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作者:韩立新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2(4.3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40988
  • 条形码:9787010140988 ; 978-7-01-01409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本书特色

  韩立新著的《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从作为人际传播媒介的角度考察了干谒诗,认为它不仅是干谒者传播信息的媒介,也是千谒者塑造自我形象的媒介,干谒者利用这一古老的“自媒体”,在信息传播和形象塑造中表演着人生。研究通过考察干谒过程的诸要素,初次提出了“谒事诗”的慨念,将谒事诗分成干谒诗、省谒诗、送谒诗、行谒诗、答谒诗五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分析样本,考察了干谒者通过干谒诗塑造的自我形象。研究发现,随着唐朝由盛转衰,士人干谒形象逐渐从积极性向复杂性和消极方面演化,*终演变成了私恩结聚、攀附权贵的丑陋形象。至此,干谒诗似乎有了革命性的一面,它以日益庸俗化的面孔和方式,成了动员和号召当时的士人“游离统治中心”的舆论动员工具,成为晚唐社会分裂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干谒诗是在熟人社会或者熟人化的社会语境中进行的,在这种语境中,干谒者的粉饰,接受者的意会,共同建构了表演的舞台,在这种心神相会的表演中,传播方式和内容的适宜陆比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更重要,社会的显规约和潜规约在这种传播文化中融为一体,是与非、公与私在当时的社会上升通道中变得模糊朦胧,干谒传播像是一个拖着长长影子的行走者,在千年之后的历史回眸中显得意味深长。  

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内容简介

滥觞于1980年代的唐代干谒诗于近年形成研究热,然而现在成果多集中于干谒诗类型、干谒诗文比较、干谒主体的心态等方面的研究,这对于作为古代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亦或群体传播媒介的干谒诗而言是有缺的。对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了干谒诗及其意义,将成为干谒诗研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学术成果。本研究通过考察干谒过程的诸要素,初次提出了"谒事诗"的概念,将谒事诗分成干谒诗、省谒诗、送谒诗、行谒诗、答谒诗五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干谒诗的研究样本,考察了其塑造的士人干谒形象。研究发现,随着唐朝由盛转衰,士人干谒形象逐渐从积极性向复杂性和消极方面演化,*终演变成了私恩结聚、攀附权贵的丑陋形象。至此,干谒诗似乎有了革命性的一面,它以日益庸俗化的面孔和方式,成了动员和号召"游离统治中心"的舆论动员工具,干谒的士人通过向统治阶级权力中心的靠拢而渐渐走向了它的对立面,干谒诗人在省谒诗中表达的不满和愤慨的情绪渐渐演化为一种士人阶层的社会情绪,成为晚唐社会分裂的原因之一。

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目录

引论
**章  谒事诗和干谒诗
  **节  谒事诗及其分类
    一、谒事诗概念的提出
    二、谒事诗的分类
      (一)写给干谒对象的干谒诗
      (二)以干谒活动为创作题材的“省谒诗”
      (三)以送行他人去干谒为题材的“送谒诗”
      (四)集诗文为行卷向人投献的“行谒诗”
      (五)“被干谒者”所作的“答谒诗”
    三、谒事诗概念提出及其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  干谒诗及其分类
    一、学者对干谒诗的概念解释及本文的界定
    二、当代学者对唐代干谒诗的分类
第二章  唐代干谒诗对士人形象的塑造
  **节  唐人在干谒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士人形象
    一、干谒诗中干谒形象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一)干谒诗中士人形象的内涵
      (二)干谒诗中个人形象的研究方法
    二、唐人在干谒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士人形象
      (一)唐代干谒诗中的人生态度分析
      (二)唐代干谒形象层次之社会属性分析
  第二节  干谒诗之外的四类谒事诗塑造的士人形象
    一、“送谒诗”塑造的士人形象
    二、“省谒诗”塑造的士人形象
    三、“行谒诗”、“答谒诗”及其对士人干谒形象的影响
第三章  两唐书与干谒诗之干谒形象比较
  **节  《新唐书》中的中晚唐士人干谒资料及其评价
    一、对干谒持肯定、褒扬态度的资料
    二、对干谒持否定、贬抑态度的资料
  第二节  《旧唐书》中的中晚唐士人干谒资料及其评价
    一、对干谒持肯定、褒扬态度的资料
    二、对干谒持否定、贬抑态度的资料
  第三节  两唐书对中晚唐士人干谒形象的描述
    一、两唐书对干谒持肯定、褒扬态度的资料分析
    二、两唐书对干谒持否定、贬抑态度的资料分析
    三、两唐书描述的中晚唐士人干谒形象
  第四节  两唐书与干谒诗描述的中晚唐士人干谒形象比较
    一、“青史有名”美词背后的秘密
    二、象征物与媒介化形象
第四章  干谒诗中的表演人生
  **节  干谒诗中干谒者表演的实质
    一、干谒者的“理想化表演”
    二、干谒表演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干谒者在干谒诗中的表演——以李白为例
    一、以李白为例的理由
    二、对李白干谒诗数量的分析和考证
    三、李白在干谒诗中的表演
    四、功夫在诗外:李白干谒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形象与表演
    一、形象是对显规约的体认,表演是对潜规约的迎合
    二、形象与表演中的双面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唐代干谒诗中的士人形象研究 作者简介

韩立新,1966年12月生,河北省曲同县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和文学博士学位。曾有新闻媒体从业经历,并获得高级记者职称。现主要从事舆论学、新闻与中国传统文化、新闻业务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出版有《新闻舆论监督对象应对行为研究》、《新闻评论学教程》等著作,现任全国新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唐代文人入仕有两种方法,一是科举,二就是干谒,即为谋求禄位而求见地位高的人。这一主题书比较少见。

    2024/1/19 23:49:19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