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作者:毛晓阳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40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1.5(7.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34130
  • 条形码:9787010134130 ; 978-7-01-01341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毛晓阳所著的《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研究》立足于地方文献的全面整理,选取社会公益的研究视角,探讨清代各级政府和民间社会围绕宾兴而具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安排,并力图挖掘蕴藏其中的民族传统公益精神。同时,通过比较研究,将清代宾兴与当今国内外教育公益基金进行对比,试图对接百年来被近代化强行斩断的民族文化中的社会公益思想传统。从而填补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传承和差异之间研究的空白。本书共分绪论及10章,主要围绕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管理制度展开论述。清代宾兴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无偿资助科举考生为职能的教育公益基金。宾兴的原始资产主要有社会捐赠和行政筹资两种来源,资产形态包括田产、存款、房产、特种经济等,通过田租、利息、房租等实现资产增值。清代国家通过立案管理制度对宾兴实施监管,基层地方社会则采取入志、立碑、编印宾兴专志、刊印征信录等方式对宾兴实施监管。清代宾兴组织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议定宾兴管理章程、建立专设管理组织及其场所、公举士绅作为管理人员的方式进行。清代宾兴超越了传统宗族公益传统,为地方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试验场,并对当代社会公益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地方文献的全面整理,选取社会公益的研究视角,探讨清代各级政府和民间社会围绕宾兴而具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安排,并力图挖掘蕴藏其中的民族传统公益精神。同时,通过比较研究,将清代宾兴与当今国内外教育公益基金进行对比,试图对接百年来被近代化强行斩断的民族文化中的社会公益思想传统。从而填补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传承和差异之间研究的空白。 本书共分绪论及10章,主要围绕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管理制度展开论述。 清代宾兴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无偿资助科举考生为职能的教育公益基金。宾兴的原始资产主要有社会捐赠和行政筹资两种来源,资产形态包括田产、存款、房产、特种经济等,通过田租、利息、房租等实现资产增值。 清代国家通过立案管理制度对宾兴实施监管,基层地方社会则采取入志、立碑、编印宾兴专志、刊印征信录等方式对宾兴实施监管。清代宾兴组织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议定宾兴管理章程、建立专设管理组织及其场所、公举士绅作为管理人员的方式进行。清代宾兴超越了传统宗族公益传统,为地方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试验场,并对当代社会公益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目录

序言
引言
**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创设
 **节 社会捐助与清代宾兴的创设
 第二节 行政筹资与清代宾兴的创设
 第三节 清代宾兴公益思想概述
第二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资产形态与增值方式
 **节 田产收租
 第二节 银钱生息
 第三节 房产出租
 第四节 特种经济收益
 第五节 发展中的清代宾兴资产形态与增值方式
第三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政府立案管理制度
 **节 清代宾兴申报立案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清代宾兴申报立案的行政审批部门
 第三节 清代宾兴立案管理制度探源
第四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管机制
 **节 立碑垂久
 第二节 载入方志
 第三节 编纂宾兴专志
 第四节 刊印征信录
第五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的组织管理形式
 **节 捐助者与清代宾兴的组织管理
 第二节 基层主管部门与清代宾兴的组织管理
 第三节 书院管理者与清代宾兴的组织管理
 第四节 地方士绅与清代宾兴的专设管理组织
 第五节 发展中的清代宾兴组织管理形式
第六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管理章 程
 **节 清代宾兴章 程的文献保存情况
 第二节 清代宾兴章 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清代宾兴章 程的修订
第七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财会管理制度
 **节 账簿复本制度
 第二节 财务记账方法
 第三节 财会监督手段
第八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助考经费的发领
 **节 童试宾兴助考经费的发领
 第二节 乡试宾兴助考经费的发领
 第三节 会试宾兴助考经费的发领
 第四节 其他类型宾兴助考经费的发领
 第五节 清代宾兴助考经费发领的相关问题
第九章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的现实借鉴意义
 **节 清代宾兴与当代公益基金会的监管机制
 第二节 清代宾兴与当代教育公益的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清代宾兴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

毛晓阳,1974年生,江西新余人。汀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许怀林教授;2002年在职攻读浙江大学占典文献学博士学位,师从龚延明教授;2006年进入厦门大学教育学博上流动站,师从刘海峰教授。现为闽江学院闽都学者、历史学系副教授。入选2010年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近10年来,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及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福建省社科联项目3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4项。先后在《清史研究》、《垣门人学学报》、《台湾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撰写《村冶与宗族》、《江西考试史》、《江西通史(清前期卷)》等著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