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

作者:林世超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19.7(4.1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149345
  • 条形码:9787564149345 ; 978-7-5641-493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为研究对象, 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现代研究、现况调查与匠师访谈资料相结合, 就歇山顶的起源、分布, 中国歇山殿堂建筑的大木结构与转交形式的源流发展, 研究地区歇山殿堂大木结构形式与演化的进程, 进行系统研究。全书分为引言、歇山源流考、歇山顶的构架、中国古代歇山殿堂大木结构发展、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特色与发展、台湾歇山殿堂大木结构特色与发展、结论七个部分, 是海峡两岸大木构架比较研究, 收集了诸多重要传统殿堂测绘图, 绘制了许多重要歇山殿堂构架的三维立体图。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为研究对象, 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现代研究、现况调查与匠师访谈资料相结合, 就歇山顶的起源、分布, 中国歇山殿堂建筑的大木结构与转交形式的源流发展, 研究地区歇山殿堂大木结构形式与演化的进程, 进行系统研究。全书分为引言、歇山源流考、歇山顶的构架、中国古代歇山殿堂大木结构发展、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特色与发展、台湾歇山殿堂大木结构特色与发展、结论七个部分, 是海峡两岸大木构架比较研究, 收集了诸多重要传统殿堂测绘图, 绘制了许多重要歇山殿堂构架的三维立体图。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 目录

0引言
o.1  歇山殿堂释义
0.2  台闽传统建筑歇山顶木构的价值
1  歇山源流考
  1.1  关于歇山顶源起之过往学者论点
    1.1.1  “悬山加披檐”之说
    1.1.2  “在四阿庑殿顶脊下两端开洞通风”之说
  1.2  源于人字与四注组合式窝棚顶盖之衍化
  1.3  小结
2  歇山顶构架
  2.1  歇山顶构架类型
    2.1.1  主体构架
    2.1.2  两山与披檐
    2.1.3  转角
  2.2  桁架歇山顶的讨论
3  中国古代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发展
  3.1  战国到汉代(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
    3.1.1  木构技术的时代特征
    3.1.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2  三国到隋唐(220年至907年)
    3.2.1  木构技术的时代特征
    3.2.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3  五代、宋、辽、金(907年至1279年)
    3.3.1  木构技术的时代特征
    3.3.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4  元明(1279年至1644年)
    3.4.1  木构技术的时代特征
    3.4.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5  清(1644年至1910年)
    3.5.1  木构架的时代特征
    3.5.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6  小结
4  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特色与发展
  4.1  歇山殿堂大木构架类型
    4.1.1  “殿式厅堂式”
    4.1.2  “叠斗式”
    4.1.3  从“殿堂式”到“拟殿堂式”
  4.2  歇山顶构架特色
    4.2.1  少作收山与收山距离小
    4.2.2  延长出檐的“进架”技法
    4.2.3  以“大角梁法”为主
    4.2.4  多样的转角木构作法
    4.2.5  出现具地域性特色的子角梁作法
    4.2.6  板椽扇骨状布椽
  4.3  斗棋的形式与特色
    4.3.1  斗
    4.3.2  棋
    4.3.3  昂
  4.4  小结
5  台湾歇山殿堂大木构架特色与发展
  5.1  清领时期(1683年至1896年)
    5.1.1  歇山顶殿堂多为小规模且形式特殊之歇山重檐
    5.1.2  使用立柱升高至桁下或直接顶桁之叠斗式构架
    5.1.3  使用较原乡更为厚实之砖墙 
    5.1.4  上檐角梁多仅转过一椽架
    5.1.5  并列辐射布椽与扇骨状布椽两种布椽方式
  5.2  日治时期(1895年至1945年)
    5.2.1  多以“升庵”手法形成歇山重檐
    5.2.2  构架“殿堂化”
    5.2.3  构件用料变大
    5.2.4  “进架”技法的普遍应用
    5.2.5  使用风嘴(风吹嘴)技法的案例增多
    5.2.6  受和洋风影响之歇山殿堂的出现
  5.3  台湾歇山殿堂构架中斗棋之漳泉特质
    5.3.1  构架中应用斗棋的部位与类型
    5.3.2  与原乡斗棋形式的关连
    5.3.3  由斗棋特色看台湾清领时期歇山殿堂构架形式的原乡
  5.4  小结
6结论
  6.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本研究的价值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后记
展开全部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 作者简介

林世超,博士,台湾高苑科技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林世超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古迹修复调查研究及设计监造劳务列册建筑师。 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传统建筑工法与匠艺; ·中西建筑史。 主持古迹/历史建筑调查研究案三十余件 古迹/历史建筑设计监造案二十余件 于核心期刊及国内外会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