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

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

作者:徐肖楠著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6.7(6.7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346159
  • 条形码:9787562346159 ; 978-7-5623-461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 本书特色

徐肖楠的这本《当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独特提出时尚中国文学的神性、习性、奇观问题,发现文学神性与时尚中国生活习性的关系,阐述神性、习性、奇观、时尚文学习性与生活习性、神性奇观、习性奇观等相互联系的问题,分析时尚中国神性奇观的失落与习性奇观的兴盛,指出文学立场就是生存立场,独特的生存立场就是一种神性与现实性相融的生存立场,神性本来就是奇观,能提升人类的生存品质,但当代中国文学抽空诗性价值,用习性奇观替代神性表现,而当代习性奇观与几千年传统生活习性相关,会累积病态与欲望,体现习性的自恋与窥阴,常用小情小趣替代浪漫,用功利主义替代理想主义,时尚中国文学奇观在神性的失落与习性的沉溺中,从庄重走向轻佻,从崇高走向浅俗,逐渐类型化与狭隘化。

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 内容简介

    本专著独特提出时尚中国文学的神性、习性、奇观问题,发现文学神性与时尚中国生活习性的关系,阐述神性、习性、奇观、时尚文学习性与生活习性、神性奇观、习性奇观等相互联系的问题,分析时尚中国神性奇观的失落与习性奇观的兴盛,指出文学立场就是生存立场,独特的生存立场就是一种神性与现实性相融的生存立场,神性本来就是奇观,能提升人类的生存品质,但当代中国文学抽空诗性价值,用习性奇观替代神性表现,而当代习性奇观与几千年传统生活习性相关,会累积病态与欲望,体现习性的自恋与窥阴,常用小情小趣替代浪漫,用功利主义替代理想主义,时尚中国文学奇观在神性的失落与习性的沉溺中,从庄重走向轻佻,从崇高走向浅俗,逐渐类型化与狭隘化。

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 目录

导言 神性向往照耀文学奇观与习性生活 一、与当代中国生活现场有关的古老神话 二、神性向往与习性生活的不同 三、能改变人们生活的神话才是真实的神话 四、神性奇观在当代生活中的不断延展 五、斯芬克斯在生命路口永不罢休的追问 六、习性文学成为一种更隐蔽的疯狂方式 七、习性奇观需要共同的习性意识和情趣 八、被消费的自我幻想与习性生活形式**章 神性趣味与意义在每个人的生活空间 一、神话是一种生活,神性是一种品性 二、爱与美像一种澄明的气息浸润我们 三、我们有意无意间与神性相遇 四、生活判断出了问题,文学判断就会出问题 五、庄重还是轻佻是个要思考的问题 六、娱乐的习性感受制造虚幻生活 七、童年消逝的本质在于神性向往的消逝 八、资本时代的习性意志变成了精英意志J4 九、想要什么生活和为什么而生存第二章 在与神性断裂中茫然转向的往事与风格 一、没有一种神性照耀就没有一种文学大气 二、与中国传统无法断裂的神秘文学和风情文学 三、90年代文学断裂催生的粗鄙化文学转向 四、从《狂人日记》的壮阔到《上海宝贝》的琐屑 五、倾斜在现实中的精神方向与思想传统 六、在为我所用的渴望中的那些文学 七、不断积累文化自恋和民族自大的90年代后文学 八、能否回归精英意识与宏大精神第三章 以神性清澈澄明习性浑浊:摆脱诡异迷恋和想象 一、在混杂而自相矛盾的文学中坚守神性纯粹 二、习性写作是中国生活现场的兴奋剂和毒化剂 三、习性叙事不是比宏大叙事更纯粹的叙事 四、逃离生命神性意味着逃离叙事难度 五、神性写作中日常生活的崇高与庄严 六、时尚习性生活中的理想主义感受 七、人格想象对两种生活冲突的超越第四章 飘浮的美学性情与灵魂追求 一、文学立场与生活形式的迷宫隐喻 二、想要打破习性现实的坚硬外壳是困难的 三、文学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灵魂追求 四、没有灵魂没有美的性情陷落 五、为了纯粹的生命问题和关的生存 六、寻找精神圣徒式的灵魂叩问 七、无法把超越性融入精英精神 八、缺乏神性精神的文学狂舞 九、失去对文学神圣性的信仰 十、重建生活与文学的诗性品质第五章 神性立场与诗性立场开启诗性伦理生活之门 一、诗性智慧标志着*高生存品质 二、“荷马教化了希腊”的诗性智慧 三、由诗性智慧显现的诗性伦理生活 四、用来探究生活的诗性伦理功能 五、由诗性生存思考而体现神性生存 六、必须抬起头来仰望天空的写作身份 七、生活方式深处积累着他们本性的恐惧 八、一个人无法从他自己的生活本质中逃亡第六章 在人类性与神性渴望中升起文学理想 一、中国文学理想怎么走向人类性 二、人类的才是理想的和民族的 三、获任何文学奖都不能代替文学方向 四、权力逻辑与中国文学的内在需求 五、发现生活形式与文学观念的人类性意味 六、理解西方文学的观念品质和生活品质 七、人类性观念体系中的文学形式 八、现实与传统对人性书写的双重威胁 九、与文化结构和权力结构有关的习性秩序第七章 神性想象与奇观智慧悠远深长 一、神性奇观与习性奇观的不同风格 二、无限点亮人类的神性智慧 三、没有故事,人类就少了很多智慧 四、高难度智慧是新形式的奇观智慧 五、开启当代神性奇观的芝麻之门 六、时尚中国文学的奇观修辞术 七、审丑炫恶是习性奇观文学的突出风格 八、在文学和审美中被鄙夷的炫恶习性 九、审美教育是一个人所经历的精神际遇第八章 资本与小农缠绕的时尚习性中的真理和人性 一、让文学给我们一种有真理性的生活 二、我们必须承担习性生活中的人性 三、向文学场域实施小农习性的资本逻辑 四、小农习性给现实和文学都造成了迷惑 五、文学逻辑怎么面对利益逻辑 六、思考并突破滋养自己的习性传统第九章 无法被神性意愿预设的生活现场 一、习性写作自己就是现实也是自我证明 二、资本演化和习性延伸带来了思想贫困与意识混乱 三、文学与现实的唯一区别是诗性蕴含的程度 四、生存意愿是面对历史的美学意愿和梦想意愿l 五、再次预设意愿的空茫和神性的贫困 六、从驱除宏大精神到放纵资本梦想 七、习性气息以个人和时尚的名义借资本化弥散第十章 依赖神性关系无边展开的生命力量 一、用神性想象反抗习性写作 二、洞穴中的蒙蔽生存与习性生活 三、像蝶蛹互化一样不断变身 四、寻找文学神性不是徜徉于袅袅晨雾中 五、创造一种连接神性的诗性生存秘密 六、用生存发言突破习性语境 七、让文学行动纠正我们的错误和邪恶 八、神性力量构成对现实的发现和介入
展开全部

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 作者简介

徐肖楠,著名文学评论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担任过全国鲁迅文学奖和广东鲁迅文学奖评委,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活跃于一线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与批评,对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现象进行及时评论,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小说评论》《南方文坛》《文艺评论》《作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及其他重要报刊发表论文和批评300余篇,另有文学作品多篇,近年主要著作有《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从经典气息到时尚风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