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曲柔尕卡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I46C002003)-比例尺 1:250 000

曲柔尕卡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I46C002003)-比例尺 1:250 000

作者:邓中林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8.2(6.7折) 定价  ¥4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曲柔尕卡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I46C002003)-比例尺 1:250 000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533870
  • 条形码:9787562533870 ; 978-7-5625-338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曲柔尕卡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I46C002003)-比例尺 1:250 000 内容简介

  1:25万曲柔尕卡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加快青藏高原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而下达实施的一个工作项目,该项目工作内容是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 曲柔尕卡幅 I46C002003)》共分为7个章节,从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及新生代地质环境等方面阐述了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新成果。工作区经历了基底演化、古特提斯洋的发展—消亡、中生代陆内俯冲、新生代高原隆升等不同的地史演化阶段。  晋宁期宁多群为唐古拉地层分区的结晶基底;晚古生代乌丽群那益雄组属相对活动型沉积,开心岭群扎日根组、九十道班组及乌丽群扎卜查日组属相对稳定的浅海陆棚相沉积类型;中晚三叠世巴颜喀拉山群具有海相复理石沉积特征,晚三叠世巴塘群为海相活动类型沉积,三叠纪结扎群展布于通天河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以南,早期具有磨拉石沉积特点,而波里拉组属浅海陆棚环境;白垩纪以来为陆相红盆演化历史,沉积了河湖相风火山群、沱沱河组、雅西措组、五道梁组、磨拉石相的曲果组以及第四纪各种成因类型的沉积物。区内划分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岩浆旋回,圈定出不同大小的侵入体16个,建立了6个单元,并划分出1个为独立侵入体,归并为3个超单元。结合新生代沉积学、年代学与新构造运动的资料,分析了长江水系在区内的形成与演化。  成果报告阐述了区内矿产资源特征,并综合已有矿(化)点和不同矿产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了冬布里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和扎日根—乌丽煤、铁、石膏两个找矿远景区。

曲柔尕卡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I46C002003)-比例尺 1:250 000 目录

**章 绪论
**节 目标与任务
第二节 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第三节 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
一、工作条件
二、地质调查研究历史与研究程度
三、地形图质量评述
第四节 任务完成情况
第五节 工作进程与质量情况
第六节 组织形式及项目组人员分工状况
一、组织形式
二、人员分工

第二章 地层
**节 中新元古代地层
第二节 晚古生代地层
一、通天河蛇绿构造混杂岩碳酸盐岩组
二、开心岭群
三、乌丽群
第三节 三叠纪地层
一、巴颜喀拉山群(TB)
二、巴塘群
三、结扎群
第四节 白垩纪地层
第五节 古-新近纪盆地沉积
一、古-新近纪地层体系的建立与划分
二、古-新近纪沉积特征
第六节 第四纪沉积
一、第四纪划分及分布
二、第四纪盆地充填及类型分析

第三章 岩浆岩
**节 侵入岩
一、晚三叠世冬日日纠辉绿玢岩体(T3忪)
二、晚三叠世纳吉卡色超单元
三、晚侏罗世白日榨加超单元
四、始新世岗齐曲上游超单元
五、侵入岩与矿产的关系
第二节 火山岩
一、羌塘陆块晚二叠世火山岩
二、羌塘陆块晚三叠世火山岩
三、巴颜喀拉边缘前陆盆地构造-岩浆活动区中-晚三叠世火山岩
四、通天河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晚三叠世火山岩
五、古-新近纪火山岩
六、火山岩与矿产关系
第三节 脉岩
一、相关性岩脉
二、区域性岩脉

第四章 变质岩
**节 区域变质岩
一、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岩
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系
第二节 动力变质岩
一、韧性动力变质岩
二、脆性动力变质岩
第三节 接触变质作用
第四节 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的关系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节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二、区域性深大断裂
三、地震活动带
四、壳幔结构
五、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各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第三节 脆-韧性剪切断裂带
第四节 断裂构造
一、近东西向断裂
二、北西-南东向断裂
三、北东-南西向断裂及近南北向断裂
四、测区其他断裂
第五节 褶皱
一、羌塘陆块各地层单元褶皱
二、通天河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的褶皱
三、巴颜喀拉边缘前陆盆地褶皱
四、风火山群褶皱
五、古-新近纪地层褶皱
六、测区其他褶皱
第六节 新构造运动
第七节 构造变形序列
第八节 构造阶段及其演化
一、元古宙造山前基底形成阶段
二、海西期-印支期主造山演化阶段
三、陆内构造演化阶段
四、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

第六章 专项地质调查
**节 矿产地质
一、概况
二、矿产
三、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四、找矿远景区的划分
第二节 国土资源状况简介
第三节 生态及灾害地质
一、自然地理
二、生态地质环境特征
三、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
第四节 旅游地质

第七章 结论
一、主要结论及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附图 1:25万曲柔尕卡幅(146C002003)地质图及说明书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