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肿瘤学-第2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5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55.3(8.5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肿瘤学-第2版 版权信息

肿瘤学-第2版 本书特色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生率有所上升,且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发达国家,提高临床医生肿瘤专科知识非常重要。目前,肿瘤学知识的教学主要分布在外科学、内科学以及病理学等各个学科当中,缺乏肿瘤学专科教学培养,医学毕业生难以建立对肿瘤学的系统认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肿瘤患者初次就诊的专业常常并非肿瘤专科,初诊医生对肿瘤专科知识的掌握对这些患者能否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极为重要。因此,推动肿瘤专科教学,提高医学生对肿瘤学系统知识的掌握在高校医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特别是长学制医学生教育,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肿瘤学在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癌症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基础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并快速向临床转化,基于靶点的新药研发速度大大加快,不断有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等新药进入临床,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水平不断改善,并开始进入恶性肿瘤的精确治疗时代。肿瘤学的快速发展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一名优秀的肿瘤科医生不仅要掌握临床诊治技术,还要充分了解肿瘤生物学基础知识,推动临床更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     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科建设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2009年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与原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增设了《肿瘤学》课程。国内**本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肿瘤学》规划教材出版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     2014年,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启动了对上版教材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第二版共分为四篇,二十七章。**篇介绍肿瘤流行病学,第二篇介绍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第三篇介绍肿瘤诊断,第四篇介绍肿瘤治疗。在编写过程中强调了结合肿瘤学研究前沿,强调基础与临床转化的*新进展,特别重视临床实用性,希望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充分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基础上,结合临床诊治技术,建立系统的肿瘤学知识框架,为今后进入临床奠定很好的基础。

肿瘤学-第2版 内容简介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生率有所上升,且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发达国家,提高临床医生肿瘤专科知识非常重要。目前,肿瘤学知识的教学主要分布在外科学、内科学以及病理学等各个学科当中,缺乏肿瘤学专科教学培养,医学毕业生难以建立对肿瘤学的系统认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肿瘤患者初次就诊的专业常常并非肿瘤专科,初诊医生对肿瘤专科知识的掌握对这些患者能否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极为重要。因此,推动肿瘤专科教学,提高医学生对肿瘤学系统知识的掌握在高校医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特别是长学制医学生教育,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肿瘤学在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癌症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基础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并快速向临床转化,基于靶点的新药研发速度大大加快,不断有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等新药进入临床,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水平不断改善,并开始进入恶性肿瘤的精确治疗时代。肿瘤学的快速发展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一名优秀的肿瘤科医生不仅要掌握临床诊治技术,还要充分了解肿瘤生物学基础知识,推动临床更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 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科建设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2009年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与原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增设了《肿瘤学》课程。国内**本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肿瘤学》规划教材出版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 2014年,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启动了对上版教材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第二版共分为四篇,二十七章。**篇介绍肿瘤流行病学,第二篇介绍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第三篇介绍肿瘤诊断,第四篇介绍肿瘤治疗。在编写过程中强调了结合肿瘤学研究前沿,强调基础与临床转化的*新进展,特别重视临床实用性,希望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充分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基础上,结合临床诊治技术,建立系统的肿瘤学知识框架,为今后进入临床奠定很好的基础。

肿瘤学-第2版 目录

**篇 肿瘤流行病学
 **章  绪论
  **节  肿瘤流行病学定义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应用
  第四节  肿瘤流行特征及趋势
  第五节 展望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节  恶性肿瘤的测量指标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
 第三章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节  概述
   第二节  致癌物暴露的检测
   第三节  分子标志物的筛选
   第四节  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
 第四章  肿瘤预防
   **节  肿瘤的三级预防
   第二节  肿瘤的化学干预
   第三节  肿瘤预防与控制策略
第二篇  肿瘤发病机制与恶性生物学行为
 **章  化学、放射致癌
   **节化学致癌
   第二节放射致癌
 第二章  微生物与肿瘤
   **节  人类致瘤病毒
   第二节  致瘤病毒的类型
第三篇 肿瘤诊断
第四篇 肿瘤治疗
中英英名词对照索引
致谢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