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作者:贺圣达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876
读者评分:5分8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37.6(4.3折) 定价  ¥3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团购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2132023
  • 条形码:9787222132023 ; 978-7-222-13202-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贺圣达为云南省十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东南亚历史和现状、缅甸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东南亚关系研究。主要成果有《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世纪之交的东南亚与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东南亚与中国》《缅甸学》等

全书自史前时代、石器时代、中古时代至19世纪初期,时间跨度极大

全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展开,以对东南亚历史和文化重大问题的研究为主,把对东南亚古代历史和文化重大问题的探讨与东南亚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全面论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东南亚历史和文化论述的新架构,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东南亚历史和文化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和内外环境下形成、变化、发展的,探讨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重大问题、长时段的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内容简介

本选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展开,以对东南亚历史和文化重大问题的研究为主,把对东南亚古代历史和文化重大问题的探讨与东南亚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全面论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东南亚历史和文化论述的新架构,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东南亚历史和文化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和内外环境下形成、变化、发展的,探讨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重大问题、长时段的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目录

上册
导论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问题之宏观
**篇 史前东南哑历史和文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远古到公元前后)
绪论
**章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地理环境
**节 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古代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东南亚与人类起源
**节 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或亚洲之争
第二节 东亚人类的起源:从直立人到智人
第三节 中国西南可能为东亚人类的起源地
第四节 东南亚与人类起源
第五节 “非洲夏娃说”的挑战和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的回应
第六节 中国与东南亚古人类进化的关系
第三章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东南亚原始文化及其与中国南方文化的关系
**节 早期更新世和中期更新世时期的旧石器文化(100多万~13万年前)
第二节 后更新世早期(12.5万~1.5万年前)石器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初期的石器文化(1.5万~1万年前)
第四节 全新世时期的石器及其向农业的过渡:和平文化与华南新石器文化(大约距今1万~5000年前)
第五节 东南亚和平文化与中国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异同及其原因
第四章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与东南亚族群源流
**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与东南亚史前史
第二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与族群关系
第三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东部的族群关系:百越族群与南岛语族
第四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中部的族群关系: 孟高棉族群与中国南方族群
第五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中南部的族群关系:泰语系族群与中国南方族群
第六节 史前东亚-南洋文化圈西部的族群关系:藏缅语族群及其进入东南亚
第五章 新石器时代的东南亚与中国:史前农业与稻作业的起源和发展
**节 关于东南亚农业尤其是稻作栽培起源问题的探讨:从植物学到考古学
第二节 从亚洲的视角考察:稻作业起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三节 稻米之路:从中国长江中下游到东南亚
第四节 史前东南亚农业的发展
第五节 稻作业与东南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节 东南亚新石器时期的器具文化及其所受的中国影响
第六章 东南亚青铜文化与史前社会的新发展
**节 泰国东北部青铜考古新发现和对东南亚青铜文化的再认识
第二节 侬诺他、班清与泰国北部青铜文化
第三节 红河流域下游青铜文化和当地复杂社会的形成
第四节 越南东山文化与中国青铜文化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文化的关系
第五节 东南亚史前岩画与东南亚巨石文化
第六节 东南亚新石器时代到金属器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模式
第七章 东南亚的青铜鼓文化及其与中国南方铜鼓文化的关系
**节 铜鼓的价值、意义和分布
第二节 东山型铜鼓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文化
第三节 东南亚铜鼓与中国南方铜鼓的关系
第四节 东山铜鼓文化与东南亚文明的起源
第二篇 中古前期: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公元前后到公元10世纪)
绪论
第八章 公元前后到公元10世纪的东南亚:主要族群、发展基础、外来影响与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节 东南亚大陆东部:中国封建王朝、越人与占婆
第二节 东南亚大陆中部和东南部:从扶南、真腊到吴哥王朝前期
第三节 东南亚大陆中部:孟人国家的兴衰和泰人的早期发展
第四节 东南亚大陆西部:掸国、骠国、孟人国家和若开地区早期国家
第五节 中南半岛南部和马来半岛:马来人早期国家
第六节 印度尼西亚群岛:从叶调、多罗摩到室利佛逝
第七节 菲律宾群岛:中国史籍记载的几个小国
第八节 地望尚不明确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第九章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形成模式、社会性质和特点
**节 对早期国家及其形成模式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形成的三种模式
第三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形态和主要类型-
第四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社会性质:以神化了的王权为中心、农村公社和部落为基础
第五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主要特点
第十章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宗教与文化
**节 影响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古代中国文化和印度宗教文化
第二节 中国与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早期国家的不同影响
第三节 印度文化影响东南亚早期国家的途径、方式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宗教和宗教艺术
第五节 东南亚早期国家的文字和文学
第六节 关于东南亚的“印度化”

下册
第三篇 中古后期:东南亚古代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成型与发展(11~19世纪初)
绪论
第十一章 关于中古后期东南亚历史的几个问题
第四篇 历史发展:中古后期东南亚的历史发展
绪论
第十二章 11~19世纪初东南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
第十三章 东南亚大陆东部:越南封建国家的发展和占婆的衰亡
第十四章 东南亚大陆中部:吴哥王朝的兴衰与泰族建立的封建王国的兴起和发展
第十五章 东南亚大陆西部:缅甸不同民族建立的王朝与缅甸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分裂
第十六章 东南亚海岛和马来半岛:马来人国家兴衰和早期西方殖民侵略
第五篇 社会制度:中古后期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形态和制度特点
绪论
第十七章 关于中古后期东市亚社会形态与制度特点
第十八章 农村公社及其对古代东南亚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十九章 东南亚特色的封建领主制
第二十章 佛教、印度教与东南亚大陆中西部国家的王权和社会结构
第二十一章 东南亚大陆东部的越南:中国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十二章 东南亚海岛国家的制度变迁:从印度教-佛教王国到穆斯林苏丹国
第六篇 中古文化:东南亚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统文化格局的确立
绪论
第二十三章 中古后期的东南亚文化
第二十四章 东南亚大陆东部:中国文化圈中的越南古代文化
第二十五章 东南亚大陆中西部: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与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民族传统文化
第二十六章 东南亚海岛地区:宗教嬗变、伊斯兰教的传播和文化的新发展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节选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作者简介

贺圣达,1948年生,研究员。曾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5~2009).云南省省政府参事(2009~201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云南省十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长期致力于东南亚历史和现状、缅甸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东南亚关系研究。主要成果有《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世纪之交的东南亚与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东南亚与中国》、《缅甸学》等。

商品评论(8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