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精益制造034-现场安全管理

精益制造034-现场安全管理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5-16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0.2(7.2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精益制造034-现场安全管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089869
  • 条形码:9787506089869 ; 978-7-5060-8986-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精益制造034-现场安全管理 本书特色

作者从事安全工学活动的契机是1991年6月在lion千叶工厂发生的甲醇蒸馏塔爆炸事故。这一事故发生于为了制造新型表面活性剂而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工厂设施当中,作者是该流程的开发负责人。该事故造成了两名牺牲者,我也深切地体会到自己作为技术人员的不足之处与安全工学的必要性。尤其值得反省的是感受到“危险”的危机意识不足,以及对安全工学缺乏基本的知识。   后来作者调查了许多事故的原因与背景,我认为尽管事故都有各自的技术问题,但是事故的背景与确保安全所需要的想法存在着一定的共通之处。 作者调查事故事例的方法是以事故调查报告书为基础,研究如果我是该事故的当事人的话,“此时会采取怎样的判断与行动?”这称为事故的“假想体验”,通过**人称视角进行假想体验,可以发现一些第三者的评价当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会走到扣下*后的扳机的地步”“ 为什么不得不扣下扳机”等等当事人的呐喊。换言之,事故的当事人“需要哪些知识与信息?”“他们追求怎样的组织与计划?”等等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事项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精益制造034-现场安全管理 内容简介

1、东方出版社在成功运作了郎咸平“财经郎眼”、稻盛和夫《活法》等系列出版策划后,意识到在中国需要有更精细的管理之道和方法,中国制造才有可能真正崛起,为此,东方出版社制定了“双百工程”战略,日本精益制造大系就是其中之一。本系列专门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思想武器。此次首批推出了《5s推进法》、《现场改善》、《标准时间管理》、《生产管理》、《不良品防止对策》、《生产现场*分析法》、《生产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丰田现场的人才培育》、《tpm推进法》、《bom物料管理》《成本管理》、《物流管理》《新工程管理》《工厂管理机制》《知识设计企业》、《本田的造型设计哲学》、《佳能单元式生产系统》、《丰田可视化管理方式》、《丰田现场管理方式》、《零浪费丰田生产方式》、《畅销品包装设计》、《丰田细胞式生产》《经营者色彩基础》《toc工厂管理》《工厂心理管理》《工匠精神》《现场管理》《tqm全面品质管理》《丰田现场完全手册》《工厂经营》《3d打印》《现场安全管理》等35本,深受制造业一线员工和管理者喜爱,并可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和参考用书。现已结成套装发售。   2、94%的事故源自技术人员所判断的技术性原因 96%的失败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故重现 树立危机意识,培养风险感受,实施风险评估,关注安全管理 投入安全管理的费用至少可以产生2.7倍的经济效益 工厂经营高层、生产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必读书! 

精益制造034-现场安全管理 目录

前言0.1   日常安全活动中应当实施的重点事项(1)风险感受与风险评估(2)遵守规定与变更管理(3)信息传达与沟通0.2   今后的安全管理(1)超越个人责任的安全对策的必要性(2)从“零风险”到“风险基础”(3)今后安全管理的重点0.3   本书的结构1.1   本章的重点1.2   从*近的事故发生情况中看到的安全管理课题(1)劳动灾害发生情况(2)车间的安全对策实施事项(3)车间的规模与劳动灾害发生情况(4)招标企业与相关承包商的灾害发生情况(5)日本与欧美的劳动灾害发生情况比较(6)与英国的比较(7)日本的劳动灾害发生情况1.3   劳动灾害发生的背景(1)单位高层的安全管理活动(2)经营资源的分配与灾害发生率(3)招标企业与相关承包商的合作情况(4)对设备、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的实施情况(5)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系统(oshms)的引进与灾害发生率(6)灾害发生率低的岗位所实施的事项1.4   现场管理能力的降低与根本原因(1)现场危机感薄弱(2)怎样培养“与危险相关的感受”?(3)只要根据规定操作,就不会发生事故1.5   从*近的事故中看到的背景因素(1)三菱化学鹿岛事业所的火灾事故(2)东曹南阳事业所的爆炸火灾事故(3)三井化学岩国大竹工厂的爆炸火灾事故 2.1   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2.2   安全的 4m(劳动灾害的基本原因)(1)man-人(2)machine-机械 •设备(3)media-作业方法 •作业环境(4)management-管理(5)mission-使命2.3   对策的 4e(1)engineering(工程学对策)(2)education(教育)(3)enforcement(强制)(4)example(规范)2.4   4m4e分析方法2.5   硬件对策与软件对策(1)硬件对策(2)软件对策(3)4s活动(4)安全巡逻(岗位巡视)(5)危险预知(ky) 3.1   本章的重点3.2   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1)确定危险性或是有害性(2)预估风险(3)为降低风险而设定优先度以及讨论风险降低措施的内容(4)讨论风险降低对策(1)实施体制与教育研修(2)实施风险评估带来的效果(3)从风险评估的实施情况所观察到的课题3.4   风险容许(1)可以接受哪一程度的风险?3.5   使用风险评估的安全卫生对策(1)设备设计者与设备使用者的责任分担(2)采用风险评估的工程中的安全卫生对策(3)相关承包商实施的风险评估(4)风险评估与危险预知3.6   风险评估的课题 4.1   本章的重点4.2   为什么会出现不恰当的行为?4.3   知识不足4.4   技能不足与技能传承(1)技能传承的方法(2)技能传承的事例4.5   变更管理(1)与变更管理相关的事故(2)由于变更管理不周全而发生的事故事例(3)这些事例共通的问题4.6   变更管理的计划4.7   变更计划中对重要度的判定(1)变更管理系统的对象(2)变更重要度的判定(3)紧急作业(4)变更的实施(5)脱离标准是变更管理的对象(6)对现有设备的风险评估进行重新评价4.8   人为错误对策(1)jr福知山线的脱轨事故(2)防错系统化 5.1   本章的重点5.2   由于信息传达不明确而发生事故的情况5.3   与信息传达相关的事故事例(1)源于作业间联络与协调不当的事故事例(2)向上层报告为重要事项的事例(3)与报告联络方法相关的事例(4)信息传达的课题5.4   制造业招标方指针的信息传达体制(1)制造业招标方指针的目的(2)招标企业的责任(3)综合安全卫生管理体制5.5   信息传达方法 (信息传达的典型事例 )(1)信息的传达方法与灾害发生率(2)确保贯彻、定期审核作业标准手册与灾害发生率(3)信息传达的典型事例 6.1   本章的重点6.2   经营高层的责任(1)经营高层亲自带头实践安全管理活动(2)经营高层致力于安全活动的事例6.3   贯彻“安全**”6.4   从事安全活动的事例(1)丰田汽车(2)住友化学(3)杜邦6.5   考虑安全的义务 7.1   本章的重点7.2   日本的安全管理课题(1)日本的风险认识(2)制造现场所面临的问题(3)法律规定的动向(4)日本的安全管理方向7.3   日本与欧美的比较(1)对安全的认识(2)alarp原则(3)人还是技术?(4)防止重大事故7.4   风险基础的安全管理(1)风险基础安全管理的思路(2)劳动安全的基本思路(3)如何思考异常的危险?7.5   风险基础维护(1)追求 rbm的背景(2)rbm的重点(3)rbi的思路(4)rbi/rbm的效果7.6   人为条件与物质条件的结合7.7   安全文化(1)安全文化的必要条件与责任所在的明确化(2)安全文化是什么(3)福岛核电站事故是日本社会所造成的事故(4)关于事故原因调查《劳动安全卫生法》(1)修改的背景(2)变更的重点(3)《劳动安全卫生法》修改版 11个重点(4)《修改劳动安全卫生法中一部分的法律》(2014年法律第 82号)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系统(1)oshms的概要(2)oshms的特点(3)引进 oshms的背景制造业招标方指针(1)指针的背景与主旨(2)基于制造业招标方指针的安全管理体制机械综合性安全基准的相关指针(1)修改的主旨(2)特点与危险性或有害性等调查相关的指针(风险评估指针)(1)制定的主旨(2)具体的实施内容(3)实施体制(4)实施时期(5)风险预计以及在其基础上设定优先度的方法的事例结语
展开全部

精益制造034-现场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

[日]中村昌允(Nakamura Masayoshi) 1945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从东京大学工学院工业化学系毕业后,1968年入职Lion油脂股份公司(现Lion股份公司)。主要从事合成洗涤剂的开发研究和工业化。其间将无磷洗涤剂、小型化洗涤剂、新型表面活性剂“MES”、叶红素提取技术工业化。   1991年作为开发负责人引进的设施发生爆炸事故,之后对安全相关问题以及技术人员的行为抱有极大兴趣。担任近代发生的化学工厂设施事故的事故调查委员、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研究所外部评价委员等。   从2005年开始担任专业研究生院东京农工大学技术经营研究科的教授,从2008年开始至今兼任东京工业大学的客座教授。 以《喷雾干燥中微粒化与向流干燥的研究》获得琦玉大学学位(工学)。技术士(化学部门)、劳动安全咨询师(化学部门)。   其间,1998年获得化学工学会颁发的技术奖,2005年获得化学工学会颁发的学会活动功劳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