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37-平津狼烟起-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06

1937-平津狼烟起-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06

作者:俞歌春
出版社:长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5.7(5.5折) 定价  ¥4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1937-平津狼烟起-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06 版权信息

1937-平津狼烟起-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06 本书特色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反击,打响了全面抗战的**枪。古老的卢沟桥见证了第29军将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践行“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见证了数以千计的军训团学员血刃南苑的不屈,见证了佟麟阁、赵登禹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的无畏气概!见证了卢沟桥抗战粉碎日军“不战而取华北乃至全中国”的图谋。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一边以现地谈判为幌子拖延时日,一边忙于全国总动员,调兵遣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很快分三路进攻华北,包围北平。决心抗日的第29军虽然在军事对抗中处于劣势,但将士们以壮士断腕的气概,英勇面对强敌。从廊坊到广安门,再到天津保卫战,他们浴血奋战,竭尽全力。 俞歌春、徐华编写的《平津狼烟起(1937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政各方面对狡猾的日本侵略军,以保卫北平、保卫天津与日军进行浴血奋战的全过程。

1937-平津狼烟起-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06 内容简介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反击,打响了全面抗战的一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一边以现地谈判为幌子拖延时日,一边忙于全国总动员,调兵遣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很快分三路进攻华北,包围北平。决心抗日的第29军虽然在军事对抗中处于劣势,但将士们以壮士断腕的气概,英勇面对强敌。从廊坊到广安门,再到天津保卫战,他们浴血奋战,竭尽全力。

1937-平津狼烟起-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06 目录

**章 分离华北日军得寸进尺
一、洞开的华北门户
二、察东事件
三、“亲善”与强硬双管齐下
四、从张北事件到秦土协议
五、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六、“二·二六”事变
七、“华北分治”背后的掠夺与侵略

第二章 宋哲元苦撑华北
一、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华北今非昔比
二、“华北王”进退两难
三、撤守丰台
四、斗法在犬牙交错中
五、佟麟阁受命出山
六、“华北王”的愤激与无奈
七、东京盛传着一个流言

第三章 “七·七”抗战开局不利
一、卢沟桥畔“七夕”之变
二、“失踪”迷局
三、第219团打响抗日**枪
四、铁桥几度易手
五、日军的和解陷阱
六、侵华战争全面升级

第四章 战火再起,平津沦陷
一、宋哲元重新布局
二、平津抗日起波澜
三、将士并肩奋战
四、张自忠受命且受屈
五、第38师绝地反击
六、南开罹难

第五章 6万国民党军的大防御战
一、对垒7万骄横日军
二、顽强固守居庸关
三、长城迂回线上激烈缠斗
四、汤军南口无奈撤守
五、卫立煌增援受阻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平津抗战同在
一、建立“上层统一战线”
二、“把抗战思想宣传到军中去”
三、军中“铁汉”率先垂范
四、为平津抗战献策出力
五、暗夜中的星光

第七章 众志成城保平津
一、青年学生吹响抗日救亡集结号
二、协力劳军守平津
三、伪保安队揭竿而起
四、沦陷后平津各界坚持抗日

第八章 平津抗战评析
一、全民族抗战**仗
二、蒋介石从隔空遥控到亲自部署
三、举棋不定的宋哲元
四、国民党军备战不足、指挥失当
五、派系纷争贻误战事
六、汉奸肆虐,为虎作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1937-平津狼烟起-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06 节选

  《1937平津狼烟起: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  11月20日,宋哲元接到蒋介石从南京发来的电报后,发表“自治”宣言计划终止。日本方面对谋求华北自治计划并没有放弃,天津驻屯军当局继续致力于在冀、鲁、平、津范围内建立能够与南京国民政府相分离的自治组织。天津日方高层于11月23日召开会议,决定以“北方防共自治委员会”为名,建立华北二省二市自治政权,压迫宋哲元以下的华北军政官员先集体向南京国民政府辞职,再发布自治宣言。在宋哲元对宣布自治一事拖延不决时,日本方面就转而扶持殷汝耕在通县组织“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1月26日,南京行政院议决通缉查办殷汝耕等有关华北局势的五项措施。日方不满南京的决定,再度就自治运动展开军事威胁和干预行动,希望实现宋哲元和汉奸殷汝耕合作自治,与国民政府相分离。  1935年12月初,国民政府在日本“华北特殊化”的压力下,决定组织“冀察政务委员会”,确定四项原则:斟酌各方面因素后决定:委员长为宋哲元,委员有万福麟、王揖唐、刘哲、李廷玉、贾德耀、胡毓坤、高凌蔚、王克敏、萧振瀛、秦德纯、张自忠、程克、周作人、门致中、石敬亭和冷家骥等人。12月18日,“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平正式成立,推选秦德纯、刘哲及王揖唐为常委。宋哲元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证称:“应本善邻原则,力求邦交之亲睦”,“自《塘洁协定》以来,冀察两省芝B本有特殊关系,为两国利益计,为东亚和平计,尤应互维互助,实行真诚穿善”。《冀察政务委员会暂行组织大纲》规定:“国民政府为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政务便利起见,特设冀察政务委员会,综理各该省市一切政务。”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是当时内外矛盾交错下的产物,委员会成员中西北军、东北军和亲日分子三足鼎立。在南京国民政府看来,毕竟还是一个没有脱离中央的地方政府。而这个日本人目艮里的华北自治政权,却阻遏了日本军方图谋分离华北、实现宋哲元和汉奸殷汝耕合作的意图。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使宋哲元一跃而成为华北首屈一指实力人物,第29军随即成为华北*大的地方武装集团。虽然宋哲元立誓“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做软事”,想在日、蒋之间委曲折冲,力求自保,但宋哲元委曲求全与第29军孤守平津的局面没有改变。  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日本特务机关遍布冀察平津,监视抗日活动,胁迫利诱宋哲元脱离中央。日本军方为了“华北特殊化”得寸进尺。一方面有新任驻华大使川越茂在南京向国民政府提出“赋予冀察以财政与外交全权”的要求,一方面积极策动华北将领反蒋,成立“自治政府”。宋哲元面对日军方的步步紧逼,尽力敷衍逶迤,却又不能不对日方有所顺应,在任用亲日、附日分子问题上妥协让步。1936年10月,齐燮元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驻会委员,石友三担任冀北保安司令。这就足见宋哲元委曲求全支撑危局的苦楚非同一般。  三、撤守丰台1935年8月,宋哲元就任平津卫戍司令后,就对第29军进行调整,围绕战略要地,统筹北平、天津、河北、察哈尔等地的防卫。冯治安第37师担任北平保卫工作,分布在北平南苑、西苑、丰台、保定一带;张自忠第38师(师长)负责天津周围的卫戍,分布在天津大沽、沧县、廊坊一带;赵登禹132师调防河北省,分布在河北省南部大名、河间一带;刘汝明143师继续留驻察哈尔,分布在张家口、张北县、怀来县、涿鹿县、及蔚县一带。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