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

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

作者:戚卫红著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2-01
开本: 23cm 页数: 20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2.2(3.8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7102416
  • 条形码:9787207102416 ; 978-7-207-1024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 本书特色

  道势关系绵延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道势间相聚相抗的纠葛与儒者的道德人格范型有什么关系呢?《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在系统梳理二者的历史发展与关系的基础上,以“尚志”和修身为中介,把儒者在道势间的抉择归结为儒者的道德人格境界。作者戚卫红以儒者在道势间的抉择为依据,分析整理出道尊于势、道势兼顾、道势疏离、枉道从势四种道德人格范型。从儒家之道的理论发展、儒者所处的社会现实以及不同儒者的个性选择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透彻地分析,自然而然地引出儒者在道势间的抉择。

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道势间不同的儒者的道德人格范型, 也详细地阐释了道德抉择何以能够作为划分道德人格范型的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道势关系与儒者的道德人格、“道尊于势”之道德人格范型等。

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 目录

**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二、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道势关系与儒者的道德人格
**节 中国古代社会中道势的融合与冲突
一、道、势的内涵
二、道势之天然纠葛
第二节 道势孰尊——儒者无可回避的难题
一、儒者与儒家之道
二、道势孰尊之两难选择
第三节 道势之尊与儒者的道德人格范型
一、何谓道德人格范型
二、道势关系与道德人格之期许
三、道势视野下的道德人格范型

第三章 “道尊于势”之道德人格范型
**节 从道不从君的原儒之志
一、“道尊于势”之理论形成
二、“道尊于势”之理想人格
三、“从道不从君”之人格特征
第二节 以身殉道的忠君之风
一、大一统政权统治下“道尊于势”观念之发展
二、大一统专制与忠君之风
三、忠君殉道的人格特征
第三节 以道为尊的异化表象
一、道之势化与庸俗、刻板
二、异端之人格特征

第四章 “道势兼顾”的道德人格
**节 “道势兼顾”的可能性
一、内圣外王之“道势兼顾”
二、现实可能之“道势兼顾”
第二节 亦吏亦师的循吏人格
一、循吏之内涵
二、循吏之人格特征
第三节 得君行道的士大夫人格
一、宋代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忠君”为尊道之应有之义
三、忠君与尊道的结合点:得君行道

第五章 “道势疏离”的道德人格范型
**节 “道势疏离”之道德人格的形成
一、道之超越的内在性与自足感
二、“道势疏离”之现实依据
第二节 独善其身的权时之策
一、独立人格与尊严之维护
二、身隐心不隐之责任意识
三、仕隐相济的权变
第三节 笃志行道、醉心学术的乐道精神
一、专心向学的治学之风
二、另辟蹊径之弘道实践

第六章 “枉道从势”的道德人格范型
**节 儒家伦理政治的理论困境与现实难题
一、儒家伦理政治之理论困境
二、儒家伦理政治之现实悖论
第二节 枉道以行道的大儒
一、枉道以行道之客观必然
二、枉道以行道之人格特征
第三节 儒者道德人格的滑落
一、儒者独立人格之丧失
二、弃义好利之风兴起
三、道德人格之*终沦丧

第七章 道势关系与现代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建立
**节 道势间儒者之道德人格的综合考证
一、儒者道德人格之优良传统
二、儒者道德人格之局限性
第二节 我国当代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建构
一、何谓知识分子
二、我国知识分子的现状
三、我国当代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