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环境微生物技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1.7(8.5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环境微生物技术 版权信息

环境微生物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阐述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培养基及制备,微生物分离及培养技术,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生长与代谢及微生物生态等;深入讨论了环境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微生物大分子制备,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并介绍了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及其实际调控与应用——环境工程中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微生物机理,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本书适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物技术等专业及卓越工程师教育等大专院校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还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环境微生物技术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教学内容上进行精心设计,所编写的《环境微生物技术》教材不仅反映环境微生物技术的*新发展,而且反映环境微生物技术在更大范围的应用,对学生在掌握微生物技术的基础上,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环境各领域的实际,使得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相结合。本教材适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物技术等专业及卓越工程师教育等大专院校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环境微生物技术 目录

1 绪论
 1.1 环境生物技术
 1.2 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1.3 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2 培养基及制备
 2.1 微生物的营养
 2.2 微生物的培养基
 2.3 培养基的灭菌
 参考文献
3 微生物分离及培养技术
 3.1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3.2 含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
 3.3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3.4 微生物接种与培养
 3.5 微生物菌种保藏
 参考文献
4 微生物菌种鉴定
 4.1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4.2 微生物的形态学鉴定
 4.3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鉴定
 4.4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5 微生物数据库检索
 参考文献
5 微生物生长与代谢
 5.1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5.2 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5.3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5.4 微生物代谢与有机物降解
 5.5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测定
 参考文献
6 微生物大分子制备技术
7 微生物核酸分子生物学技术
8 微生物生态
9 环境激素的生物降解
10 阻燃剂对环境影响的持久性及生物降解性
11 生物法降解偶氮染料
12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13 微生物絮凝剂
14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15 有效微生物菌群技术及在环保中的应用
16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17 酶制剂处理污染物技术
18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19 共代谢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物
20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环境中
展开全部

环境微生物技术 作者简介

赵晓祥,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主要教学经历(授课名称、起止时间、授课对象、授课学时、所在单位等)授课名称 所在单位 授课对象 总学时/人数 任课起止日期环境微生物学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本科生 48/33 201209-201301基因工程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本科生 32/30 201303-201306环境分子生物学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生 32/23 201009-201101基因克隆与表达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生 32/14 201103-201106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生 32/13 201103-201106环境分子生物学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生 32/18 201109-201201环境微生物学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本科生 48/27 201009-201101基因工程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本科生 32/27 201103-201106环境微生物学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本科生 48/27 201109-201201基因工程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本科生 32/20 201203-201206主要教学、科学研究、实践经历(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鉴定结论、获奖情况等)1.教改项目:项目名称 项目等级(校、省部、国家) 担任角色(主持/参加) 项目成效《环境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主持 建设中《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中应用》课程建设 校级 主持 建设中《环境生物学》精品课 校级 主持 申报上海市精品课《环境生物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 校级 主持 已完成,投入使用2.科研项目及发表的主要论文:(1)主持完成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用酞酸酯受体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酞酸酯类污染物”,第一名。 (2)主持横向项目“冷冻虾类海产品中3种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第一名。 (3)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环境激素的荧光PCR分析新方法研究”,第二名。 (4)承担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低剂量多溴联苯醚甲状腺及神经干扰活性的初步研究”,第二名。 (5)Developing a qPCR method to quantify AhR-PCP-DNA complex for 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trace-level PCP. Ecotoxicology. 2011, 20(5):1148 (SCI) IF=3.1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6)Detection of Nonylphenol by Exonuclease Protection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istributed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11,40 (EI),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7)Development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Di-n-butyl phthalate in Water Sampl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1,10:8200(EI),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8)Cultivation in SBR System and Screening of 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train with Identific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518-523:5347(EI),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9.Keratin sponge film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moval of inhalable particle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647:195(EI),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10.“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培育新鱼种”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11.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4项,第一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