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为官有道

为官有道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01
开本: 24cm 页数: 376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2.4(7.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为官有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012264
  • 条形码:9787550012264 ; 978-7-5500-122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为官有道 本书特色

官场是一部书,一部深藏奥妙的巨著。有人能读懂,有人读不懂;有人深知其奥妙,有人只识其皮毛。在深不究底的浩瀚官场海洋里,为官者犹如一艘木舟,随时要应对海浪的冲击,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有暗礁触木的险境。瞄准航标,把稳船舵,始终在航道上顺利前行,是为官者必懂的学问。本书带你一道向古人学习做人做官的智慧与学问。 本书从浩淼的历史海洋中,撷取古代先人在为官方面的一些“道”,展现给读者,的确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与现实意义,给人总体感觉耳目一新。——陈达恒历史是一部记载世事的巨著,也是一面观照现实的镜子。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社会的前进后退与后退前进,在这部巨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书对历代为官者的为政得失进行细致的爬梳,取材上至先秦,下至清末民初,助读者以史为鉴,掩卷后有所启迪。

为官有道 内容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 观览数千年来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云人物, 从中遴选出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事件270余例, 从正面阐述为官者所应具备的修养德行, 从反面来揭示为官者所应摒弃的歪风邪念。通过正反比照, 彰显为官者应有墓娣丁?

为官有道 目录

目录 官 德 篇 **章 国事在先 2 | 鲍叔牙甘居他人之下 3 | 屈原挚诚爱国忧国伤 4 | 唐雎赤胆忠心保国家 6 | 范滂一意“澄清天下” 7 | 霍去病舍家灭匈奴 8 | 杨业以身殉国 10 | 岳飞精忠报国 12 | 耶律楚材立志为“治天下匠” 13 |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15 | 林则徐舍身许国 16 | 关天培“报国丹心指天誓” 18 | 陈化成“为国而死又何妨” 19 | 易顺鼎赴台抗日拒侮 20 | 谭嗣同维新救国 22 | 黄兴顾大局以国为重 23 | 奕丧权辱国留骂名 24 | 崇厚签约卖国 第二章 百姓为上 27 | 刘邦“与民休息” 28 | 刘秀以柔道治天下 29 | 何县令拉纤 31 | 赵抃救灾济百姓 32 | 朱元璋“阜民之财,息民之力” 35 | 况钟勤政苏州府 36 | 江忠源敛捐赈饥 37 | 曹怀朴兴建“曹公圳” 39 | 魏源抗灾救稻 40 | 林则徐恪守“民为邦本” 41 | 林觉民誓为天下人谋永福 43 | 陈景华亲民爱民 第三章 坦荡胸襟 45 | 禹下车泣罪 45 | 齐桓公拜仇人为相 47 | 狐偃不计恩怨举荐仇人 48 | 丙吉容人之小过 49 | 韩信给仇人赐官 50 | 虎威将军吕蒙 51 | 周瑜气度宽宏 52 | 陆逊忍辱负重 53 | 尉迟恭“君子为人,和而不流” 54 | 陆象先宽以待人 55 | 陶渊明辞官归隐 56 |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58 | 于谦“只留清白在人间” 第四章 尊贤重才 60 | 墨子论尚贤 61 | 庄子以“九征”铨选人才 63 | 胥臣苦谏荐人才 64 | 周公“一饭三吐哺” 65 | 秦穆公羊皮换贤 66 | 秦始皇废除逐客令 68 | 九方皋相马 69 | 汉武帝求贤任能 72 | 萧何月下追韩信 73 | 陈蕃“悬榻”待徐稚 74 |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 75 | 曹操用人不疑 77 | 唐太宗秉公用人 79 | 肃顺延揽人才 80 | 张之洞力保冯子材 81 | 光绪罢斥庸官玉铭 第五章 挚诚守信 83 | 晋文公守诺退避三舍 85 | 商鞅徙木立信 85 | 蔺相如完璧归赵 87 | 吴起赏罚分明立信誉 88 | 晏殊以信义深得赏识 88 | 郦寄见利忘义 89 | 秦桓公失信败于晋国 官 能 篇 第六章 审时度势 92 | 田饶远走燕国 93 | 汉高祖和亲 94 | 曹参无为护政体 95 | 诸葛亮的《隆中对》 97 | 器弩悉弄智灭钦陵 98 | “三苏”论时势 99 | 郭德成避祸得福 101 | 龚自珍独具慧眼知忧患 第七章 深谋远虑 103 | 周公旦未雨绸缪 104 | 勾践卧薪尝胆 106 | 张耳小忍成大业 106 | 松赞干布迁都逻些护疆土 108 | 姚崇假哭保性命 109 | 朱元璋“缓称王”之策 110 | 郭德成故露黄金出宫 111 | 努尔哈赤察深谋远虑图伟业 113 | 康熙一举除鳌拜 114 | 康熙帝削平“三藩” 115 | 曾国藩主动裁军保官位 第八章 敏智策应 117 | 触龙婉言劝赵太后 118 | 郑国修渠疲秦 119 | 秦始皇两支令箭除叛党 121 | 刘秀以屈求伸以智取胜 124 | 周瑜谈笑退曹兵 125 | 曹操飞函破孙权 第九章 创新思变 127 | 商鞅变法 129 | 秦始皇“千古一帝” 131 |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32 | 隋文帝改革官制 133 | 武则天“开汲引之门” 135 | 王安石变法 137 | 明太祖严整吏治 138 | 张居正“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140 | 薛福成、马建忠主张“变而后能胜” 141 | 王韬力倡“弱则思变,变则能强” 142 | 梁启超“变法则存,不变则亡” 143 | 孙中山探索求新 145 | 张勋短命复辟 146 | 陶谷依样画葫芦 第十章 凝聚合力 148 | 君臣合力灭夏 148 | 周武王与小诸侯同心灭纣王 149 | 子夏述四海之内皆兄弟 149 | 燕昭王与百姓同甘共苦 150 | 孟尝君礼贤下士 152 | 刘邦得民心得天下 153 | 刘邦论功行赏慰人心 153 | 项羽破釜沉舟 155 | 张良献计安人心 156 | 刘秀推心置腹待降军 156 | 刘秀焚信稳人心 157 | 州吁众叛亲离遭灭 官 风 篇 第十一章 笃功务实 160 |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161 | 李冰修建都江堰 163 | 西门豹名闻天下 164 | 班超“入虎穴,得虎子” 166 | 傅玄“仑阁生风” 167 | 唐太宗居安思危 169 | 方克勤务实勤政 170 | 汪应蛟移镇天津 171 | “躬自徼察”的林则徐 172 | 李金镛脚踏实地办金矿 173 | 阎敬铭“心雄万夫”三把火 174 | 周新上任先坐牢 175 | 赵括纸上谈兵 第十二章 刚正弃邪 177 | 陈蕃志在“扫除天下” 178 | 不畏权势的董宣 179 | 李膺办案“死不旋踵” 181 | 不以“卖论取官”的范缜 182 | 狄仁杰极言谏武后 183 | 敢于批评皇帝的魏征 184 | 不阿权贵的宋壕 185 | 李元纮秉持“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186 | 吕端大事不糊涂 187 | 欧阳修痛骂谏官 189 | 脱脱大义灭亲不护私 191 | 海瑞携棺明志振朝纲 191 | 彭玉麟愤杀李鸿章侄儿 192 | 阎敬铭重杖武弁 194 | 薛允升直言抗命不惧邪 195 | 陈宝琛冒死义谏两太后 第十三章 惩恶扬善 197 | 王著锤毙阿合马 199 | 包拯陈州除贪官 201 | 况钟严惩六恶吏 202 | 海瑞官场巧惩恶 203 | 沈链上疏斥严嵩 205 | 王鼎痛斥穆彰阿 第十四章 坚毅顽强 206 | 张骞克服艰险两次通西域 207 | 郑和历尽艰辛七次下西洋 209 | 瞿式耜留得正气永驻人间 210 | “不死将军”史可法 211 | 郑成功收复台湾 213 | 左宗棠暮年萌志伸国威 215 | 刘永福不畏强寇“捍敝边疆” 216 | 丁汝昌“舰亡亦亡,生死以守” 217 | 邓世昌“足壮海军威” 219 | 李景祥不辱国体 220 | 杨儒勇于虎口夺食 第十五章 穷且益坚 222 | 孟子话威武不屈 223 |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224 | 苏武持节北海牧羊 227 | 马援“马革裹尸” 228 | 王充罢职著《论衡》 229 | 苏东坡矢志不移 231 | 杨万里拒写《南园记》 232 | 张煌言“死不作雁奴” 第十六章 开明纳谏 235 | 荀息叠蛋谏晋灵公 236 | 邹忌论美谏齐王 237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38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40 | 魏征十思谏太宗 242 | 金世宗喜纳谏正己 243 | 夫差不听劝谏沦国 245 | 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45 | 独断专权的慈禧 第十七章 朴实谦恭 248 | 冯异从不称功道劳 249 | 翟方进尊人自尊 250 | 韩信知恩厚报 250 | 曹彰不言己功 251 | 殷浩淡泊名利 252 | 李靖急流勇退 253 | 曹彬有功不矜伐 254 | 徐达夹着尾巴好做人 256 | 刘禹锡好为人师险惹祸 256 | 纪晓岚留诗惊才子 257 | 杨修显露锋芒遭灭 258 | 祢衡骄狂遭横祸 259 | 诸葛恪因傲身败 260 | 李从珂骄其兵而失天下 官 修 篇 第十八章 学以致远 264 | 孔子治学 265 | 孔子学习重精益求精 266 | 荀子劝学 267 | 苏秦刺股相六国 269 | 颜之推五十学《易》不晚 270 | 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 271 | 吕蒙迟来读书终成国士 273 | 左思十年成一赋 274 | 张衡广学成大才 276 | 宋濂忍饥苦读自得其乐 277 | 苏洵焚稿奋发有为 278 | 康熙帝勤学不辍 279 | 林纾“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第十九章 洁身自好 281 | 曾子修身律己 282 | 介子推隐山拒禄 283 | 子罕以不贪为宝 284 | 晏婴婉拒赏赐 285 | 汉武帝下诏自省 287 | 郑均劝兄拒贿赂 288 | 诸葛亮自贬三级 289 | 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90 | 何远一生清白 292 | 唐太宗决意不登泰山 293 | 钱徽为官不贪 294 | 范仲淹不为贫贱富贵所动 295 | 林逋的责己修身 296 | 曹修古死无殓物 297 | 汪应轸“水清月白” 298 | 曾国藩的寒素家风 299 | 孙中山不私亲属 300 | 自坏“长城”者悔之晚矣 301 | 巨贪和珅当为戒 303 | 刘孟扬的《戒贪铭》 第二十章 警惕谗佞 304 | 齐威王忍谗察秋毫 306 | 指鹿为马的赵高 308 | 管仲辨忠奸 309 | 乱世奸雄董卓 311 | 司马懿装病夺权 313 | 晋武帝袒护奸佞引发“八王之乱” 315 | 诡计多端的杨广 317 | 阴险狡诈的荣禄 318 | 钻营有术的袁世凯 第二十一章 疏远小人 321 | 郑袖暗里捅刀 322 | 庞涓人面兽心 324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25 | 和士开媚主求荣 327 | 安禄山献媚取宠 330 | 李林甫口蜜腹剑 332 | 李义府笑里藏刀 333 | 秦桧卖国害忠良 第二十二章 禁戒酒色 335 | 狄仁杰遇艳不花 336 | 李光颜不近美色 337 | 谢迁拒淫不乱 338 | 商纣王酒色丧邦 339 | 周幽王以色亡国 341 | 春申君因色得亡 342 | 胡太后淫乱误国 345 | 李斯贪恋富贵下场可悲 第二十三章 知错改过 347 | 齐景公醒悟纳谏 348 | 廉颇负荆请罪 349 | 楚襄王亡羊补牢 350 | 周处痛改前非 351 | 白居易自我检讨 352 | 主考官徐存斋认错 353 | 文天祥痛定思痛 354 | 邓补侯悔之不及 354 | 周厉王迷途不知返 355 | 晋灵公多行不义必自毙 后 记
展开全部

为官有道 作者简介

熊秉芽,男,江西省樟树市人,大学文化,1966年入党,同年毕业参加工作,现已退休。宜春市第一届政协委员、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宜春日报》特约撰稿人,受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发表论文、文学作品70余篇,多篇获省市国家奖。主编《心系红土地》(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专著《推窗放想》(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策划拍摄多部电影、电视剧,并担任制片主任。2009年被评为国家质检总局直属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入选《中国百家学者传略》、《中国专家大词典》。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