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真善美与人生智慧:中学生哲学读本

真善美与人生智慧:中学生哲学读本

作者:卫刚主编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24cm 页数: 303
中 图 价:¥12.2(3.4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真善美与人生智慧:中学生哲学读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214569
  • 条形码:9787567214569 ; 978-7-5672-145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真善美与人生智慧:中学生哲学读本 本书特色

卫刚主编的《真善美与人生智慧(中学生哲学读本)》自始至终贯穿了统一的哲学本体论,力图彰显理性思维的基本原则。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思维,享受、培养思辨的兴趣。“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冯契语),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转识成智,这是实现高远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哲学的思辨,既外求于客观(以物为尺度),又内求于人心(以人为尺度);既探求物性之终极,又寻觅人性之根源;既是真切的学问,又有神秘的韵味;既是论证的、推理的活动,又是感悟的、思辨的过程;既是用逻辑建构起来的,又布满了信仰之场。哲学因此成为全面锻炼各种思维方法、技巧的体操。它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终极价值:在思辨的空间,在现实的人生,心灵在逍遥自在、自由翱翔,做和谐的运动,这不正是一种本乎人性的美妙的人生境界?

真善美与人生智慧:中学生哲学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从“哲学是什么”入手, 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 探讨学习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全书的体例, 采用的模式为: 简要提示 ——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资料 —— 引导学生完成研究性论文、报告, 与历年各地高考试卷联系起来, 书中的人文话题涵盖所有高考作文题目。

真善美与人生智慧:中学生哲学读本 目录

**章 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是人生境界之学——《哲学导论》导言:什么是哲学
二、享受探索、思考的乐趣——《哲学百科》前言
三、哲学与人生

第二章 哲学女王王冠上*璀璨的宝石——世界观与本体论
一、沿波讨源话“本体”
二、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
三、创造和谐
四、和合的意蕴与现代价值
五、“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东方智慧的辩证法
六、谈实践哲学
七、谈实践智慧

第三章 知识就是力量——“真”的探索
一、探索真理的漫漫长路
二、同化、顺应与信息加工:认识的过程
三、主观客观之矛盾统一:认识的本质
四、对于“智商”的哲学一心理学解读
五、两种文化

第四章 头顶灿烂星空,道德律在我心中——“善”的践履
一、中西方伦理思想述评
一、头顶灿烂星空,道德律在我心中——康德哲学述评
三、伦理学的新视域——王海明《伦理学原理》评介
四、幸福与美德
五、当代价值哲学的形成

第五章 美在和谐
一“美”的欣赏与创造
一、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本主张
三、审美与和谐
四、如何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
五、“意境”杂谈
六、多样统一的艺术理论
七、论节奏

第六章 斯芬克斯之谜——人性、人格与人生智慧
一、人性论
一、人格论
三、人生智慧论
四、培养健全人格
五、人的文化与文化的人——两种文化与健全人格(共在性独立人格)的培养
附录一 西方著名哲学命题简释
附录二 东方哲学经典命题
附录三 中西智慧对照表
附录四 思辨的乐趣
展开全部

真善美与人生智慧:中学生哲学读本 节选

  《真善美与人生智慧 中学生哲学读本》:  人文方法是诉诸情感的方法。注入了人的情感的人文世界,绝非以同一副面孔对准我们,而是随着人的情感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人的性格、气质、意志、心境、人生态度、生活期望等,都构成不同情感图景的变数。  于是,当科学力求以“共识”作为其成功的标志时,人文则以多样化作为自己丰富性的象征。人文认识的方法多是感悟性的,尽管它并不绝对地排斥理性分析和推理计算,但在它那带有诗意般感性光辉的世界中,绝不能“滥用”科学的方法。  理性与智力相关,而感悟则与智慧接缘。人文方法作为对人间世界的体验,作为对人生之道的追求,仅有智力是不够的,因为在这种活动的面前,横亘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无限性,分析的方法只能触及其局部,只能深陷于细枝末节,不能获得整体性的感知。此时,那“洞察一切”的智慧便成为其灵魂,有了它,就能对人文对象做出深刻的感悟。  在科学那里极受推崇的精确的数学的方法,对于有人的因素参与并发生作用的人文系统就不那么有效。于是模糊思维或模糊方法就成为人文领域的重要认识方法。或许可以提出“人文思维”这一说法,它的模糊性、体悟性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文方法的特点。体现这一特点*鲜明的可能要算中国的道家:比如对于概念范畴的使用,几乎不下定义,与追求精确性的科学思维迥然相异,在道家看来,哲学思想——人文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要靠领悟去把握,不能靠定义来传授,受定义界定的范畴,已经不是它本来的样子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表达了这种意向。  人文的教化功能,使得它在塑造人格,改变人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教化的多样性,对人文现象说明的难寻一致,所以不像科学那样可以找到公认的可接受性标准,其理论的预言作用也是有限的。在科学中普遍有效的实验方法,在人文研究中常常受到限制。  作为*能体现人文方法实质和内核的,恐怕要算“解释学”的方法。  解释学的核心是“理解”问题,它通过作者、本文和读者的意义关系的研究,考察解释过程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弄清历史传统对理解的影响,区分说与听以及写与读这两种对话模式,探讨作者心态对原文意义的涉人,阐明理解原文意义以及读者自我理解的互动关系。  解释与人文认识或人文思维的种种特征相关,比如与价值有关。与知识论相反,解释学认为,谈论事物的方式,比占有真理更为重要。解释性的启迪话语,是借助异常的力量使我们脱离自我而成为新人,它具有陶冶的功能,它只是追求一种人生价值。所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不是解释性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一切成为“计算”问题,“计算”不等于理解和解释,真正的解释是“使某物在先验性上得到理解”。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利科尔可以看作是现代解释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具体介绍此处略)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