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舆情概论

作者:杨绍辉著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0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7.6(4.9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舆情概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1707336
  • 条形码:9787551707336 ; 978-7-5517-0733-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舆情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汇集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在舆情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具有一般性共识的重要成果,并具有初步学科体系的概要性著作。本书属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资助项目。 杨绍辉著的《舆情概论》,就是要通过对舆情的由来和发展,舆情思想的产生和演变,舆情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容,舆情的传播和应用,以及舆情研究的重要性的阐述,来普及“舆情研究”这样一门社会科学。舆情研究与政治学、社会学、行政学、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舆论学、情报学等学科既有紧密联系,又有较大差异。

舆情概论 内容简介

《舆情概论》是汇集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在舆情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具有一般性共识的重要成果,并具有初步学科体系的概要性著作。《舆情概论》属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资助项目。《舆情概论》就是要通过对舆情的由来和发展,舆情思想的产生和演变,舆情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容,舆情的传播和应用,以及舆情研究的重要性的阐述,来普及“舆情研究”这样一门社会科学。舆情研究与政治学、社会学、行政学、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舆论学、情报学等学科既有紧密联系,又有较大差异。

舆情概论 目录

绪论
**章舆情内涵
**节舆情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舆情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舆情的特征
第二章舆情形成
**节舆情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我国舆情形成的阶段
第三节舆情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第三章舆情传播
**节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社会舆情传播
第四节网络舆情传播
第四章舆情畸变
**节引起舆情畸变的原因
第二节舆情畸变的形态
第三节舆情畸变的有效应对
第五章舆情效应
**节舆情效应的定义
第二节舆情效应的放大
第三节舆情效应的作用
第六章舆情预测
**节舆情预测的准备
第二节舆情预测的过程
第七章舆情汇集
**节舆情汇集的类别与途径
第二节舆情汇集的方法
第三节舆情汇集的网络建设
第四节舆情汇集的机制建设
第八章舆情分析
**节舆情分析的环节
第二节舆情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舆情分析的要点
第四节舆情分析机制的运行要求
第九章舆情疏导
**节舆情疏导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舆情疏导的重心、原则及意义
第三节舆情疏导的机制
第十章舆情控制
**节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控制
第二节舆情控制的必要性与机制建构
第三节舆情控制艺术与方法
后记
展开全部

舆情概论 节选

(四)竞争或合作倾向对舆情的影响
在竞争式群体互动中,为了努力超越别人,必须优先考虑个人利益。网络中也会时常出现类似情形。在各个论坛和讨论组中,上站次数、发文章数、经验数值、上站时间、表现数值都可能决定成员的表现等级,要想自己的言论不被湮没在文海之中,要想获得高访问量,就必须文章好、观点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高点击率并非没有回报,也许能够结识更多的网友,或因之成为群体的元老而赢得尊重,还可能因此得到更多的网络特权,甚至因为在网络中扬名而在现实生活中获利的情况也并不鲜见。因此,处处可见网民争相发言的局面,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为了抢风头而舆情表达偏激的情况。
群体中的个体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往往会选择彼此合作并趋向团结。同样,网络中的合作式互动也有利于形成群体凝聚力,促进舆情的良性发展。2004年6月进行的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时,被调查者对网络积极的一面给予了充分肯定,有的认为网络扩大了交友面。目前,网络上正在兴起“爱心”交换活动。在一些换物网站上,开辟了“服务”类的交换专题,从“导游”“心理咨询”“上门维修电脑”到“周末代子女陪老人”等,平均每天都新增数十条交换信息。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