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作者:郑建辉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5.5(4.3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102988
  • 条形码:9787568102988 ; 978-7-5681-029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澄清甘肃省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现状,剖析影响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的关键因素,设计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体系总体框架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不断完善的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澄清甘肃省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现状,剖析影响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的关键因素,设计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体系总体框架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不断完善的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目录

导言一、理论基础(一)经济人——社会人(二)理性选择理论二、概念之争:富余劳动力与农民工(一)富余劳动力(二)农民工三、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二)实地调查(三)研究框架四、甘肃省概况**章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管理一、我国劳动力转移现状(一)农民工人数(二)农民工转移特征(三)农民工社会学基本特征(四)农民工收入情况(五)农民工居住条件(六)农民工权益保障一、富余劳动力转移贡献(一)廉价劳动力造就了中国制造(二)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的城市化(三)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中西部、城乡融合的可能(四)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五)劳动力转移重塑了农民的精神、理念、思想和职业素养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一)从盲目转移到定向转移(二)生存转移转到发展转移(三)不完全转移到完全转移四、富余劳动力管理(一)劳动力转移初级阶段的政策管理(1978~1991)(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阶段的政策管理(1992~2001)(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推进(2002-2011)第二章 劳动力转移方式一、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意愿二、劳动力转移方式——工作地点分类的视角(一)劳动力本地转移(二)外地劳动力转移三、劳动力转移方式——离开农业生产方式的视角(一)首次劳动力转移(二)*近一次劳动力转移(三)*认可的劳动力转移方式(四)*有利的劳动力转移方式第三章 转移劳动力权益保护一、权益保护状况(一)劳动就业状况(二)社会保险状况(三)政治权利和自由二、转移劳动力权益受损的原因(一)企业:规避法律责任(二)政府:选择性执行(三)农民工:拿什么维权三、维护转移劳动力权益的途径(一)城乡统筹发展(二)社会各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责任(三)加强农民工正面宣传,促进社会融合(四)提高转移劳动力组织程度第四章 转移劳动力教育一、转移劳动力教育问题(一)调查现状(二)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三)农民工培训的供给主体(四)存在的问题(五)转移劳动力教育途径二、转移富余劳动力子女教育(一)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二)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的对策第五章 转移劳动力婚姻家庭一、择偶(一)择偶标准(二)择偶方式(三)婚姻圈(四)婚姻资本二、转移劳动力家庭(一)转移劳动力家庭分类(二)劳动力转移家庭的现状三、转移劳动力家庭消费(一)转移劳动力消费现状(二)消费现状成因探讨 第六章 转移劳动力生命质量一、农民工的生存质量状况与分析(一)结果分析(二)对策建议二、女性农民工的生存质量状况与分析(一)调查结果(二)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三)对策建议第七章 转移劳动力社会融合与社会交往一、转移劳动力身份认同(一)客观身份认同(二)主观身份认同二、社会交往(一)社会交往表面化(二)社会交往片面化(三)社会交往影响因素第八章 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村、农业一、劳动力转移后的农业(一)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机遇二、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村(一)传统乡土文化(二)村庄社会关系——以农村建房互助为例 第九章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一、制度制约:城乡二元分割(一)户籍制度(二)城乡社会认同(三)社会保障体系二、市场门槛: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一)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二)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三)劳动力市场用工行为不规范三、自身条件:观念偏差和劳动技能不足(一)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状况(二)劳动力素质对城镇化转移的影响四、资源分配:土地流转受限(一)土地流转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二)土地流转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第十章 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一、观念创新:从管理到服务(一)服务政府理念(二)法治政府理念(三)责任政府理念(四)有限政府理念(五)透明政府理念(六)高效政府理念二、主体创新:政府管理到社会、自我管理(一)实施多元化管理方式提高农民工管理实效性(二)采用现代电子政务方式实现农民工管理信息化三、政策创新:从流动中管理到全过程管理(一)劳动力转移前管理:推动现代乡村建设(二)劳动力转移中管理:推动农民工政策四、劳动力转移后管理: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资金、财政支持(二)土地支持(三)社会氛围支持后记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