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民事审判与调解程序保障机制

民事审判与调解程序保障机制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62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31.2(8.0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事审判与调解程序保障机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059547
  • 条形码:9787562059547 ; 978-7-5620-5954-7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事审判与调解程序保障机制 本书特色

本书是毕玉谦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结项成果。本书是以民事审判与调解的程序保障机制作为研究主题。主要研究了调解的源流与审判程序的可被替代性及其演进,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程序机能,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基本分野与协调,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中的事实认定,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展开与程序保障机制的建构,等内容。

民事审判与调解程序保障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毕玉谦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结项成果。本书是以民事审判与调解的程序保障机制作为研究主题。主要研究了调解的源流与审判程序的可被替代性及其演进,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程序机能,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基本分野与协调,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中的事实认定,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展开与程序保障机制的建构,等内容。

民事审判与调解程序保障机制 目录

序言
**章 调解的源流与审判程序的可被替代性之演进
  **节 现代调解的勃兴及对审判程序构成的挑战
    一、调解的历史轨迹与现代调解的勃兴
    二、审判程序的可被替代性与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调解概念的源流与内涵的界定
    一、语义的基本界定
    二、不同法系文化背景对导入调解程序的影响
    三、我国法院调解的基本法意
  第三节 调解方式的选择及对审判程序的影响
    一、有关术语的界定
    二、调解方式的基本类型
    三、类型化架构下的调解对审判程序可能存在的影响与挑战
第二章 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程序机能
  **节 程序机能的界定与内涵
    一、程厅疋义的一骰蛤性
    二、概念构成的要件分析
    三、程序的机能
  第二节 调解性质辩——机能比较的前提探讨
    一、契约性
    二、司法性
    三、契约性与司法性的混合
    四、仲裁式的自治论——第四条认识路径
  第三节 调解程序的机能——从与审判程序机能比较的角度
    一、调解程序机能研究的意义
    二、多维面相下的不同机能预期
    三、从与审判程序比较的角度分析调解程序机能
  第四节 调解程序机能的现状与缺陷
    一、新概念:在“适法性司法”与“非适法性司法”之间
    二、格雷欣定律:非适法性手段的侵蚀效应
    三、外部性问题:非适法性手段的溢出效应
    四、救济的途径单一化:减少还是增加讼累
  第五节 改进与完善调解程序机能的思考
    一、调解定位之辩
    二、应该检讨的构建逻辑
    三、新制度构想
    四、改造的逻辑——代总结
第三章 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基本分野与协调
  **节 调解程序的特征与属性
    一、调解的特征
    二、调解的法律性质分析
    三、法院调解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调解与审判的基本共性与个性差异
    一、调解与审判的基本共性
    二、调解与审判的个性差异
  第三节 我国现行调解程序设计与政策性预期解析
    一、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程序设计
    二、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政策性预期
  第四节 审判与调解程序的程序保障理念之异同
    一、程序保障的重要意义
    二、审判与调解中程序保障理念的适用
    三、审判与调解程序保障理念的共同点
    四、调解与审判程序保障的不同点
  第五节 从程序保障看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一、关于调审分离
    二、关于排除调解事项的重新界定
    三、关于法官释明义务的强化
    四、关于回避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张
    五、关于案外人参与调解制度的完善
    六、关于调解协议生效条件的简化
第四章 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中的事实认定
  **节 民事诉讼中事实认定的基本要义
    一、案件事实的界定
    二、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思维模式
  第二节 审判程序与事实认定
    一、审判程序中的案件事实
    二、审判程序中探求案件事实的路径与程序法则
  第三节 调解程序中对案件事实的发现与查明
    一、域外调解程序中对案件事实的发现与查明
    二、我国调解程序中对案件事实发现与查明的实证考察
  第四节 程序保障机制的短板:我国调解程序与案件事实认定的非对称性
    一、关于法院调解中真实原则的存废
    二、对我国调解程序中案件事实的基本认知
    三、调解程序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及基本状态
    四、调解程序的功能与对案件事实认定之间的冲突
    五、我国民事诉讼中审判与调解同质化现象及其弊端
  第五节 问题的透视、解析与建议
    一、对事实认定程序保障机制内在缺陷的机理性透视
    二、对改进与完善程序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考与设想
    三、关于建立审判程序中的事实认定与协调调解程序之间程序保障机制的构想与建议
第五章 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展开与程序保障机制的建构
  **节 调解制度中的权力(利)平衡与制度保障
    ——以处分权为视角
    一、调解制度中“隐性限制处分权现象”的观察
    二、处分权与法院权力在调解制度中的博弈与平衡
    三、调解制度结构性障碍的改革路径
  第二节 事实效用论视角下事实调解制度的构建
    一、法院调解事实效用论的实践背景
    二、案件事实的制度优势激活效用
    三、案件事实的程序结构优化效用
    四、事实效用视角下法官的能动与界限
    五、结论
  第三节 诉调对接的模式趋向与困境破解
    一、诉调对接模式类型的实证分析
    二、多样模式背后的共同趋向
    三、共同趋向的根源追问
    四、权威还是合意:同构化困境破解
后记
展开全部

民事审判与调解程序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

毕玉谦,新闻学硕士,广播电视学在职博士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先后在湖南省广播电视局、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工作。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曾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现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制片人。 刘鹏飞 唐山地震幸存者,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中国应急救援》杂志编委,当过兵,擅长技术研究和动手制作,军事演练取得多项技术成果,立过两次三等功;曾任地震出版社副社长、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与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相关的工作;近年发表《快速形成应急救援能力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生死劫难》、《唐山地震前的故事》、《大提速的列车》等专业论文和纪实作品,热心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担任《二十世纪河南重大灾害纪实》、《地震救援训练虚拟仿真应用技术》等图书的特邀编辑,2010年出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与协调》(第二作者),参与《地震来了怎么办》、《青少年防灾避险知识》等多部防灾科普图书编写工作。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国家法官学院原教学部主任、司法审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曾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受最高人民法院委派到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进行专题研究;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现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 多年来从事理论法学研究和应用法学研究。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重点研究项目及专项研究项目。多次参加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部门举办的立法论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有关司法解释的起草、论证等活动。 主要学术专著有:《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诉讼证据规则研究》《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民事诉讼研究及立法论证》《民事证明责任研究》《民事证据案例实务问题解析》《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研究》等。 资深环保人士,北京循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企业管理、广告设计、品牌研究工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跨界,拥有诸多文章、诸多设计、诸多发明专利。 自1995年起,先后对树皮、锯末、稻壳、秸秆、生活垃圾、垃圾渗滤液、渗滤污泥、活性污泥、人畜粪便、园林绿化废弃物、工业废弃物产生了浓厚兴趣,遂对这些城市废弃物的产生原因、产生总量、成分构成、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城市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城市新陈代谢综合症”。 作者认为,现代城市在经历了蒸汽城市、电气城市、汽车城市、智慧城市阶段之后,必然要经过循环城市阶段,最终进入生态城市阶段,人类的伟大智慧必将创造出一个更加辉煌的“新城市时代”。 交流渠道:xunhuanchengshi@163.com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