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

作者:夏淼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9.4(4.9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46644
  • 条形码:9787516146644 ; 978-7-5161-466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全面进步与文明富裕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时代课题。这一研究以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时代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为框架,全面考察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及其建设路径。本书从建构乡村文明的概念入手,整合文明与乡村的概念内涵,提出建构乡村文明概念的理论依据及理论意义。其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视阈研究当代乡村文明的应有之义及其理论形态,提出乡村文明的基本原则、内在要求、评价标准与时代特征。*后,通过全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农业文明观和乡村文明建设思想,以及近现代以来我国乡村改造和文明建设的实践历程,对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期在继承和传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不断创新时代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围内,就当代中国乡村文明模式问题能够进行一次有益的理论探讨。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全面进步与文明富裕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时代课题。这一研究以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时代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为框架,全面考察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及其建设路径。本书从建构乡村文明的概念入手,整合文明与乡村的概念内涵,提出建构乡村文明概念的理论依据及理论意义。其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视阈研究当代乡村文明的应有之义及其理论形态,提出乡村文明的基本原则、内在要求、评价标准与时代特征。*后,通过全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农业文明观和乡村文明建设思想,以及近现代以来我国乡村改造和文明建设的实践历程,对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期在继承和传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不断创新时代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围内,就当代中国乡村文明模式问题能够进行一次有益的理论探讨。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 目录

前言
**章  乡村文明的基础概念
  **节  乡村文明的概念及其建构
    一  “文明”的内涵
    二  “乡村文明”:一个关涉乡村社会全面发展的范畴
    三  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是对传统“农业文明”的继承与超越
  第二节  建构“乡村文明”的理论视野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
    二  新乡村建设理论
    三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理论建构
  第三节  重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的当代价值
    一  重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是推进乡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  重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三  重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是我国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理论内涵与特征
  **节  乡村文明的内涵及其内在结构
    一  乡村文明的理论内涵
    二  乡村文明的内在结构
  第二节  乡村文明的内在要求
    一  乡村文明的基本原则
    二  乡村文明的基本要求
    三  乡村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乡村文明的基本特征
    一  整体性与协调性
    二  开放性与包容性
    三  民族性与世界性
    四  时代性与稳定性
    五  创新性与前瞻性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农业文明观及乡村文明建设思想
  **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文明观提炼
    一  马克思:村社制度的历史沉淀性与出路
    二  恩格斯:农业文明与小农策略
  第二节  列宁、毛泽东的乡村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一  列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  毛泽东:特定历史阶段的农村集体化尝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乡村文明建设指导思想
    一  邓小平理论的农村改革与发展思想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农村建设战略思路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农村发展战略
第四章  近现代中国乡村改造与文明建设的历史叙事与启迪
  **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模式探析
    一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乡村建设实践
    二  梁漱溟的文化复兴思想及其乡村建设实践
    三  对民国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的评价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乡村改造运动
    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乡村改造运动
    二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建设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以生产关系变革为中心的农村社会变革
    一  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实行农村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3)
    二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1953—1958)
    三  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1958—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  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突破(1978—1984)
    二  以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市场经济探索(1984—1992)
    三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2002)
  第五节  新世纪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一  开创农村经济社会综合改革的新路径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
  第六节  近现代以来我国乡村改造与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启示
    一  以农民为主体,依靠多种社会力量建设乡村社会
    二  尊重农民主体意愿,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三  结合乡村实际,发挥农村合作组织作用
    四  更加注重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教育
第五章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节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  小农经济基础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二  乡村基层治理结构与发展要求的矛盾
    三  乡村文化传统的失序
    四  乡村社会关系中的信任缺失
    五  乡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二节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  乡村文明建设的主体:政府主导,依靠农民,造福农民
    二  乡村文明建设的要求:整体推进,协调发展,重点突破
    三  乡村文明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多样发展,循序渐进
    四  乡村文明建设的灵魂:传统回归,价值重塑,文化再造
    五  乡村文明建设的方针:科学发展,“统筹城乡”,“两个反哺”
    六  乡村文明建设的目标:文明传承,乡村优美,农民富裕
  第三节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推进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给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
    二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夯实乡村物质文明
    三  提升农民道德文化水平,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建设乡村精神文明
    四  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民主权益,建设乡村政治文明
    五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增进农民社会福利,建设乡村社会文明
    六  倡导自然、和谐理念,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夏淼(1971-),女,甘肃天水人,199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系,2001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已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市级软科学招标项目两项、校级课题一项,出版译著一部,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