 中国在青年会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 青年会在中国的空间区域分布 三 青年会在中国的地域化实践 本章小结第二章 全球化进程中的地域典范:初创时期的天津青年会 **节 自西徂东:天津青年会创建的历程 一 天津青年会建立的全球化背景 二 近代天津的文化、宗教与西学 三 青年会与天津社会的初遇 第二节 对话与冲突:青年会对天津社会的初步介入 一 阐释福音、传播西学:青年会争取天津青年人的努力与尝试 二 青年会与天津社会之间的冲突与角力 本章小结第三章 生存基础的巩固:天津青年会的制度模式 **节 租界与老城并举:天津青年会的发展布局 一 天津城市发展的国际化特色 二 租界与老城并举:天津青年会活动场域的扩展 第二节 跨国合作:天津青年会的人员结构 一 天津青年会的外籍干事群体 二 天津青年会对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争取 第三节 补充资金、发掘人才:天津青年会征求会员运动 一 征求会员运动的缘起 二 征求会员运动的进行 三 征求会员运动的成效 本章小结第四章 活动空间的拓展:天津青年会的社会交往 **节 与本地基督教会的对话 一 促进教会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 二 合作形式的创新:基于性别分工的对话 三 中曰民族矛盾背景下的抗争与联合 第二节 促进中、西人士的交往 一 联络来津的中、西人士 二 密切本地会员与国际干事的往来 三 对西方世界的涉足 第三节 搭建政治势力与民间对话的平台 一 与政治人物的联络:天津青年会的独特生存策略 二 天津青年会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互动 三 战争时期的特殊对话 本章小结第五章 信仰、文化认同的构建:天津青年会的宗教思想传播 **节 天津青年会宗教思想的引介、传播与诠释 一 多样化的宗教传播手段 二 本地会员对青年会宗教思想的创造性诠释 第二节 天津青年会宗教思想传播的困境 一 原因及表现 二 天津青年会的应对之策 本章小结第六章 宗教资源的转化:天津青年会的社会服务事业 **节 培育领袖人才 一 促进知识结构的更新 二 强健体魄的锻造 三 合群精神的培育 第二节 营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 一 推动传统风俗的转变 二 输入西方思想: 以卫生观念的植入为中心 三 净化城市社会的风气 第三节 参与反帝爱国运动 一 20世纪以来天津青年会对反帝爱国运动的涉足 二 天津青年会与抗日救亡运动和战后的社会重建 本章小结结论 全球化与地域化:青年会在华历史的一体两面参考文献后记导论 全球地域化:审视青年会在华历史发展的新范式 **节 青年会在华历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传教学范式 二 20世纪50—80年代:文化侵略观与西方中心观的互视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 第二节 全球地域化之于青年会在华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 什么是“全球地域化” 二 “全球地域化”与青年会在华历史研究 三 典型的区域个案:天津青年会 第三节 史料简介 第四节 本书结构 **章 从欧西到中国:青年会的全球化进程与地域化实践 **节 全球化的青年会 一 英国:青年会的发源地 二 美国:青年会的勃兴地 三 青年会的全球化进程 第二节 青年会在中国:全球化与地方化的互动 一 中国在青年会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 青年会在中国的空间区域分布 三 青年会在中国的地域化实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全球化进程中的地域典范:初创时期的天津青年会 **节 自西徂东:天津青年会创建的历程 一 天津青年会建立的全球化背景 二 近代天津的文化、宗教与西学 三 青年会与天津社会的初遇 第二节 对话与冲突:青年会对天津社会的初步介入 一 阐释福音、传播西学:青年会争取天津青年人的努力与尝试 二 青年会与天津社会之间的冲突与角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存基础的巩固:天津青年会的制度模式 **节 租界与老城并举:天津青年会的发展布局 一 天津城市发展的国际化特色 二 租界与老城并举:天津青年会活动场域的扩展 第二节 跨国合作:天津青年会的人员结构 一 天津青年会的外籍干事群体 二 天津青年会对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争取 第三节 补充资金、发掘人才:天津青年会征求会员运动 一 征求会员运动的缘起 二 征求会员运动的进行 三 征求会员运动的成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动空间的拓展:天津青年会的社会交往 **节 与本地基督教会的对话 一 促进教会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 二 合作形式的创新:基于性别分工的对话 三 中曰民族矛盾背景下的抗争与联合 第二节 促进中、西人士的交往 一 联络来津的中、西人士 二 密切本地会员与国际干事的往来 三 对西方世界的涉足 第三节 搭建政治势力与民间对话的平台 一 与政治人物的联络:天津青年会的独特生存策略 二 天津青年会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互动 三 战争时期的特殊对话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仰、文化认同的构建:天津青年会的宗教思想传播 **节 天津青年会宗教思想的引介、传播与诠释 一 多样化的宗教传播手段 二 本地会员对青年会宗教思想的创造性诠释 第二节 天津青年会宗教思想传播的困境 一 原因及表现 二 天津青年会的应对之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宗教资源的转化:天津青年会的社会服务事业 **节 培育领袖人才 一 促进知识结构的更新 二 强健体魄的锻造 三 合群精神的培育 第二节 营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 一 推动传统风俗的转变 二 输入西方思想: 以卫生观念的植入为中心 三 净化城市社会的风气 第三节 参与反帝爱国运动 一 20世纪以来天津青年会对反帝爱国运动的涉足 二 天津青年会与抗日救亡运动和战后的社会重建 本章小结 结论 全球化与地域化:青年会在华历史的一体两面 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
展开全部

1895-1949-全球地域化视域下的天津青年会研究 作者简介

王小蕾,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就职于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基督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曾在《南开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CI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访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