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犯罪心理学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1-01
开本: 23cm 页数: 420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犯罪心理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215933
  • 条形码:9787510215933 ; 978-7-5102-159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犯罪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犯罪心理学绪论 ; 犯罪心理学简史 ; 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 ; 人格与犯罪 ;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 犯罪心理结构 ;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转化 ; 犯罪动机 ; 信仰型犯罪心理 ; 物欲型犯罪心理等。

犯罪心理学 目录

**章 犯罪心理学绪论
**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一、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二、犯罪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简史
**节 西方国家犯罪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早期西方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近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
三、西方现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
四、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二、我国现代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
**节 基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
二、人的心理的本质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二、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机制
第三节 心理过程概述
一、认识过程
二、情绪情感过程
三、意志过程

第四章 人格与犯罪
**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含义
二、气质
三、性格
四、人格理论
第二节 犯罪人格
一、犯罪人格概述
二、犯罪人格的特点
三、犯罪人格的类型
四、影响犯罪人格形成的因素
五、犯罪人格的矫正方法
六、研究犯罪人格的意义

第五章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节 犯罪心理原因概述
一、犯罪心理原因的内涵
二、我国学者关于犯罪心理原因的代表性观点
三、国外关于个体犯罪原因的代表性观点
第二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
二、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
三、微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
第三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概述
二、地理条件与犯罪心理
三、季节因素与犯罪心理
四、时间因素与犯罪心理
五、自然灾害与犯罪心理
第四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情境因素
一、情境因素与犯罪心理概述
二、侵害对象因素与犯罪心理
三、现场其他人因素与犯罪心理
四、现场氛围与犯罪心理
五、机遇因素

第六章 犯罪心理结构
**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一、心理结构的概念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内涵
三、犯罪心理结构的特征
四、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一、认知结构要素
二、动力结构要素
三、自我调节的要素
四、个性心理特征结构的要素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第七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转化
**节 犯罪心理形成机制
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
二、犯罪心理机制的主要理论
三、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
四、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一、内外化机制
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
三、挫折——反应机制
四、心理防御机制
第三节 犯罪心理的转化
一、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
二、犯罪心理的恶性转化

第八章 犯罪动机
**节 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概述
二、动机概述
第二节 犯罪动机
一、犯罪动机概述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三、犯罪动机的转化
四、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第九章 信仰型犯罪心理
**节 信仰型犯罪心理概述
一、信仰型犯罪的概念
二、信仰型犯罪的主要类型
三、信仰型犯罪心理和行为的成因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心理
一、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概述
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第三节 恐怖主义犯罪心理
一、恐怖主义犯罪概述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特点
三、恐怖主义犯罪的一般心理特征
四、恐怖主义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第四节 邪教犯罪心理
一、邪教犯罪概述
二、邪教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三、邪教犯罪的行为特征

第十章 物欲型犯罪心理
**节 物欲型犯罪心理概述
一、物欲型犯罪概念与特征
二、社会环境因素与物欲型犯罪心理的形成
三、物欲型犯罪的一般心理特征
四、物欲型犯罪的行为特征
第二节 盗窃、抢劫、诈骗犯罪心理
一、盗窃犯罪
二、抢劫犯罪
三、诈骗犯罪
第三节 贪污、贿赂犯罪心理
一、贪污、贿赂犯罪概述
二、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贪污、贿赂犯罪的行为特征
第四节 走私犯罪心理
一、走私犯罪概述
二、社会环境因素与走私犯罪心理的形成
三、走私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四、走私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第十一章 几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心理
**节 暴力犯罪心理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与分类
二、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
三、暴力犯罪的心理特点
四、暴力犯罪的行为特点
第二节 性欲型犯罪心理
一、性欲型犯罪概念及分类
二、性欲型犯罪的一般心理特征
三、性欲型犯罪行为特征
第三节 毒品犯罪心理
一、毒品的界定及其危害
二、毒品犯罪的一般心理特征
三、毒品犯罪的行为特征
四、毒品滥用的预防和矫治
第四节 网络犯罪心理
一、网络犯罪概述
二、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
……

第十二章 不同年龄、经历的犯罪心理
第十三章 不同经历犯罪人的心理
第十四章 故意犯罪心理与过失犯罪心理
第十五章 群体犯罪心理
第十六章 变态心理犯罪
第十七章 被害人及被害人心理
第十八章 侦查和审讯过程中的犯罪心理
第十九章 犯罪心理的预测和预防
第二十章 犯罪心理的矫治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犯罪心理学 节选

  《犯罪心理学》:  该理论认为:个人因被社会“贴标签”而获得“越轨者”身份;社会对越轨行为和越轨者的反应是决定犯罪的主要诱因;消极的自我意向在受到司法机关处理后产生;社会标定和司法机关处理会使犯罪行为持久存在。标定理论对刑事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推行的以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等为内容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3.紧张理论。美国学者默顿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亥姆的失范学说应用于分析美国社会,创立了紧张理论。默顿认为,人的欲望由社会文化引起,尽管社会文化认可的成功目标在整个社会中是一致的,但实现成功的机会在各阶层中并不均等,当下层阶级无法用合法手段实现社会承认的成功目标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个人缓解紧张情绪的方式有五种:遵从,即接受传统文化目标并用制度性手段实现之;创新,即接受社会确立的目标,但拒绝使用制度性手段而是采取新的手段获取财富;形式主义,即拒绝传统的文化目标,但接受社会认可的制度性手段;退却主义,即拒绝社会文化目标和制度性手段,疏远和退出正常社会生活;造反,即用新的价值观取代传统社会价值观。在默顿看来,除遵从之外的四种社会适应方式都构成“越轨”,但它们并非都必然引起犯罪,紧张理论成为美国20世纪犯罪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4.文化与亚文化理论。其中当属美国学者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具特色。他在1938年出版的《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指出,社会用来维护成员一致性的重要手段——法律,不过是西方社会中传统的中等阶层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体现。其他文化如少数民族文化、外来移民文化与中等阶层的文化必然存在规范间的冲突,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犯罪。此外他还认为,除了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冲突外,不同阶层、不同团体之间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冲突,所有这些都可能会与法律规范产生冲突,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文化冲突理论对解释移民群体和少数民族犯罪有较强的说服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颇富新意。  (三)精神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1.古典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弗洛伊德的理论又称泛性论,他始终以性的潜意识,即性的能量力必多(或欲力)(libido)作为其理论的中心,认为“力必多”是人的一切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的原动力。此外,弗洛伊德以本我、自我及超我说明人格构造。本我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各种原始的本能冲动,包括生和死两类基本本能。生的本能是性欲、恋爱、建设的动力;死的本能是杀伤、虐待、破坏等攻击行为的动力。自我是根据外界现实情况以满足本我要求,但也随从超我。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控制着本我不容于社会的原始冲动,指导自我以适合于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以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完善的人格。犯罪行为的发生就是人格结构失衡的表现。当一个人自我对超我的随从减弱,趋向本我的力量增强,只按本我的快乐原则行事时,就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