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作者:郑艳群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5-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2(7.0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11850
  • 条形码:9787100111850 ; 978-7-100-11185-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本书特色

语言知识的表达对语言教学的效率有很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作为跨文化、跨学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本书提出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汉语知识仿真系统的设想,阐述了虚拟词语空间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描述了虚拟词语空间的宏观架构,并结合汉语教学为的实际问题研究了虚拟词语空间的微观表达形态。这些研究对汉语教学、教材编写和词典编纂、数字化资源建设、教学和学习系统研发等都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内容简介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考察了大量的对外汉语教材和汉语学习词典,借鉴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各类词典的语言知识表达方法,结合信息技术,为解决面向外国人学习汉语中的知识表达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对已有语言知识表达方法的梳理和分析,对汉语教学、教材编写、词典编纂等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1章 绪论
1.1为什么要研究汉语知识表达?
1.2面向汉语教学的语言知识表达研究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工作步骤
1.2.3研究方法
1.2.4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尝试
1.3汉语知识表达研究的工作基础
1.3.1已有的研究成果
1.3.2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1.3.3开展本研究的计算机环境和语料
1.4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第2章 语言知识表达概说
2.1语言知识表达的类型与效果分析
2.1.1印刷媒介中文字与非文字的语言知识表达
2.1.2纸介质与电子介质的语言知识表达
2.1.3内向型与外向型的语言知识表达
2.1.4主题型与系统型的语言知识表达
2.1.5视觉文化与语言知识表达的关系
2.2语言学流派对语言知识表达的影响
2.2.1社会语言学与语言知识表达
2.2.2生成语言学与语言知识表达
2.2.3认知语言学与语言知识表达
2.2.4语料库语言学与语言知识表达
2.2.5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与语言知识表达
2.3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知识表达形式
2.3.1数据库中的语言知识表达形式
2.3.2概念词典中的语言知识表达形式
2.3.3平行语料库中的语言知识表达形式
2.3.4“知网”体系中的语言知识表达形式
2.3.5概念层次网络系统中的语言知识表达形态
2.4小结
第3章 汉语知识的基本特征及其表达方式
3.1汉语知识的具象化特征及其表达方式
3.1.1有关具象化的各种观点
3.1.2汉语知识的具象化形式
3.1.3汉语教材中语言知识的具象化表达
3.1.4汉语纸质词典中语言知识的具象化表达
3.1.5汉语电子词典中的语言知识表达
3.1.6成人汉语学习中使用图片的讨论
3.2汉语知识的空间性特征及其表达方式
3.2.1汉语研究中的句法、语义与语用相结合
3.2.2语言表征对表达方式的需求
3.2.3汉语空间关系与表达方式
3.3汉语知识的多层次、多范畴特征及其表达方式
3.3.1声韵调体系与语音知识表达
3.3.2词汇网络与词汇知识表达
3.3.3汉语语法系统与语法知识表达
3.3.4汉字结构体系与汉字知识表达
3.3.5探讨表达形式研究的基础和方法:以语法为例
3.4汉语知识的动态关联性特征及其表达方式
3.4.1汉外对比的动态性表达
3.4.2教学目标的动态性表达
3.4.3语言变化和变异的动态性表达
3.4.4语言流通的动态性表达
3.5案例评析:《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插图评析
3.5.1插图基本状况
3.5.2插图释义的特点
3.5.3插图存在的问题
3.5.4提高插图质量的几点建议
3.6小结
第4章 汉语知识表达与语言知识的获得机制
4.1学习理论中的表达研究与语言知识获得
4.1.1信息加工模式中的学习过程和知识记忆特点
4.1.2联想学习与汉语知识系统构建
4.1.3汉语知识类型及获得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4.2传播理论中的表达形式与语言知识获得
4.2.1语言知识编码
4.2.2语言知识解码
4.2.3语言知识传播情境
4.2.4语言知识传播媒介
4.2.5影响语言知识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
4.3词典交际理论中的表达研究与语言知识获得
4.3.1交际理论和交际模式
4.3.2语式与语言知识表达
4.3.3交际共通语码的作用
4.4设计心理学中的表达理念与语言知识获得
4.4.1可视化的必要性
4.4.2概念模型及其作用
4.4.3自然匹配原则的应用
4.5小结
第5章 汉语知识表达的理论支撑——虚拟词语空间理论
5.1虚拟现实技术与汉语知识仿真系统
5.1.1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应用
5.1.2虚拟现实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5.1·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汉语知识仿真系统的设想
5.2系统模型的意义和建模的过程
5.2.1模型对汉语知识表达的作用
5.2.2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5.3从虚拟词语空间到汉语知识表达
5.3.1“词语空间”和“虚拟词语空间”基本概念
5.3.2从词语空间到语法空间和文化空间
5.3.3词语空间与汉语知识表达
5.4虚拟词语空间的主要特点
5.4.1体现有序性、层次性和关联性的多重网络结构
5.4.2体现知识关联、概念查找和动态更新的智能特色
5.4.3虚拟词语空间技术实现的可行性
5.5小结
……
第6章 虚拟词语空间的宏观形态与微观形态
第7章 构建汉语知识表达体系的相关问题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节选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可以看出,两种语言间只有概念中介的联结,不存在形式层的联结。进而得出结论,“在学习外语时,人们不会将外语的词形或音与母语的形、音进行对照,并且建立起一种直接的联结,而会将外语词和抽象化的意义建立联结”。根据双语加工的匹配过程,“我们要在词汇和句法层次通过语义的中介与母语的形式建立联结”,“建立一个在形式上与母语彼此独立,在语义上与母语完全共享的表征系统”。我们认为,这个“共享的语义表征系统”是具有共通性的、易懂的,利用形象化的图形、图像或拟声等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对它们的语义表征,为形式层表征创造条件。   舒华等(2003)详细划分了心理词典的结构功能,认为心理词典(包括心理词典系统)至少包含五个相互关联的部分:语音和字形输入词典,语义系统,以及语音和字形输出词典。以认知神经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对脑损伤者的实验研究得出下面的结论:语义系统与词形系统独立、语音输出词典与字形输出词典独立、语音输入词典与语音输出词典独立、字形输入词典与字形输出词典独立。这些结论为我们构筑词汇网络系统提供了依据。  ……

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 作者简介

郑艳群,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语料库技术等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著有《对外汉语教育技术概论》《汉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多媒体汉字字典》(光盘)等。2003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10-2011年受“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资助赴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