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

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

作者:赵路著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
开本: 23cm 页数: 254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44.7(7.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211997
  • 条形码:9787510211997 ; 978-7-5102-1199-7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 本书特色

赵路编著的《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为优选人民检察院重点科研项目,介绍了俄罗斯刑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犯罪认定基础理论。包括对当代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性考察,包括对构建该理论体系的几大重要基础部分的基本构造与职能等问题的历史性探究,也包括对中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改进与完善的初步思考。其组成部分中的很多内容在中国的刑事法理论中都能找到相互对应比照的部分。这也是本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 内容简介

犯罪认定基础理论,在俄罗斯的刑事法理论体系中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中国学界来讲,目前它暂时还应算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它又应当是一块很好熟悉的区域。其基本组成中的很多内容,在中国的刑事法理论中大多能够找到一个相互对应比照的部分。不同的是,中国刑事法体系内有关犯罪认定基础理论的内容,立法规定上较为零散片面,理论学说上又有很多的矛盾冲突,是当前中国刑事法学界中争议优选的问题。它的确立,关涉到中国刑法学理论根基与构造模式设定的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现行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是否能够确实实现当代刑事法治基本要求的问题。而在俄罗斯的刑事法体系内,这些矛盾冲突、零散片面的内容通过一定的规则被合理地归纳排列,综合成为一个较为合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搭建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理论的各基础部分,对俄罗斯司法实践中的罪行认定起到了积极的惩治功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当代俄罗斯法律界对传统理论不断发展扬弃的过程中,这一理论系统不断得以完善。迄今为止,不仅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业已形成独树一帜的理论特色。了解它,对于中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改进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赵路编著的《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从研究内容上讲划分为五块,共为五个章节。基本上,包括对当代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性考察,包括对构建该理论体系的几大重要基础部分的基本构造与职能等问题的历史性探究,也包括对中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改进与完善的初步思考。

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 目录

犯罪认定的基本要义(代序)
自序
说明
内容摘要
绪论
**章以民族特性与演进历程为考察起点
一、民族特性对理论特色形成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
(二)传统文化
(三)民族精神
(四)法制文明
二、理论构建的基础
(一)“初罪”观念
(二)禁忌规范
(三)行为规范
(四)公社规范(部落规范)
(五)宗教规范(多神教信仰)
三、理论的形成阶段
(一)“基辅罗斯”——“拜占庭条约”时期
(二)《罗斯真理》与“法律汇编”时期
(三)《一六四九年法律全书》与《一七一五年军法条例》时期
四、理论的发展图景
(一)理论图景的时代延展
(二)实体特征判断学说
(三)法律特征判断学说
(四)整体性评价学说
第二章形式性(法律的)判断基础
一、犯罪构成及其理论体系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形成
(二)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
(三)立体性犯罪认证模型
二、犯罪构成客观元素
(一)犯罪客体
(二)犯罪客观方面
三、犯罪构成主观元素
(一)犯罪主体
(二)犯罪主观方面
第三章实质性(实体的)判断基础
一、犯罪概念及其理论体系
(一)法律沿革
(二)学理探讨
二、实质性判断的本体条件
(一)刑事行为及其特征
(二)刑事行为表现形式
三、实质性判断的本质条件
(一)社会危害性的历史发展
(二)社会危害性的理论地位
(三)社会危害性与其他特征
四、实质性判断的责任条件
(一)“过错”的语意内涵
(二)过错制度的发展
(三)过错观念的探讨
五、实质性判断的法律条件
(一)理论状况
(二)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
(三)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性
第四章排除行为成罪性情节
一、排除行为成罪性情节概述
(一)基本情况
(二)立法沿革
(三)理论探讨
二、必要防卫
(一)基本状况
(二)理论探讨
三、拘捕犯罪人致害
(一)发展状况
(二)理论探讨
四、急迫救难
(一)立法状况
(二)理论问题
五、其他排除行为成罪性情节
(一)身体或心理强制
(二)理由充分的风险
(三)执行命令或指令
第五章对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与探讨
一、中国犯罪构成理论面临的争议
(一)如何选择犯罪构成理论模式
(二)如何设定犯罪构成共同要件
(三)如何定义犯罪构成部分概念
(四)如何构架犯罪构成理论结构
二、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理论能否被借鉴
(一)分析的前提与意义
(二)犯罪认定基础理论是否只具有本土价值
(三)理论基本功能的比较
(四)成罪评价模式的比较
(五)基本原则与法制精神的比较
三、理论完善的前提与思考
(一)理论应当具有中国本土性
(二)理论本土性与理论本土化
(三)理论的完善与本土化改革
四、犯罪认定中的实质与形式
代结语: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修改及对中国刑事立法的启示
附文:对俄罗斯当代刑事法律发展状况的基本解读
参考文献
作者相关研究成果
国外专家姓名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俄罗斯犯罪认定基础要论 作者简介

赵路,女,吉林长春人,1976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2002年9月至2008年7月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暨法学讲师,西南政法大学俄罗斯法律中心特聘研究员。
主要学术成果:独立翻译并出版《俄罗斯联邦刑事执行法典》、《俄罗斯联邦宪法》、《中俄双边引渡条约》、《中俄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等。独立完成论文《延续死刑的探讨》、《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的修改与增补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启示》、《俄罗斯联邦检察监督制度浅谈》、《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的改革》、《试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俄罗斯联邦军事检察制度》、《对俄罗斯当代刑事法律状况的基本解读》、《*国刑事执行法典编纂论纲》、《对检察长列席审委会机制几点探讨》、《死刑改革的三步路径》等二十余篇,参与高俭院理论研究所研究课题一项,承担北师大青年科研项目一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