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叙事艺术研究论稿

叙事艺术研究论稿

作者:涂秀虹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5.0(7.0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叙事艺术研究论稿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38695
  • 条形码:9787010138695 ; 978-7-01-013869-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叙事艺术研究论稿 本书特色

  涂秀虹所*的《叙事艺术研究论稿/六庵文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探讨从历史叙事到文学叙事的艺术进程,重点讨论了《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资治通鉴》对“三国”题材艺术的影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成书过程中《精忠录》的意义。二是讨论同源共生的小说戏曲叙事,关注从《史记》叙事到东周列国戏、从三国戏到《三国志通俗演义》、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等叙事的关联和变化。三是讨论书坊刻书对小说发展的作用,主要关注明代建阳书坊刻书对明代小说发展的意义,论及明代小说发展的整体进程、明代讲史小说的文体兴盛、《水浒传》的版本面貌、《三国志演义》的传播情况等。四是从叙事的角度阐释小说艺术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涉及《三国志平话》、“三言”、《水浒传》、《红楼梦》、《孽海花》等作品的文本细读。本书以小说研究为中心,但视野较为开阔,文史互见,多有新见,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研究当有一定启示意义?br/>  

叙事艺术研究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探讨从历史叙事到文学叙事的艺术进程,重点讨论了《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资治通鉴》对“三国”题材艺术的影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成书过程中《精忠录》的意义。二是讨论同源共生的小说戏曲叙事,关注从《史记》叙事到东周列国戏、从三国戏到《三国志通俗演义》、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等叙事的关联和变化。三是讨论书坊刻书对小说发展的作用,主要关注明代建阳书坊刻书对明代小说发展的意义,论及明代小说发展的整体进程、明代讲史小说的文体兴盛、《水浒传》的版本面貌、《三国志演义》的传播情况等。四是从叙事的角度阐释小说艺术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涉及《三国志平话》、“三言”、《水浒传》、《红楼梦》、《孽海花》等作品的文本细读。本书以小说研究为中心,但视野较为开阔,文史互见,多有新见,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研究当有一定启示意义。

叙事艺术研究论稿 目录

从历史叙事到文学叙事 陈寿《三国志》在三国题材艺术中的肇始之功 《三国志》裴注的复调意义 历史叙事的编码与布局——《资治通鉴》对三国历史的叙述 “曹瞒”之称与曹操形象——从历史叙事到文学叙事演变之一斑 《精忠录》:熊大木编撰《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重要素材同源共生的小说戏曲叙事 东周列国戏之于《史记》叙事意向的转移 从三国戏到《三国志通俗演义》 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 水浒戏中的搽旦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与戏曲关系浅谈书坊刊刻与小说的发展和传播 论明代建阳刊小说的地域特征及其生成原因 明代讲史小说文体的兴盛与建阳刻书的关系 “按鉴”:明代历史演义的编撰方式及其意义——从建阳书坊刊刻通鉴类图书谈起 上图下文:建阳刊小说的标志性版式 建阳刻本《三国》小说传播衰退原因浅析小说叙事: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阐释 《三国志平话》叙事的原则与视角 《水浒志传评林》版本价值论——以容与堂本为参照 论《水浒传》不同版本的文学价值——以评林本和贯华堂本为中心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贡献 《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视角 《孽海花》:对古老民族的文化批判与反思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