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

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

作者:何颖媛著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21.6(7.2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752185
  • 条形码:9787504752185 ; 978-7-5047-521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 本书特色

   何颖媛编著的《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制度安排以及经营管理的视角探讨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成因,构建了兼顾主客观赋权法优点的基于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权重,并基于综合权重构建了村镇银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村镇银行脆弱性综合评判模型,以湖南省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村镇银行脆弱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村镇银行脆弱性程度偏高,反映了当前村镇银行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 内容简介

从2007年3月首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至今,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已有六年。村镇银行的发展为“三农”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然而村镇银行的脆弱性却较少引起学者关注。本文在对村镇银行脆弱性的诱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村镇银行的脆弱性进行测度,以探讨“村镇银行到底有多脆弱”的问题;并分别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制度安排以及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来源”,以明确村镇银行的脆弱性的形成原因和作用路径;*后,从政府、市场和村镇银行三方角度,寻求 “降低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方法。

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关于村镇银行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金融脆弱性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金融脆弱性相关理论
    2.1.1 传统金融脆弱性理论
    2.1.2 金融机构脆弱性理论
    2.1.3 金融制度与金融脆弱性
  2.2 村镇银行脆弱性的诱因分析
    2.2.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2.2.2 制度安排不完善
    2.2.3 经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3 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
  3.1 村镇银行脆弱性测度的指标体系设计
    3.1.1 指标选取的原则与方法
    3.1.2 候选指标的选取
    3.1.3 指标体系的设计
  3.2 村镇银行脆弱性测度模型的构建
    3.2.1 脆弱性测度的指标处理
    3.2.2 基于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权重确定
    3.2.3 村镇银行脆弱性综合评判模型
  3.3 村镇银行脆弱性测度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3.3.1 湖南省村镇银行情况介绍
    3.3.2 实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4.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村镇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机理及关系假设
    4.1.1 农村经济环境与村镇银行的脆弱性
    4.1.2 农村金融环境与村镇银行的脆弱性
    4.1.3 农村政策环境与村镇银行的脆弱性
    4.1.4 农村法律环境与村镇银行的脆弱性
    4.1.5 农村信用环境与村镇银行的脆弱性
  4.2 概念模型
    4.2.1 结构方程模型
    4.2.2 模型构造
    4.2.3 变量设置
  4.3 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
    4.3.1 变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 大样本统计分析
    4.3.3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制度安排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5.1 市场准人制度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5.1.1 村镇银行主发起人选择面过窄
    5.1.2 持股比例与股东资格的限制过严
    5.1.3 注册资本偏低
  5.2 市场约束制度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5.2.1 公开披露信息制度不完善
    5.2.2 代理权竞争约束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5.2.3 缺乏有效的股权转让机制
    5.2.4 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未遵循“权利与责任对称、收益与风险对称原则
  5.3 危机舒缓制度安排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5.3.1 存款保险制度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5.3.2 *后贷款人制度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5.4 本章小结
6 经营管理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6.1 吸储能力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6.2 信用增进模式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6.2.1 村镇银行的信用增进现状
    6.2.2 无信用增进下的博弈分析
    6.2.3 完全担保抵押下的博弈分析
    6.2.4 纳入信用体系约束下的博弈分析
    6.2.5 与普通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
  6.3 贷款定价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6.3.1 村镇银行贷款定价简介
    6.3.2 贷款竞价能力与脆弱性
    6.3.3 基于期权博弈的*优贷款定价
    6.3.4 理论解释与分析
  6.4 业务结构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6.4.1 村镇银行业务结构现状
    6.4.2 农户小额贷款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6.4.3 中间业务缺失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6.5 风险管理与村镇银行脆弱性
    6.5.1 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6.5.2 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6.5.3 村镇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6.5.4 村镇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
  6.6 本章小结
7 降低村镇银行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7.1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7.1.1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7.1.2 农村金融环境的优化
    7.1.3 农村政策环境的优化
    7.1.4 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优化农村法制环境
    7.1.5 积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7.2 改善村镇银行脆弱性的制度安排
    7.2.1 完善村镇银行市场准入机制
    7.2.2 建立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7.2.3 推进建设“存款保险+*后贷款人的危机舒缓制度
  7.3 提高村镇银行经营管理能力
    7.3.1 加强宣传,增强吸储能力
    7.3.2 扩大农村抵押担保品范围,创新担保机制和担保方式
    7.3.3 加强开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
    7.3.4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
  8.2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何颖媛,女,博士,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现为长沙大学讲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在《系统工程》《财经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与风险管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