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

作者:胡希东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84486
  • 条形码:9787516184486 ; 978-7-5161-844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 本书特色

  文学史书叙述呈不稳定状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语境中,不同著者对同一时段的文学史、同一文学史事件的叙述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文学史叙述被文学观念所左右,文学观念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会带来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演绎变迁,这一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中尤显突出。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 内容简介

文学史书叙述呈不稳定状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语境中,不同*者对同一时段的文学史、同一文学史事件的叙述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文学史叙述被文学观念所左右,文学观念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会带来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演绎变迁,这一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中尤显突出。 胡希东编著的《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以20世纪几次大的历史转型期为时间段,选择*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文本作为对象,在探析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带来文学史叙述模式变迁的基础上,探究现代文学史叙述的历史得失,进而提出,回归文学本体的文学史叙述才是科学合理的文学史叙述。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 目录

序论 一 文学观念与文学史叙述模式 二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述的律动**章 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初期新文学史叙述 **节 文学的“进化”观念与新文学史叙述 一 “进化论”与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二 “进化论”与新文学史叙述 第二节 新文学观念与新文学史叙述 一 新文学观念与新文学史叙述 二 文学“写实”观念与新文学史叙述 第三节 初期新文学史叙述模式的雏形 一 “社会型”文学史叙述 二 “文体型”文学史叙述第二章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新文学史叙述 **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学史叙述新模式的开启 一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新文学史观 二 新文学史叙述新型模式的开启与毛泽东文艺思想 第二节 文学审美意识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张力——王瑶的新文学史叙述 一 “绪论”的设置与主流意识形态 二 “文体型”文学史叙述模式第三章 主流意识形态与新文学史叙述的“现代”转型 **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现代”内涵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话语的形成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史建构 第三节 “集体”对“个人”的疏离 一 “个人”走向“集体”的历史必然 二 “以论带史“'以论代史”与现代文学史叙述 三 “阶级分析”与“作家型”文学史叙述模式第四章 现代文学史叙述的“西方”想象与“民族”追求 **节 现代文学史叙述的“西方”想象——夏志清的文学史叙述 一 “道德意味“'宗教意识”与文学史建构 二 文学史叙述的现代性悖论 第二节 民族文化认同与新文学史叙述——司马长风新文学史叙述的民族追求第五章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学史叙述 **节 “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文学”意识形态悖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时间”维度与文学史叙述 一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时间”维度 二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意识形态 第三节 民族、国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20世纪中国文学”的“空间”维度与文学史叙述 一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空间”维度 二 民族、国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 三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四节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学维度与文学史叙述 一 文学观念的“新”“旧”冲突与对立:旧体文学入史问题 二 文学观念的“雅”“俗”对峙与转化:通俗文学入史问题 三 “现代性”乌托邦与文学史叙述第六章 文学的“人学”观念与文学史叙述 **节 “人学”观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律动 第二节 文学的“人学”思想与现代文学史叙述 一 “进化论”核心:立人 二 “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的核心:人民大众 三 “20世纪中国文学”:“人”的启蒙与现代化 第三节 “人学”思想与文学史精神承续 一 “人学”观念与文学史根据 二 “人学”思想的时空延伸与文学史精神承续结语 回归“文学本体”的文学史叙述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的变迁 作者简介

胡希东,1966年9月出生,四川渠县人,汉族,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现就职于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袍哥文化与巴蜀现当代文学书写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与现代文学史书写模式变迁研究”等。曾荣获李硕勋教育基金奖、阳翰笙文艺奖、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近年来,在《当代文坛》《社会科学》《人文杂志》《南京社会科学》《学术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一些文章被CSSCI期刊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刊载或者全文转载。学术专著有《民族?国家与文学史地理》《现代主义的都市表征》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