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作者:刘扬忠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40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1.9(5.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3498525
  • 条形码:9787543498525 ; 978-7-5434-9852-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本书特色

本书系刘扬忠和蒋寅主编的“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丛书之一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蒋寅的个人专著。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除了具有重要启迪意义的“导言”部分外共分六章,从中国古典文学对华夏民族精神建构的参与、渗透与互动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宗族与个人、时间与生命、自我与社会、心灵与自然、男性与女性、故国与新朝六个专题,着力对“文学的精神史意义”进行了深度开掘。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内容简介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是作者对“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总课题的综合与鸟瞰式的把握,是一种结合经典个案对“文学的精神史意义”的深度开掘。用作者在“导言”中的话说就是:“本书作为系列著作的首卷,不仅承担着总述全书内容、思路和写作方式的重任,还要尝试一系列个案研究,从一些作家和作品入手,分析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华夏民族精神的心理典型,选取若干意义尚未被发现或一向未引起注意的作家作品,放到民族精神建构的过程中加以考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说这套丛书:“各卷作者都是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有着古典文学研究的深厚积累,在对许多问题的论述中包含着独到的学术见解,提出一些不同于学界定论的看法,这保证了丛书的学术价值。我认为这是一套有价值、有特色的学术论著。”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目录

导言 一 历史学中的精神史研究 二 文学的精神史意义 三 古典文学研究的精神史取向**章 宗族与个人 **节 集体无意识的具象化——作为文学原型的精卫神话 一 精卫神话在唐前的流传 二 唐代文学中的精卫形象 三 精卫形象的特定精神内涵 第二节 集体意识的抽象化——《诗经》的忧患意识 一 忧患的歌吟 二 忧患意识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三 忧患意识的衍变 四 忧患意识与中国诗歌的感伤传统 第三节 宗族意识的分裂和个体意识的苏醒——心态史上的屈原 一 不可调和的心灵冲突 二 自杀作为生命的一种选择 三 个人与宗族一体化关系的解除第二章 时间与生命 **节 汉魏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一 生命意识的萌生 二 生命意识的高扬 三 伤悼和纵逸 第二节 传统时间意识的三大类型 一 三首诗的时间感觉 二 李白与杜甫的时间意识 三 苏东坡诗中时间意识的变化 第三节 在文学中永生 一 “不朽之盛事” 二 “其文在即其人在” 三 “以诗为性命” 四 “文字留传胜子孙”第三章 自我与社会 **节 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分离——曹植的青春心态 一 三个志愿 二 青春的欢乐 三 青春的苦闷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强化和社会意识的背离——阮籍的忧生与逃世 一 魏晋风度:风流与忧患 二 正始之音和阮籍的忧生之嗟 三 作为一种心态典型的“忧生之嗟” 第三节 社会意识背离的绝对价值化——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一 遁世观念的由来及实践 二 隐逸的文学化 三 高士形象的成立及启示 四 陶渊明与隐逸传统的形成 第四节 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调和——谢胱与“吏隐”传统的形成 一 “隐”之名与实 二 谢朓的“吏隐”心态及其文学化 三 “吏隐”主题的开拓和发展 四 吏隐作为一种诗意的栖居第四章 心灵与自然 **节 悲情及其超越 一 从感事到感物 二 玄言的超越性追求 第二节 山水:精神超越之场——自然在谢灵运诗歌中的意义 一 游览作为精神超越的手段 二 山水:自由的象征性占有 第三节 移情的对象——抒情诗中的自然和风景第五章 男性与女性 **节 美感与性感 一 单纯之关感 二 女性美的官能感受 三 性感之美及其变态 第二节 被道德化的女性角色——悼亡诗寄托的男性情感 一 诗歌中妻子角色的缺席 二 悼亡作为诗歌类型的形成 三 韦应物悼亡诗对艺术表现的开拓 四 元稹悼亡诗的艺术成就 五 王渔洋与悼亡诗的规模化 六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第三节 琴瑟之谐的典范——权德舆写给妻子的诗 一 作为类型和主题的赠内 二 爱人话语和丈夫话语第六章 故国与新朝 **节 夷夏之辨与文化认同 一 夷夏之辨的由来 二 夷夏之辨的三个文学话题 三 夷夏之辨的个人体验 四 易代之际的夷夏之辨 第二节 易代之际的生存或文化抉择 一 遗民与文化守护之责 二 清初士大夫群体的分化 三 贰臣所处的舆论环境 第三节 明清之际的贰臣典型 一 钱谦益的尴尬境遇 二 吴梅村的忏悔心态 三 龚鼎孳的淡忘与救赎 第四节 历史的相似情境及其诠释 一 千古艰难唯一死 二 传承文化作为偷生的一个理由 三 出处与守节的“分谊” 四 超越“出处”的文化选择 结语
展开全部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作者简介

蒋寅,1959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1988年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早期以唐诗研究为中心,90年代以来主要研究中国古典诗学、诗学史,进行清代诗学著作的考索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